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投资效益问题的探讨

所属栏目:市场营销论文 发布日期:2011-03-18 08:25 热度:

  摘要:市场经济追求人财物资源的优化配置,防范投资风险,实现预期资本收益最大化,是各类投资主体追求的目标。因此,在选择项目和建设项目时,一定要有新观念,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项目准备要有深度,项目建设要讲效益。真正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关键词:建设项目,市场经济,投资效益
  1我国的经济投资效益基本状况
  在我国建国后五十多年的建设历程中,曾形成过“一五”、“大跃进”、“三线建设”、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新跃进”、九十年代初的开发热、亚洲金融危机后扩大内需几次建设高潮期,也经历了几次投资规模膨胀、压缩、再膨胀、再压缩的“马鞍型”发展过程,取得的建设成就世人瞩目,但建设过程中的损失浪费效益差等问题也令人触目惊心。特别是九十年代末期不断出现的“豆腐渣”工程,更是令人深思。
  2投资效益的涵含义
  投资效益,是指投资领域的经济效益。投资效益按层次分类为:(一)微观投资效益,它是指单个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二)中观投资效益,它是指地区、部门层次的投资效益。(三)宏观投资效益,它是指整个国民经济层次的投资效益。投资效益按时间的远近长短分类为:(一)当前投资效益。(二)长远投资效益。投资效益按受益面的不同分类为:(一)内部投资效益,也可称直接投资效益,是指项目本身产生,直接得益的那部分效益。(二)外部投资效益,又称间接投资效益,是指与项目有关,但在项目自身并未反映出来,而是带给社会的那部分投资效益。投资效益按涉及的领域不同分类为:(一)投资经济效益,它是指投资活动所取得的有效经济成果方面的投资效益。(二)投资社会效益,它是指投资活动所取得的社会成果方面的投资效益。(三)投资生态效益,它是指投资活动所取得的有效生态成果方面的投资效益。投资效益按投资运动阶段不同分类为:(一)资产形成阶段或投资建设阶段的投资效益。(二)资产使用阶段或称生产经营阶段的投资效益。
  3投资效益存在的问题分析
  ,投融资体制经历了巨大变革,从宏观上和微观上都进行了改革的实践。投资责任人的投资时间观念、效益观念、还本付息观念、资产保值增值观念明显增强。建设周期缩短。但投资效益差的问题依然严重存在。作者从宏观方面以及微观方面进行分析:
  (1)宏观方面
  3.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建国以后到实行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投资建设的。政府是唯一的投资主体,并且是以中央政府为主,投资权高度集中,国家预算拨款基本上是投资资金的唯一来源,投资管理采取的是单一的指令性计划方式和行政性控制。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对加快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凸现。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投融资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但在许多方面,政府职能尚未实行根本转换,以行政审批为核心的投资决策体制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仍存在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印迹。
  3.2财政体制变迁的结果。
  在统收统支的体制下,各地跑“部”进京,向中央要项目,不要白不要。要到了项目既增加了本地的经济实力,又可以解决一些人的就业问题,何乐而不为。项目建成后效益好坏,同地方直接利益关系不大。赚了钱中央拿走,亏损了中央背包袱。实行“分灶吃饭”体制后,为官一方,就要想办法养一方人民。地方经济势力增强,显示了领导人的政绩,可以带来仕途的变迁,掌握在发展全局中的权重。其结果,“五小”工业迅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各地都规划要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万事不求人,结构趋同。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还可以依靠行政命令的措施实行地方保护,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由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市场主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商品经济形成的洪流必然冲破地方保护壁垒,致使许多企业停工停产甚至倒闭,大量国有资产闲置,不能发挥效益。工人下岗失业,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改革的进程。
  3.4资本市场的制约。
  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渠道少,融资方式不规范,民间投资还没有激活,银行贷款仍是企业投资的主要来源,企业债务负担沉重,也加大了银行风险,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薄弱。
  (2)在微观方面:
  3.5投资责任人缺位,建设项目多采取的是筹建处或指挥部的管理形式。
  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基建班子撤摊子。有了新项目,再抽人组班子。很难积累系统的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更难说得清谁应对决策的失误、建设过程中的失误负责。后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筹划、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但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权并没有真正落实,政企不分,责任不清的状况依然十分严重。项目法人缺乏自主决策、自主经营和自担风险的条件。许多项目法人仍然是玩的“空手道”,反正项目是国家的,银行是国家的,只管钱到手,至于如何还贷,考虑得很少。投资受益和承担投资风险极不对称,往往是只享受权益而不承担风险。“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担风险”还没有具体化,没有落实到每个投资主体。违背科学决策程序。相当一段时间“三边”工程曾经风靡一时,后又有“首长项目”、“条子工程”、政绩、献礼工程。其共同特点,都是违背科学决策程序,不经过科学论证,没有多方案比选,缺乏充分和足够的市场论证和市场的支撑,盲目决策,仓促上马。
