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路径选择

所属栏目:物业论文 发布日期:2010-09-23 10:04 热度:

提要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而温州作为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其经济总量优势、产业优势、交通优势都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但温州的物流业还处于传统的物流阶段,与温州对外开放的整体形象不太相称,必须要加强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加快物流设施建设步伐,培育和引进物流人才,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温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物流业路径选择温州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温州作为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海、陆、空交通发达,市场网络健全,拥有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等33个国家级生产基地,其经济总量优势、产业优势、交通优势都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条件。然而,温州物流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发展模式也是从搬运队到托运部,到运输公司再到物流公司的过程。从传统物流转化到现代物流,温州物流业还有许多的路要走。笔者认为,关键还在于政府的正确引导、政策倾斜,物流企业更要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再寻求突破,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一、现状
  温州的物流企业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受当时温州水、陆交通的制约,物流企业基本上都以公铁路联运的形式出现,据当时资料记载,温州市仅鹿城、龙湾、瓯海三个区就有各类物流企业240多家。温州物流企业成长轨迹与全国各地一样,也是从搬运队到托运部,到运输公司再到物流公司的发展模式过来的。随着温州的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温州物流企业更似雨后的春笋,破土而出。据不完全统计,现温州市区登记在册的物流企业共有419家,许多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逐步壮大,其中冠以“物流”名字的,有近10家。如温州市鹿富物流有限公司自1982年组建以来,现发展形成具有辐射广东、福建、华中、东北等14条公路物流专线的运输网络,近300个网点,拥有运输车辆300多辆,成为日运营货物2000多吨的规模物流企业。
  近几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加强基础建设,以高速公路为基础,铁路、港口、航空为远程辐射,海运为重要补充的交通运输网络已形成;日臻完善的市场机制,培养了一大批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建成了一批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工业小区,加上蓬勃发展的经济和充裕的货源都为物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目前,全市物流业基本上形成了三大类物流园区雏形,即:产业物流园、物流基地、配送中心等三大类园区雏形。产业物流园,主要形成龙湾产业物流园、柳市产业物流园、平阳万全产业物流园等三块。物流基地,主要形成洞头物流基地、南岳物流基地、潘桥物流基地、塘下物流基地、鳌江流域物流基地等五块。配送中心,主要形成鹿城配送中心、乐成配送中心、浙闽边贸配送中心、安阳配送中心等四块。
  在温州各类物流企业中,道路货运业发展最快,它是物流业的主力军。据统计,全市道路货运业经营业户有30902家(包括工商业户和个体经营业户),其中集装箱货运企业72家,危货运输企业60家,货运站经营业户1205家。截止2006年底,全市拥有营运货车50644辆,100508吨位,其中重型车辆2109辆,33516吨位,集装箱运输车辆750辆,10633吨位;专用载货汽车4548辆,其中危货专用车1613辆;厢式货车7669辆,9354吨位;2006年完成货运量1.31亿吨,货物周转量57.88亿吨公里。全市列入统计的道路货运站场13个,其中有三大货运市场(物流中心)已初具规模。
  一是温州市双屿枢纽中心。该中心是温州长运集团下属企业,占地面积404亩,处于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入口处周边,具有优越的地理位位置,建筑规模5300多平方米,其中仓储面积4600多平方米,进驻中心的经营业户有货运代理经营户7家,仓储9家。
  二是瓯海货运市场。该市场是一家股份企业,占地面积150亩,停车面积4万多平方米,可容纳800多个车位,仓储经营面积2万多平方米,进驻市场的经营户有货物配载(信息服务)经营业户62家,货运代理经营户60家,信息中心大楼一幢,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服务市场,主要承担着温州货物向全国流通的任务。
  三是苍南县浙闽边贸物流中心。该中心是一家民营股份企业,占地面积3.5平方米,处于浙江与福建两省相邻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周边,地理位置优越,进驻企业90家,其中货运代表78家,货物配载(信息服务)12家,是一家综合服务型的货运有形市场。
  在道路物流快速发展的同时,温州水路物流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全市水路货运经营户42家,其中沿海航运企业33家,内河航运企业9家。截止2006年底,全市航舶运力达到1326艘、83.12万载重吨,其中沿海船艇392艘、76.54万载重吨,内沿船舶934艘、6.58万载重吨。沿海船舶重点发展散货船、油轮和集装船,船舶平均吨位由“九五”末的901吨,提高到2090吨。2006年完成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2476万吨、2505212万吨公里,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3923.9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8.2万标箱。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温州物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货运业具备了较为发达的运输网络体系。但温州的物流业总体上还处于传统的物流阶段,与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内物流企业相比较,其综合物流服务、社会化服务、企业供应链衔接、物流信息化程度、专业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还有不少差距,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二、存在问题的成因
  温州的物流业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难以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各自为战,分割而据,设施破旧,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流通、集约化经营、网络化运作实际上只停留在口头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重视不够。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市政府部署今年工作中也提出要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物流专业企业,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但真正落实到位难度很大,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协同配合,真抓实干,确实把培育和发展物流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抓出实效。
  二是管理多头。物流业管理上存在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难成一体。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经贸等物流主管部门各自为政;运输、仓储、代理、批发等物流行业之间也缺乏内在协调机制;网点之间各自为战,分割而据,规模经营、规模效率难以实现;重复布站设点,设施利用率低等。
  三是行业存在不当竞争。个别物流企业受利益驱动,与行业之间相互争货源、争线路、争价格,有的甚至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或利用社会上的黑势力,扰乱正常的物流市场秩序和公平的竞争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四是物流队伍“少、弱、散”。在温州物流企业中,真正实力超群和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寥寥无几,存在“少、弱、散”现象,即“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弱”:竞争力、融资能力弱、规模经营弱;“散”:货源不稳定、网络分散不全、经营场地散乱等。
  五是物流人才缺乏。现代企业的竞争最终表现为对人才的竞争力。由于物流行业比较特殊,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活动性大,专业人才更是缺乏,据统计,全市目前货运从业人员拥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仅占4.2%,高、初中学历仅占10%。难以找到合适的物流专业人才,已经束缚了温州物流业的发展,这是温州物流行业的普遍共识。
