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红色旅游优势,深入打造红色景点

所属栏目:旅游论文 发布日期:2011-04-26 08:09 热度:


  4、中共党史层面:75年之前的黎平会议是中共早期所召开的诸多会议当中的一次重要会议。那么,此次会议与其前后所召开的通道会议、遵义会议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与其他中共党史上所召开的会议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此次会议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战争史中居于何等地位?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共领导人是如何评价此次会议的?没有参加过此会议的中共领导人又是如何看待此次会议的?中共党史专家、学者在研究中共党史过程中是如何评价此次会议的?此次会议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有什么启示?所有这些层面的观点与成果,同样可以列为红色黎平旅游基地所应展示的重要范围。增加这一层面的内容,可以强化游客对中共党史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中共党史人物的认识与了解,进一步加深对黎平会议所处历史地位及黎平会议精神的认识与了解。
  
  二、目前历史教材与党史读物中纪录与研究黎平会议的现状
  黎平会议作为中共党史中的重大事件,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过程、历史影响在中国现代历史教材与党史读物中所占篇幅相对偏少,有的出版物甚至没有将其列入纪录与研究的范围。据笔者了解,目前相关历史教材与读物中涉及到黎平会议的大致情况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所编辑的《中国现代史》教材中,只是将遵义会议列为重点描述,对于黎平会议却只字未提,教材中仅仅提到:“部队在十二月占领通道城之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黎平。”[6](P390)至于红军在黎平开展了什么活动,读者却不得而知。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倒是将黎平会议的召开编入其中,但也仅仅是在“遵义会议”的条目下反映黎平会议的召开,内容仅寥寥数语。该书指出:“毛泽东根据实际情况,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他的主张得到许多人的赞同。部队占领湖南西南边境的通道城后,转入贵州。11月18日(注:此应为编辑上的错误,正确时间为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正式通过决议,放弃向湘西前进计划,改向黔北挺进。”[7](P127)郑德荣、郭彬蔚主编的《中共党史教程》中同样是将黎平会议列到遵义会议的条目下阐述,但阐述的内容亦不多:“18日,中央政治局又在黎平举行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通过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决议》,放弃向湘西前进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8](P210)红冬、紫夏编著的《20世纪中国纪实》在涉及到黎平会议时,内容更为简短:“3天之后攻占了黎平。中共中央在黎平开会,进一步肯定了毛泽东的构想。”[9](P79)由陈贵斌编著的《惊天动地的长征》一书,只是在该书的“引子”部分提到黎平会议:“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接受毛泽东的意见,并通过根据他的发言写成的《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肯定了毛泽东提出的放弃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建议,改向敌人防御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正确主张,否定了博古、李德等坚决去湘西的错误主张。”[10](P3)相反,该书对遵义会议的全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却作了详尽的纪录,占据该书近十页篇幅。在《中国共产党80年历程80件大事》一书中,编者以“遵义光芒”为题,将遵义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80年中所发生的80件大事之一,却没有将黎平会议作为80件大事之一列入,只是在阐述遵义会议的过程中,将黎平会议作为背景材料列入:“12月中旬,红军攻克黎平后,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根据便于红军发展的原则,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地区。这在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正确决策地位。”[11](P51)在张树军、齐生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八十年重大会议实录》中,共收录了71次重大会议,其中自然包括遵义会议的实录概况,黎平会议同样没有作为重大会议而单列实录,但依然是作为遵义会议的背景材料来介绍:“同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于贵州黎平举行会议。据周恩来同志回忆,在黎平会议上争论得很激烈。军事顾问李德要在黔东北和敌人硬拼,毛泽东同志则主张向黔北走。主持会议的周恩来同志采纳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这次会议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确定了新的战略行动方针。”[12](P107)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中,对于黎平会议的召开也只是简短几句话概括会议的过程及结果:“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举行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毛泽东的这一建议(指到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去开辟新的根据地,笔者注)得到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13](P488)相比之下,由郭德宏等人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对黎平会议召开的过程及历史作用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该书指出:“鉴于战略方针问题没有解决,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再次讨论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的进军方向问题。李德因病没有出席,但托人将他坚持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见带到会上。毛泽东则主张继续向贵州西北进军,坚持到川黔边建立根据地。双方争论十分激烈。……黎平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转变,使中央红军避免了覆灭的危险,并为以后纠正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准备了条件。”[14](P242—243)在柯延主编的《毛泽东生平全纪录》(1893—1976)一书中,提到“黎平”两个字,但没有提及在黎平开会一事。该书指出:“部队在12月占领湖南西南边境之通道城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15](P245)但攻克黎平后,部队在黎平开展什么活动的问题,书中依然没有涉及。由著名学者金冲及所著四卷本《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甚至“黎平”两个字都没有出现。在涉及红军长征达到贵州的历史事件时,该书指出:“坚持‘左’倾错误的中共中央负责人原来准备到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而蒋介石已调重兵,布置好口袋,等候中央红军钻入。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放弃去湘西的原定计划,改向国民党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个主张,得到周恩来等支持,改变了行动方向。”[16](P357)在专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在叙述红军长征的历史时,同样没有提及黎平会议,甚至连“黎平”二字都没有在教材中出现。该教材只是笼统指出:“在强渡湘江之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锐减到3万多人。严酷的事实教育了广大的共产党员和红军指战员,他们开始产生对错误领导的怀疑、不满。一些支持过‘左’倾错误的中央领导人如张闻天、王稼祥等,也改变态度,转而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样,当中央红军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并在占领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17](P104—105)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标题:强化红色旅游优势,深入打造红色景点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lvyou/854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