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旅游人才供需错位”透视旅游本科课程体系改革

所属栏目:旅游论文 发布日期:2011-03-31 16:49 热度:

  摘要: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我国旅游产业地位的提升,全社会对旅游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量,然而就是在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旅游人才的“供需错位”矛盾不断显现。本文从这一矛盾入手,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前高校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以及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对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的基础上,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实习环节、课程评估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对我国的高等旅游教育改革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旅游人才;供需错位;课程体系;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旅游教育也蓬勃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几年来“人才兴旅”、“旅游强国”的提出,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旅游产业地位的提升,使得全社会对旅游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量,同时对旅游教育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就是在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需求的不适应,使得我们不得不对旅游教育进行重新定位,重新思考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可以说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旅游人才的市场供需现状与分析
  自从1979年我国第一所旅游高等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成立,短短30多年的时间,我国的旅游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产业”。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1775所,其中高等院校810所,中等职业学校965所。2008年旅游院校在校生为844604人,比上年增加9.2%。其中旅游高等院校440038人,比上年增长10.7%,旅游中等职业学校404566人,则比上年增长7.5%。2008年全国旅游院校共有旅游专业教师37,737人,比上年增长了7.7%,其中旅游高等院校17840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19897人,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教师数与上年基本持平,中等职业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师数比上年增加18.1%。可以说这样的规模和数量比起旅游发达国家也毫不逊色,但按照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即使这样的规模也很难满足我国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
  目前我国各类旅游院校每年能为旅游行业输送大约15万毕业生,而旅游行业所需求的旅游人才数量却远远超过这一数字,按照有关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旅游就业人数大约3500万,未来10年,我国每年大概需要新增就业人数400万,到2015年,中国旅游总的就业人数将达到7000万到7500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然而就是在如此巨大需求量的形势下,旅游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却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旅游人才市场的供需错位问题异常突出,这也成为近几年来一直困扰高等旅游教育的问题。一方面,旅游企业大呼旅游人才匮乏,很难找到合适的旅游人才,即使到旅游企业中工作的本科毕业生,最多在旅游企业中呆1-2年,然后由于种种原因纷纷“逃离”旅游业。另一方面,旅游专业本科生面临就业难,难以在人才市场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这就造成了企业的人才短缺与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矛盾,因此,很多企业在用人时,宁愿选择中专或高职的学生也不选择本科生。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这种“供需错位”的矛盾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旅游企业的用人机制问题,有学生的就业观念问题,然而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还是高校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以及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因为学校就如同企业,学生就是学校生产的产品,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能否受到旅游业界的接纳和欢迎才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如果学校生产的产品适销不对路,不能从市场去找原因,只能说明我们生产的产品不合格。因此,要改变这种“供需错位”的局面,高校就必须从自身做起,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从而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二、“供需错位”下旅游专业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培养目标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而课程体系则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手段。因此,要探讨旅游课程体系的改革,首先要明确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执行的都是199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规定,即“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民俗文化、法律和旅游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具备进一步从事旅游教学、科研潜力的研究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一直指导着我国的旅游教育事业和整个旅游课程体系的设计,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突飞猛进,这一培养目标已显得定位不够准确。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阶段,旅游专业的在校人数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因此,将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甚至有的院校定位为培养“总经理的摇篮”,这样的目标显得太高且不切合实际。因为从事高层的管理工作和继续进行学习深造的毕竟还是少数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还是要以就业为目标。教育部长周济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也曾经指出:“要以就业为导向,坚决调整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高等学校必须树立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新的人才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但不是毕业了就是人才,要成为人才,就要能就业,创业,并且有能力创造出较多的社会财富。今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力量,不是政府,也不是主观愿望,而是社会需求。”这种观点的提出不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也是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转向以就业为核心目标的标志。
  因此,作为旅游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要转变过去定位上的盲目性,不能就培养目标论培养目标,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以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基点。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应重新定位,应以培养基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为目标,既应构建学生扎实、系统的基础理论框架,又要形成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体现明显的应用性和现实性,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旅游业发展的人才。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标题:从 “旅游人才供需错位”透视旅游本科课程体系改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lvyou/799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