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激发社区活力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20 11:29 热度:

  摘要:本文针对社区空间结构与社区商业发展的关系作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对梅苑小区空间特点所造成的社区商业问题作了深刻剖析。从社区商业的内部动力机制和其对于社区活力的营造两方面分别剖析,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社区商业,社区活力,混合度
  1背景:
  社区商业的问题已不仅仅是社区本身的问题,而更是城市的问题;社区商业的问题也已不仅仅是经济的问题,而更是一个社会的问题。
  我国居住社区建设由重“量”向重“质”转变的新纪元。在住宅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重视物质空间环境的建设,更要关注社区生活内容的营造与社区活力的开发。因此,社区商业问题的研究对城市居住空间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建设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人新村类型的社区再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更新和复兴的心问题,商业现状面临的问题更加具有特征性,如何提高其活力,社区商业成为了关键点。
  工人新村社区商业的现状特征:1)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不足施主要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难以满日益增长的社区物质文化需求。2)社区商业服务体系难以发展3)工人新村的空间格局不适合社区商业的发展
  
  2活跃的社区商业对促进社区活力的作用
  2.1使社区功能更加复合化,使娱乐方式趋于多样化
  社区商业是社区公共活动的主要媒介与载体,成为联系邻里交往的纽带。
  传统街区居民邻里关系融洽,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场所,人们在柴米油盐
  的过程中相识相知充分交流。         表1.jpg
  通过比对梅苑小区与周围其他同类型小区社区居民娱乐活动方式,我们发现梅
  苑小区的娱乐活动类型最为多样化。其活动发生与商业网点有关的占到了总活动
  的70%
  2.2促进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
  店主关心和了解社区事务,有超过3成店主在小区开店达10年之久,店主和居住者相互熟识,针对商业店铺老板的访问中,有近多半的老板表示熟识小区内5~10人
  2.3维护治安(自然监视)
  社区商业使社区一天之中都充满活力,即使到了深夜也有人们的活动,对阻止犯罪起到重要作用。小区总体治安情况相对于其他小区安全性高,根据访谈得知小区近十年来发生的犯罪案件2起,偷盗不详。居民对小区治安相对满意。
  小区内部商业活动和其周围的活动的露天开场性活动对小区安全具有天然的监
  视作用。
  2.4促进社区就业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
  数据显示,小区商业人口中有70%的店主属于居住区居民加商业店主的双重身份,他们中有50%的人员是下岗再就业人员。35%的店主属于外来居民。随着社区商业的繁荣,商业将会吸纳更多的社会人口和社区人口,形成小区内部的工作与生活的就地平衡。环节社会就业压力。社区商业的发展也为社区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据统计,美国大约有800万人在社区从事各类服务工作,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0%。中国的社区就业尚待发展,过多的出行工作给城市交通带来较大压力。同时,社区商业减少人们出行购物的时间与距离,对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5促进社区养老模式良性发展
  便利的商业网点方便老人就近购物到199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27亿,占总人口的10.10%,占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中国己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人与儿童由于没有工作,他们的体力不允许他们有更多的超出居住社区的太远的交往,因而社区商业服务是老人与儿童的重要选择。”
  
  
  3通过社区复合性调查看社区商业活力的内在原因
  3.1功能空间的混合性
  小区内部住宅使用情况呈现多样化,住宅属性有商业,居住,办公,娱乐休闲等功能。这种混合的社区功能空间能够培养出丰富多元商业业态和具有区域特色的商业结构,促进社区商业的繁荣发展。
  