  六是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当前物流发展的总趋势是现代网络的铺设,加快信息流通,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三流合一”,构筑信息平台。但由于温州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如收货站、托运部名目繁多,他们只是将所在地附近生产企业收集到的物流,重新委托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承运,显然还是家庭作坊式经营,步子迈的不大,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
  七是物流企业缺乏长期发展目标。过去有关部门对物流企业政策扶植不够,缺乏全局性规划,加上物流企业都以私营企业为主,文化层次不高,基本上是在渐进式中发展起来的。目前温州货运站场所设施陈旧老化,大多为原国营运输企业所有,几乎没有一家物流企业拥有自己的园区,所有场地靠短期租赁,致使物流企业比较讲究短期行为,过度强调回报率,不愿购置固定资产,不愿投入品牌建设,缺乏长期发展战略。
  八是港口、空港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温州港作为老港,集装箱吞吐量不及内陆港义乌(县级市)的90%。到目前为止温州尚未建成一个综合性、专业性的港口物流园区。根据港口规划,近期要形成杨府山港口物流仓储区,总用地面积为127.7亩,堆场3万平方米,仓库1.1万平方米,仓储量175万吨,仓储容量5.83万吨,其中一期工程才刚刚建成。温州空港——永强机场,现通航城市达到67个,2006年旅客吞吐量达300万人次,但货邮行吞吐量才4万吨,不及福建厦门机场的五分之一。
  三、对策
  综上所述,温州的物流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与温州对外开放的整体形象不大相称,必须要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加快物流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为温州实现第三次跨越提供强大动力。
  1、加强领导,创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物流产业是现代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群,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地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提升温州物流整体水平,推动温州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促进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相应专门机构,打破原来的条块分割、行政垄断格局,转变目前温州物流业管理分散状态。同时要制订相关扶持物流业的发展政策,如对有发展潜力和实力的物流企业在财政税收、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等,把现代物流业列为温州现代服务业的先导产业,强化政府对现代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现代物流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创新理念,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企业。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70%的企业还是自有的车队承担了53%的物流任务,80%的企业是自有的仓库存放了40%的产品。36%和46%的原材料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这种传统的物流模式限制了社会物流服务需求的发展和专业化。我们必须要加强引导,树立现代物流理念,积极引导温州传统的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但需要告诉我们的是,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政府和企业制订正确的物流政策和策略,不断完善物流方案。根据温州的实际,目前我们可以尝试引导核心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等形式,培育发展集约化、规模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企业。
  3、整合资源,建设一批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物流基地。物流基地(园区)是物流企业的重要经营场所,是物流要素集聚和资源物流整合的重要平台,对降低物流成本和促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现代物流的制造业可以说是血脉不通的制造业”。据江苏省原省委书记李源潮在全省加快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上透露:江苏省物流成本占工业销售的20%,只要把现有工业生产总物流成本降低一个百分点,全省就可以新增利润60亿元。如果温州市物流成本也占工业销售的20%,工业生产总物流成本降低一个百分点,按温州市2006年生产总值的工业生产915.93亿元测算,全市可以新增利润9亿多元。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在8%左右。可见同国际一流的企业相比较,物流是制造企业最具潜力降低成本的环节。温州的制造业虽是轻工产业,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在外,销售市场在外,这种经济格局对温州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业不发达,物流成本过高,产品的竞争力将会下降,甚至失去竞争优势。当前,温州大批有实力企业的外迁,其中落后的物流业也是造成企业外迁的因素之一。可见降低物流成本,不仅可以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温州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整合物流资源,完善原有物流基地(园区)建设规划,合理布局,按制造业为区域划分等,尽快上马建设一批道路、港口、空港物流基地(园区),给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一个“家”。同时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大力发展第三物流,降低制造业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物流企业,初步建立起快捷、高效、安全、方便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4、引进人才,推动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现代物流安全不同于运输与仓储组成的传统物流的概念,而是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管理模式。根据温州物流从业人员的结构状况,目前温州物流业不仅存在高层次人才断层现象,就连一般的技能型人才也很缺乏。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大力引进和培养现代物流业人才。要解决好这一制约物流企业的“瓶颈”问题,一是政府要为引进物流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大开政策“绿灯”,为物流人才提供一个创业、兴业的宽松政策环境。一句话,要积极创造条件,留的住物流人才。二是要求在温州区域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增设物流业相关学科和研究课题,加快培养一批急需的物流实用型人才和尽快拿出一批优秀物流研究课题成果,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注入“后劲”力量。三是加强岗位技能培训,组织各种长期和短期的从业物流人中进行物流基本知识和操作程序培训,提高物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总之,温州要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与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快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加快物流基地建设步伐,加快物流人才引进,大力培养和发展第三物流,构筑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温州物流业做强做大,推动温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宋耀华、侯汉平的《物流的性质和物流管理》,2005.7.20;
  2、《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期:聂志英、孙伯良的《加快物流信息化,助推温州经济发展》,2007.6;
  3、《温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5.7;
  4、《温州商会》:曾长新的《温州经济呼唤物流提速》,2005,6;
  5、温州市公管处的《温州市道路货运业发展汇报材料》,2007.7;
  6、温州市鹿富物流有限公司总经办的《温州物流格局与“鹿富模式”汇报材料》,2007.7。

文章标题: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路径选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wuye/427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