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公园总督岛设计中对景观设计的若干思考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20 11:33 热度:

  摘要:本文从解读了纽约的世界公园总督岛景观项目的设计背景与特点出发,对场所精神、生态化设计、生态基础设施建立、人工自然演化几个方面提出了个人的见解,为今后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总督岛,城市主义,人工自然
  
  1. 项目背景简介
  总督岛是一个独立于纽约港中央的岛,面积达172英亩(约69.6万㎡),只能乘轮渡到达,它距离曼哈顿下城只有800码,但距人们日常生活的嘈杂声音有一个世界之遥。环绕在这个圆锥形冰淇淋周围的接近两英里长的环路提供了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景象的万花筒,包括下曼哈顿的摩天大楼,布鲁克林大桥,Verrazano-Narrows桥、爱丽丝岛,自由女神像。事实上,这个岛是纽约市惟一一个你能够看到自由女神像面容的地方。
  大多数纽约市民从未在陆地上看到过自由女神像的面容,因为在历史上,这个岛是军事用地,未经批准不得进入。直至1997年军队才撤离。其后该岛便一直由联邦政府管辖,并成为历史古迹。2003年,纽约州和市政府成立了一个非盈利的社会实体——总督岛保护与教育机构来负责总督岛150英亩部分的规划与再开发。最初,很多发展计划都被考虑进来,包括一个大学校园,一个会议中心,一个宾馆综合体,一个娱乐公园。
  在2006年的夏季,总督岛保护与教育机构决定对紧张的政府预算做些不同寻常的事——将重点放在再开发岛的大部分为一个公共公园而不是先确立商业或工业的开发项目。2006年12月,总督岛保护与教育机构针对新公园和开放空间举办了高姿态的国际设计竞赛。最终,由芬兰West8景观设计事务所领导的设计组以题为“世界公园总督岛”的方案赢得了比赛。
  设计者之一PeterRothschild认为由公园为这个岛限定范围而不是由开发区来限定公园要素是创新性的,并且这个公园的设计比赛也是富有想象力的——作为回报,这个所谓的有特异倾向的不寻常的公园将会或多或少的促进岛上其余部分的发展。但经济学家以及城市规划者等经验性的把公园当作娱乐设施或者附属品——围绕“真正城市”的装饰品,然而实际上没有公园的城市不是真正的城市。
  2. 基地现状
  目前,岛上只有很少的建筑作为维护工作站和总督岛保护与教育机构办公之用,非常寂静。原基地上225栋建筑中大部分都是空的,而且只在夏季周末对公众开放。岛的北部92英亩的部分既有一个国家级历史性地区,也有一个纽约市历史性地区。这部分有一个22英亩的区域是一个由国家公园部门管理的国家纪念堂,它包含有一个内战前的军火库建筑区,维多利亚和罗马式复兴建筑,以及20世纪早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许多19世纪的防御工事依旧完好无损,比如Jay城堡和Williams城堡——一种圆形的石头堡垒,上面有一排排用来架设大炮的洞。
  岛南部的80英亩区域存在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景观,主要是由1901-1912年的垃圾填埋组成,填埋用的是纽约某林荫道挖掘的建筑材料。在总督岛,由于建新公园而要拆毁的建筑包括一个废弃的购物中心,一个20世纪50年代的酿酒厂,一排排没有明显风格的建筑。
  3. 对景观设计的若干思考
  3.1景观视野中的场所精神
  景观设计是对所处场地有目的的重新构建,设计过程便是设计师与场地间反复对话交流的过程。场地中存在的已有因素对设计师发挥的方向、方式、深度有着先天的约束。这些因素不仅是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基础,也是设计的尺度和限制。这些已有因索往往不是直白地显示在场地之上,而是组织在场地之中。这就需要设计师与场地之间积极进行互动式交流、对话。
  对于当前城市建设中大面积盲目照办照抄成风的现实,设计师必须较好地领悟场所精神,充分尊重所在场地的内含特质,才能设计出富有艺术张力和生命力的作品。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场所精神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体现:场地本身的自然特征,场地在时间维度上历史文化特性,场地在空间维度上的区位解析特性等。
  1)场地本身的自然特性
  West8的这一设计考虑了一部分场地本身的自然特性,包括本土植被、地形地貌,适当的改造地形,维持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等。
  在我们今后的设计中,仅仅考虑这些还远远不够,场地的地质资料、水文资料等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制约因素,都应当在我们思考的范围之内。景观设计更不应当违背自然规律,破坏或者干扰自然生态系统。
  2)场地的历史文化特性
