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产业兴文”的战略构思

所属栏目:文化产业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8 09:51 热度: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山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文化基础党政领导重视程度、文化单位自身作为等多方面的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仍然远远低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现状,探讨“产业兴文”的发展路子、发展方向。
  [关键词]产业兴文、文化产业现状、发展路子、发展方向
  [正文]在各种文化相亙激荡的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已构成了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珠江三角洲方兴未艾的文化产业腾飞发展的激励下,山区如何开拓适合自已发展的“产业兴文”之路,已成为摆在山区广大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 对山区“产业兴文”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文化事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提出
  来,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体制改革的认识更加深入,对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化馆(站)所从事的文化服务业,除了有公益性的文化宣传服务外,主要还有演出业、娱乐业、影视业、出版业、音像业、文化艺术培训业、文化旅游业以及文体用品生产业等。上述产业既具有其“文化性”,又同时具有“经济性”,我们只有充分利用文化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在管理体制、运作方式、经济效益上同市场接轨,通过参与文化市场的竞争,才能更好地繁荣文化的主业。文化事业单位与其他事业单位相比,有其较大的特殊性。一方面,作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它的使命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政治觉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文化市场的经营者,要洞察和遵循市场规律,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补充文化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目前,山区文化馆(站)的建设,大多都是由政府预算、财政统筹安排,而山区的财政普遍底子较薄,文化投入往往十分有限。因此,发扬自主创新精神,闯出一条“以文补文——产业兴文”的路子来,才是文化事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唯一出路。
  二、 山区“产业兴文”的现状及原因
  对山区县来说,虽然整个群众文化事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
  发展状态,但是,由于山区县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文化基础、党政领导重视程度以及文化单位自身作为等多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仍然不平衡。这些山区县市群众文化消费水平仅为珠三角的1/17,文化产业收益仅为1/20。个别山区文化站,由于经费短缺,无法正常开展活动,文化设施设备单薄得只剩下一间房子、一块牌子、一条汉子,被群众称为“三子站”。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对文化事业疏于谋划,对文化产业更是缺乏深层的思考,文化事业在一些人心目中只是一个名份而已;二是一些文化单位的自身作为能力不足,这些馆站的负责人长期甘当向上讨钱的角色;三是先天不足,一些山区县交通欠发达,文化设备建设长期得不到政府的投入,每年财政下拨的文化经费仅仅供文化从业人员的“人头费”。
  三、 山区“产业兴文”的发展路子
  近年来,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化经
  济的优惠政策,鼓励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应抓住这一路“绿灯”,谋“产业兴文“大计。充分利用对文化产业的财政信贷政策、税收减免政策、管理经营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争取政府支持,尽可能多利用”地利“条件,开发更多的有偿服务项目。
  我们搞“产业兴文”决非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
  目标。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小做起,从原有的阵地干起。具体做好“一借、两联、三变”。一借是,先借“鸡”生“蛋”,用活向外借贷资金,完成产业的原始积累,再乘势而上,让“雪球”越滚越大。两联是,与相关的部门、厂矿、企业联合开发各项文化经营活动,从门票、场地、广告和社会赞助中获得收入。在遵守国家法规的前提下,通过联合、重组和集资、融资等方式,整合文化资源,进行上档次、上规模的文化产业经营。三变是,文化活动运作方式上变纯服务型为经营服务型,分类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文化经营活动时间变全年平均分配为突出重点季节、重点项目、重点层次,把有限的精力和财力用在刀刃上。文化经营管理上变呆板为灵活,做到平时多搞有偿服务,节日多搞无偿服务。
  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要达到“产业兴文”的目标,仅靠自身艺术人才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支懂艺术、会经济管理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在政府支持下,招纳专业人才,建立与市场经营相适应的人才选拔竞争机制。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内部竞争机制,中层干部以下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同时选派表现突出,有事业心的人才到省市培训学习,使人才最大程度得到激活和重用。
  四、正确把握“产业兴文”的发展方向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互为作用的有机共同体,我们开展“产业兴文”,应切实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文化事业单位,既要确保“公益性”,又要讲求“营利”性。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首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从整个社会发展中体现文化事业本身的价值。二是“正业”与“副业”的关系。一些文化事业单位,一讲到发展文化产业经济,便不分青红皂白,唯利是图,完全背离了群众文化工作以面向社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目的的“公益”性服务方向。三是市场规律与艺术规律的关系。市场经济的突出特征是唯利性和竞争性,往往使文化经营容易出现迎合消费者“胃口”的趋向,而艺术应遵循社会主义的文艺方针,保持严肃性、神圣性和审美功能。我们在开展“产业兴文”活动中,应当避免一味“拜金”,为了市场“需求”就去粗制滥造低级庸俗甚至“黄色”的东西。
  山区“产业兴文”是市场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因势而发、锲而不舍、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一定会闯出一条适合自已发展的金光大道。 

文章标题:浅谈山区“产业兴文”的战略构思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wenhua/86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