  3.6部门利益、区域利益与整体利益、全局利益的矛盾摩擦。
  投资管理部门的本意是要求设计单位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项目的投资规模、结构形式、建筑标准把关,在此原则的基础上优化设计,降低造价。但设计收费的标准又同规模造价有直接联系,形成的结果是设计单位出注意想办法满足项目单位的要求,其中包括许多影响投资效益的要求。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中介服务机构难以提供客观、公正和高效的投资中介服务。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的现象时常发生。造成项目审批环节多,手续繁杂。而审批部门的办公经费往往又不足,就想方设法出台向项目收费的规章,使部门利益法制化。还有一些部门、单位甚至个人,对项目“雁过拔毛”,敲竹杠,乱摊派,不合理收费的问题屡禁不止。领导插手工程,形式上公开招标,实际上暗箱操作,项目上去了,干部倒下了的事例屡见不鲜。
  4衡量投资效益的指标体系
  投资效益的内涵是投入产出比。投资,追求的是得到预期回报。著名经济大师萨缪尔森说过一句很精彩的话:“投资归根到底是对未来进行赌博,所赌的是目前和未来的收益将大于目前和未来的成本”。回报的表现形式有的是形成的生产规模,有的是提供了某种使用价值,但在追求高回报率上却是一致的。衡量投资效益的静态主要指标有:
  4.1国民经济投资效果系数和投资系数。
  国民经济投资效果系数指标,是从国民经济范围综合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指标。这个指标的系数越大,说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越多,投资的效益也就越好;反之,这个指标系数越小,投资的效益也就越差。投资系数是国民经济投资效果系数的倒数。它表明每增加一单位国内生产总值需要多少固定资产投资,因而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衡量投资效益。
  4.2固定资产动用系数。
  固定资产动用系数是指一定时期内竣工投产及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之比。这个系数通过以下三个指标来表示:
  4.2.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指一定时期新增固定资产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率。这个指标综合地反映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状况。一般来说,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高,说明固定资产动用额占的比重大,在建工程占的比重小,投资效益较好。
  4.2.2建设项目投产率。
  指一定时期全部建成投产的项目(全部项目或大中型项目)个数占施工的建设项目个数的比率。这个指标反映建设项目建成投产的进度,建设项目投产率越高,说明建设的速度快,建设项目的周期短,投资的效益好。
  4.2.3生产能力形成率(行业用指标)。
  指一定时期新增生产能力占施工规模(以生产能力表示)的比率。这个指标反映生产能力建设的进度,生产能力形成率越高,说明建设的速度越快,投资的效益越好。
  4.3单位生产能力投资额。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额又称单位生产能力造价。它指一定时期内竣工投产项目(或单项工程)的生产能力与其所花费的投资之比率。这个指标反映建设项目投资单位生产能力节约投资的状况,在相同条件下,单位生产能力投资额越少,则投资效益越好。
  4.4平均建设周期。
  平均建设周期是指一定时期内竣工投产项目的建设时间与竣工投产项目之比。这个指标是从建设时间的角度来考察投资效益的。一般来说,平均建设周期缩短,固定资产就可以提前使用,投资就可以节约,投资效益就好。
  4.5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是指一定时期各个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额与该项目的年利税总额之比。这个指标是从投资回收的角度来考察投资效益的,它是指从项目投产时起到各个企业通过利税等收回投资止的经济效益。投资回收期也叫投资回收年限。投资回收年限越短,则说明投资效益越好。衡量投资效益的动态主要指标有:
  4.6财务内部收益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量时的折现率,它反映项目所占用资金的盈利率,是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指标。
  4.7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按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它是考察项目在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
  5提高投资效益的途径
  提高投资效益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正确处理好微观投资效益与宏观投资效益的关系,当前投资效益与长远投资效益的关系,投资内部效益与外部效益的关系,投资经济效益、投资社会效益与投资生态效益的关系,资产形成阶段投资效益与资产使用阶段投资效益的关系等。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探求提高投资效益的途径。
  (1)在宏观方面:
  5.1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的改革,真正做到谁出资,谁决策,谁承担风险。首先,必须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能够独立地行使投资决策权,成为其正的投资主体。如果企业没有决策权,企业产权界定不清晰,要重新塑造投资微观基础,要在投资领域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要切实推行法人责任制和资本金制度,就失去了依托。其次,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治理结构,并建立严格的责任约束机制,投资成败要与决策者的考核与奖惩挂钩。第三,建立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第四,根据事权划分,明确各级政府投资范围,各级政府根据各自事权划分,行使投资决策权并承担投资风险。