  3.2居住空间的混合性
  较高的入住率提高了人气
  较高的入住率保证了梅苑小区较高的人口密度。形成了对社区商业足够的客源市场。梅苑小区的入住率在中南几个小区中(中南花园,紫阳苑)是很高的,这源于梅苑小区建成时间最长(20年),社区历史最久,已经是成熟的小区,对于居住社区,一定的建筑容积率保证了本地的人口密度,对维持本地商业的市场人气和商业繁荣有重要作用。
  一定比例的房屋出租率保证了人流量
  梅苑小区的租房比例在中南相似社区中最高。在房屋中介经访谈得知,梅苑小区的外租房屋受欢迎程度远远大于中南片区其他具有类似年限的小区。小区内外都设有房屋中介所。可选择的多种户型吸引不同类型的人群入住,人口密度大多样。
  梅苑小区具有以下几种户型:一室一厅一卫:两室一厅一卫;两室两厅一卫。其中以两室一厅一卫为主,占到总体的56%,多种户型平面能够吸引不同的人群进入小区居住,单独的租房者需要一室一厅的小户型(70平米以下);家庭需要两两厅的稍大户型(90平米以上)。不同人群的聚集增加了小区的人口混合程度,为小区多样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3.3商业空间的混合性
  与居住混合,采取一层商铺功能改变为商铺方式。
  调查中对商业店铺的观察,有几乎近90%的内部商业网点为一层居住改造。
  商业与居住的结合对产生多样化的购物休闲方式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奠
  定了基础。
  与主要步行交通空间紧密结合产生了大量的停留机会
  商业网点主要分布在小区相互要步行道路的东西向大动脉上产生了对大量人流
  的自然吸引力,引起人流的停留机会的增加。
  散布在小区内部,于整个小区结合形成最大面积的服务网络
  在小区主要人行道路上,若以100米的步行距离为半径,以商业点为圆
  心做商业点的步行服务距离则形成图上的蓝色面,可以看出此面基本覆盖
  了梅苑小区的全部,任何一个角落里的居民都可以步行很方便的到达商业点。
  3.4商业业态的复合性
  雅各布斯曾说过:“对城市的理解,主要的不是城市各类功能作用的分类,而是进行各种功能的互相结合混杂。”城市的特色来自于丰富的混合使用多元的商业业态产生商业的连带效应和集聚效应,各种商业业态相互促进发展。而区域特色的商业结构不仅满足本地消费者,同时也吸引着周边社区消费者和更多的城市人流的光顾,这对社区商业和社区间交往融合都具有重要意义。
  梅苑小区有商业网点中有70%的店主所在的商店是自己的原有的住宅,即
  他们既是商业店主又是小区居民。双重身份使他们具有对社区事务了解与
  参与的动机和产生对小区的归属和认同感。
  
  4人口构成的多样性(具有异质化特征)
  社区人口密度的连续性对维持社区商业的繁荣同样有重要意义。居住区的建筑容积率影响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越高,入住人口就越多,地区人口密度就越大。对于居住社区,一定的建筑容积率保证了本地的人口密度,对维持本地商业的市场人气和商业繁荣有重要作用。
  经济收入层次化;职业构成多样化;年龄层次比例合适;受教育水平状况丰富;代际多样化。这几大方面共同促成了其人口构成的异质化。
  
  5问题与建议:
  5.1问题:公共活动空间的缺乏人均绿地占有率小;居住社区功能纯粹;绿地广场的缺席;行列式的住宅空间,使沿街建筑密度分布不均,不利于东西向街道商业发展。针对以上问题,
  5.2建议:
  1)合理引导流动摊贩,从而改善社区治安和卫生环境,同时获得丰富多变的能吸引居民的社区聚集点和空间
  2)对商业和社区活动节点精心设计,成为具有吸引力的邻里中心和繁荣的小商业中心,提高商业的效益,并改善和丰富公共活动环境
  3)结合社区内绿地组织活动空间,使社区商业点融入绿地,营造绿色生态消费模式。
  4)详细考虑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和活动需求,进行适宜不同年龄层次交流的人性场所和活动空间
  
  6展望:
  21世纪将是我国居住社区建设由重“量”向重“质”转变的新纪元。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中国在各个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高潮。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城市居住区的建设也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在20世纪最后20年中,中国的城市住宅建设以平均每年近2亿扩的规模推进,1999年达到5亿扩。然而,住宅建设的高速发展也带来种种问题。
  如何利用社区商业激发社区活力成为关键因素。混合性的城市功能、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必然需要多样丰富的城市结构和空间肌理,因此,要为社区融入更多的功能空间,构筑丰富的具有区域特征的空间环境,使空间环境本身成为促成商业繁荣、社区活力的重要载体。美国主街文化的回归即是消费时代对地域商业空间的选择。
  
  

文章标题:社区商业激发社区活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36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