  在设计中体现历史和文化内汤、已经逐渐成为共识。在总督岛的设计中,保留了有明显风格特色的历史性建筑,例如Jay堡有纪念意义的海港警卫队原址及其防御工事,在景观格局上保留了南北两区的模式。这些对于年轻的美国而言是十分受重视的。但相对的在中国,近现代的建筑保留地并不多,也许有人说那没有特色,不值得保留,但每个时代都会在其物质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也许只是我们太过熟悉而不能引起注意,也许我们对文化、历史的认识还不够……这是对历史、对文化的新考虑,有历史、文化渊源的作品才有生命力并能够引起使用者的共呜。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地尊重场地的灵魂,使场地的文脉得以延续。
  3)场地的区位解析特性
  总督岛最明显的场所精神也就在于它独特的区位特征,四面环海,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能与城市遥相望,这是它在功能定位以及景观营造上都与纽约其他海滨公园完全不同,比如布鲁克林大桥公园哈德逊河公园。这两个公园都是以日常游憩为主,而总督岛是目的性的公园,如同一次小型旅游,对场所的质量和内容要求更高些。West8的设计基本完全领悟了这一场所精髓,设计了“WorldParkGovernorsIsland”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公园,让纽约人和游客经历迷人而独特的娱乐、文化和教育体验。它有一条独一无二的海滨散步道和自行车道,这就是从场地中生长出来的而不是设计师的凭空想像。
  3.2景观生态化设计
  在该方案中,景观的生态型也是被着重考虑的,一方面,是景观的生态系统功能,设计者建造了人工的湿地、山丘、树林、花丛、草坪等,将他们串联起来,运用人工的手段达到自然的目的。树林能够净化地表径流、保持水土、减弱暴雨冲刷,湿地则担负起蓄水、为更多物种提供栖息地,这应当是雨水园的根本原理。
  另一方面,景观的形式,即景观的材料的运用。建筑垃圾就地填埋,挖湿地填山丘,场所内平衡土立方,不能不说是生态的一种手段,既节省了资源,又维护了环境;另外,蝴蝶翅膀的仿生学,木质自行车这一妙想,虽是形式上的手法,但对游客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生态的理念传播开来,根植下去,赋予了景观空间以教育意义。
  第三、设计者提到了竖向景观或者说垂直景观这一概念,是对空间的集约化利用,复合人工空间,给自然流出更广阔的出路。这也是未来景观的发展趋势,由二维逐渐向三维过度,由平面向立体演化。
  3.3用“反规划”理念建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美国联邦政府将这价值3-5亿美元的总督岛以一美元卖纽约州政府和纽约市作为公共开发之用,在众多功能的难以取舍,不能形成最优方案之时,政府毅然决定一反常规,先建设综合公园,再留出适当的地用以开发建设,而不是往常的先开发其他用途,剩下的零碎的用地作为绿化,这恰恰与俞孔坚教授的“反规划”理念相吻合,即先划定不建设的用地,再交给开发单位去建设其它用地。这是一种图底关系的转换,依此原则建立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会更加的连续、有效,也将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改善城市生活条件。俞孔坚教授所做的秦皇岛的“红飘带”,中山岐江公园正是反规划的典型案例。这是微观尺度上的反规划,落实到场所中去,保留天然的,乡土的要素,让城市回归自然。
  3.4人工自然演变在设计中的运用
  人工自然的演变是设计者在构思中想要突出的,也是一条设计的逻辑线,在总督岛的设计中,人工自然的演变表现为由一系列景观区域组织起来,包括“原始”湿地,垂直景观——山岗,大草坪,植物园以及岛东部由自身公园用地以及繁茂的林荫道界定的一个潜在的40英亩的发展用地等等。它组合了不同类型,不同时代,不同程度的人工自然。但笔者认为设计者们对人工与自然的思考不仅仅是形态的简单串联,更多的是在寻找一种最优的,让人忍不住思索这究竟是人造的还是自始至终就是这样的景观模式,类似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微缩地形以及人造山丘都体现了这一点,“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但是不管何种人工自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在生态这一大课题上。
  
  参考文献:NewYorkHarborsaPark;《LandscapeArchitecture》2008.04;P106-115
  
  

文章标题:看世界公园总督岛设计中对景观设计的若干思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36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