引言
空心砖保温夹心墙体结构,是在结构外墙及楼梯间墙体中间设置有一定厚度的保温材料(如聚苯板)所组成的结构体系。其自重轻, 有利于结构的抗震性能, 叉能改善墒体的热工能, 不仅使住户感到温暖舒适, 还可以节约大量热能,节能可达50%以上, 满足节能建筑标准的要求,是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的一种保温墙体结构。
但是,钢筋混凝土约束构造结构如何兼顾保温和安全,特别是位于北部地震区的建筑,这一问题更显突出。同时,因为内外两叶墙体厚薄不同,两叶墙体的联接构造如何妥当设计,如何保证在地震中两片墙体能够共同工作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此项试验研究在验证该建筑的抗震安全性的同时,对墙体的约束构造进行了创新设计,为夹芯保温墙体的大面积推广,从而达到节能、节地、保护环境和改善建筑功能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1试验概况
本试验共设计试片3片,分别是内墙构造柱内外墙不同材质墙片一个,编号W2-FYN;内外墙共用构造柱内外墙不同材质墙片一个,编号为W2-FY;内外墙共用构造柱内外墙相同材质墙片一个,编号为W2-FF,具体尺寸及内外墙拉结筋布置如图1。
图1 试件尺寸及拉结钢筋布置
试验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1],墙片的竖向荷载0.6Mpa(W2)。水平荷载首先采用分级加载荷载控制,每级增加30KN,往复推拉一次,增至开裂。墙体开裂后加载控制采用位移控制,当水平荷载降至极限荷载的85%,试验完成。
2试件破坏形态
试件在受力变形过程中,其荷载位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弹性阶段:当水平反复荷载比较小时,墙体出现裂缝裂之前的这一段为弹性阶段。此阶段内外墙体能够协同变形,相对侧移很小,其荷载位移曲线基本为一条直线。弹塑性阶段:墙体出现裂缝后,当荷载继续加大,内外叶墙体开裂且裂缝不断加速发展,十字交叉分布的裂缝形成,荷载位移曲线呈上抛物线曲线上升,直至极限荷载。下降阶段:当达到极限荷载后,抗侧力将随着侧向位移的增加而下降,塑性变形显著增大,主裂缝贯通,墙体完全破坏。
1、内构造柱墙片:变形的三个阶段区分明显,荷载-位移曲线有明显的转折点。在出现初裂缝后,塑性变形加剧,裂缝发展迅速,很快到达极限荷载。墙片破坏卸载后外墙主裂缝十字交叉十分清晰,最大缝宽可达
2、内外墙共用构造柱:弹性阶段向弹塑性阶段的转换不明显,出现初始裂缝后采用位移控制时,侧向应力提高的依然很快,极限荷载明显高于内构造柱墙片。特别是当墙体破坏时,由于构造柱的约束作用,在内外墙共同作用的下,主裂缝发展伴随较多的细裂纹。卸载后内外墙最大缝宽都在3
3夹芯墙体抗震性能
3-1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开裂荷载是砌体结构受力形态发生改变的转折点,一般来说,砌体在开裂之前可以近似的认为其变形为弹性变形,即弹性模量为一定值。
极限荷载为砌体结构所能够抵抗最大的外力,其表示了砌体结构的最终强度大小,是非常关键的墙体指标。三种结构形式墙体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见下表:
墙体编号 |
开裂荷载(KN) |
极限荷载(KN) |
W2-FYN |
420 |
483 |
W2-FY |
500 |
650 |
W2-FF |
550 |
646 |
通过观测本墙体试验,可以认定内外墙是在同一推拉受力状态下同时出现裂缝,由此可以确定内置拉结钢筋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使得内外页墙片共同抵抗外力作用。同时,由于内外墙共用构造柱,开裂荷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内外墙同为方空转比内墙使用圆孔烧结砖的墙片延迟了开裂。
3-2 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
实验所得滞回曲线整体呈现比较对称的椭圆梳形。而且在试件开裂之前,曲线几乎为一条循环直线,所包围的面接非常小;而当试件开裂之后,滞回环开始逐渐放宽,面积显著增大,表明试件开始吸收大量的能量。典型的滞能曲线如图所示:
骨架曲线骨架曲线 简化骨架曲线
3-3刚度退化曲线
试件在某一位移幅值下割线刚度定义为同次加荷过程中, 两个方同上加荷的平均刚度,可以用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