  5.2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依法行政。
  政府对投资的管理,重点在于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规划和产业政策,综合应用财政、货币等手段,调节全社会投资的总量和结构;提出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制定优化产业结构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投资政策;制定投融资法规,规范投融资主体和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建立高效、统一、协调的投融资宏观调控体系。而不是陷在日常事务的审批中。在界定政府部门的行政职能时,要实行监管分离,建立约束机制。对于同一项工作,监督者不能直接进行管理。管理者既不能失去监督,也不得自行监督。要下决心清理、规范投资领域的行政法规和收费,降低政府服务成本,减轻投资者负担。建议设立国家招标投标管理监督委员会,统一管理监督招标投标评标活动。建立国家、省、市三级招标投标专家库,对专家及专家的评标业绩实行动态管理,切实改变现有的多头管理、部门分割、保护部门利益的状况。
  5.3积极培育资本市场,分散投资风险。
  要逐步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改制、改组和改造,改变企业投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的状况,分散投资风险。对现存的不良国有资产,通过改制、租赁和变卖等方式尽可能转让,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要想方设法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激活民间投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参与供水、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道路、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5.4建立投资宏观信息系统,引导资金投向。
  信息是管理的基本投入和重要资源。信息公开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政府意志更好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保障,也是防止腐败的有效措施。与投资有关的政策,审批事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城市规划信息,建设用地信息,国有资产信息,招投标信息,环境质量和管理信息,统计信息,市场监管信息等投资信息,凡法律法规和政策未规定保密的,都应向社会公开发布。通过投资监测系统、预警系统、预测系统,为投资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引导各类投资主体的资金投向。
  (2)在微观方面:
  5.5严格按建设程序进行决策。
  坚持按建设程序进行投资决策是投资责任人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也是由投资活动内在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重大决策,要听取职工意见。政府投资决策要经过咨询机构评估。重大项目要实行专家评议制度。特别重大项目要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审议,以保证项目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在市场分析和论证方面下工夫,提供可靠的、连续的、完整的数据支持,做到技术上、经济上、法律上、操作上可行。防止将可行性研究报告做成可批性报告,要真正实现独立、公正、科学、可靠。对事业编制的综合性咨询机构,应不以赢利为目的,由财政经费供养,只对政府负责。通过“小机构”、“大网络”的运作模式,制定标准和规范,组织社会专家来完成咨询服务,为政府把好科学决策关。综合性咨询机构的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知识,终身学习,始终坚持“敢言、多谋、慎断”的行为准则,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为政府把好关。
  5.6推行代建、统建方式,向专业项目法人发展。
  各种分散的管理要素只有组织起来才会构成现实的科学管理。科学的投资管理必须有量的积累过程。推行代建、统建方式,有利于发挥专门人才的管理才能,发挥专家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优势,实现建设管理向专业项目法人发展,向专门项目管理承包公司的转变。
  5.7工程造价管理推行“量价分离”,促进施工企业提高经营管理。
  现行的施工预算定额,名为指导价,实为指令价。工程招投标,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数学计算竞赛。现行的施工预算定额,在一些方面背离了工程实际造价。施工企业实际获得的利润,高于社会的平均利润率,这也是造成领导人插手工程和施工企业数量增长快的原因之一。在制定或修订工程定额时,应按照略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水平确定价格水平。既要考虑价格变动的因素,也要考试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人财物的节省。量、价分离,由企业根据自己经营的实际情况和企业承受能力自主报价,真正体现出企业的竞争是在经营管理水平上的竞争
  6小结
  市场经济追求人财物资源的优化配置,防范投资风险,实现预期资本收益最大化,是各类投资主体追求的目标。由于投资效益受到政府部门、项目法人单位、设备供应商、施工承包商、中介服务商等的制约,受到许多具体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投资效益是一个系统工程。

文章标题:关于加强投资效益问题的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shichangyingxiao/774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