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浅析

所属栏目:旅游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26 11:48 热度:

  摘要:结合南山集团公司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旅游项目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着重分析了旅游项目对土壤、动植物等生态因素的环境影响,针对不利的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旅游开发,环境,影响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接待大国之列,世界旅游组织发表的《2020年旅游展望》研究报告预测中中国有望在2010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接纳国,可见我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这就意味着只有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需要。旅游资源是开展旅游业的基础,旅游业对其资源有强烈的依赖性。然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明显破坏了生态环境,威胁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1]。本文以南山旅游开发项目为例,探讨旅游开发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 南山集团公司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概况
  南山旅游景区座落于山东省龙口市黄城西南七公里处,由南山集团公司投资建设,她是一个融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商业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景观。为开发南山旅游区,集团先后投资26亿,建成南山大佛,南山禅寺、香水庵、南山古文化苑、南山康乐宫、南山高尔夫俱乐部、中华历史文化园、南山大剧院及五星级宾馆等,功能布局合理,建筑艺术精美,形成了较完整的旅游及服务构架体系。2001年南山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又顺利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晋升为省级森林公园。
  南山景区自投入使用以来,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景区的服务质量也应当相应得到提高,虽然入口服务接待区和高尔夫球场区设施建设良好,但景区内其它园区相关的基础设施还未完善。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将来发展和满足游客的需求,南山集团公司拟完善景区内的相关配套设施如新建排污管线等设施,并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如道路等。项目建设内容如下:
  (1)道路拓宽改造
  ①车游道
  南山景区建设环山道路全长是55400米,由于大部分道路过于狭窄,车辆不能双向通行,因此对道路分为A、B、C三等级进行扩建。A段路(22640米)路面13米;B段路(18900米)路面12米;C段路(13860米)路面7米。扩建后道路面积618140平方米。
  ②步游道
  另外,修建游客步行道路总计5654米,面积16962平方米。
  (2)隧道工程
  根据景区整体规划的需求开挖两条10米宽的隧道,分别位于南山大佛和玉佛殿的两侧,一条长368米,另一条长1025米。
  (3)木栈道工程
  在景区的500米历史长廊外围建设一条长1285米的木栈道,增加景区的可游赏性。
  (4)围墙改造
  景区现有围墙已影响景区的整体美观,并且有些地方需要外拓,拟将景区围墙改建为仿古风格,并对景区现有面积进行扩充。改造围墙长度22735米。
  (5)停车场工程(供电、污水、通讯)
  生态文化园区内规划停车场6处(其中大型停车场1处;中型停车场2处;小型停车场3处),总面积12000平方米。
  (6)管线工程(供电、污水、通讯)[2]。
  2 旅游开发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
  2.1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旅游产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开发利用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成其环境保护行为;旅游产业的收益可以为旅游地的环境保护提供经济支持并促使旅游地采取必要的诸如污废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环境保护措施,从而改善旅游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旅游开发活动、游憩活动对旅游地土壤、水体、动植物及其生境等自然环境要素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2.1.1 对水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和游憩活动首先会增加旅游地的水资源需求量,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当地供水系统的负荷,甚至引发旅游地水资源紧张局势。为了解决日益增加的水源需求,不少旅游地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枯竭,尤其是在海滨旅游区甚至出现了海水倒灌现象,使旅游地的淡水资源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旅游者产生的生活废水和排泄物,旅游设施排放的污水,水上交通工具排放的油污,旅游区在环境维护过程中所施用的肥料、药品以及旅游活动中形成的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排入水体,都会改变水体的养分、悬浮物、BOD、大肠菌、病原菌的数量、降低水体的透明度,致使水环境恶化。
  南山集团公司旅游景区位于龙口市南山林区,饮用水主要采用桶装矿泉水。厕所冲厕水为景区内的水库蓄水,不抽取地下水。所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工作人员和游客所排放的生活废水。污水管线铺设好后,景区内游客与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将排入各景点的污水管线,由污水管线输送至南山集团生活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采用混凝沉淀+接触氧化为主体的处理工艺,出水全部用作景区的绿化。
  2.1.2 对土壤的影响
  土壤质量于宏观或微观的旅游区规划都是至关重要的,旅游业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来自旅游工程建设和旅游者的游憩活动。
  旅游道路、食宿设施、游乐设施、索道等的建设导致旅游地局部植被破坏,弃土堆积,土壤结构变化,进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甚至引发滑坡、塌方、危岩崩落等地质性灾害[3]。在滨水区的旅游工程建设可能引起河、湖、海岸的侵蚀,岸线景观的破坏;在水域旅游区,旅游船(艇)、漂流筏等游乐工具对江河湖海岸的撞击同样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
  游憩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①旅游者抛弃的难分解的塑料袋、易拉罐、塑料瓶等垃圾进入土壤,易使土壤结构发生变化。②旅游地管理部门在旅游区环境维护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品如化肥、农药等残留物浸入土壤,通常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③人畜踩踏与车辆碾压会对土壤的硬度、容重、有机质含量、含水量、PH值等理化性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南山旅游项目建设中需要拓宽环山道路55400米,拓宽后道路面积618140平方米。另外,修建游客步行道路5654米,面积16962平方米。此外还要修建停车场、围墙以及供电、污水、通讯管线等内容。这些建设活动改变了所占土地的使用性质,引起了局部的植被破坏和土壤结构变化。工程通过对路基根据边坡稳定情况采取相应的植物措施或工程措施,并注重排水工程;施工后及时恢复植被;加强绿化等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和对土壤的破坏。
  2.1.3 对动植物的影响
  2.1.3.1 对植物的影响
  旅游开发建设与游客的游憩活动会影响植物的盖度、种类多样性、生长速度、年龄结构及其生存环境。
  在旅游区,旅游工程建设是植物的最大威胁者,旅游景点、道路、食宿设施、商店、索道、游乐中心等设施建设、大型设施设备的安装,导致旅游工程所在区域大面积的植物被砍伐、清除或移植,甚至造成部分珍稀植物的灭绝,使旅游地的植物盖度下降、种类迅速减少[4]。
  旅游者、交通工具携带的病菌,外来植物种子也是引起旅游区原生植物死亡和被外来植物替代而使植物种群发生演替的重要原因。旅游者的触摸、采摘与刻画直接威胁到珍稀植物特别是珍稀显花植物的生存[5]。
  在开展旅游活动的地方,人畜踩踏与车辆碾压植物是很难避免的。踩踏对植物的损害程度通常与踩踏者的类型、重量,踩踏的强度、持续时间和植物自身的性状密切相关。
  南山集团公司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在施工建设时占地大部分为景区内现有林地,从而破坏景区内现有的植被。其主要的表现见表1。
    tb.png  
  从表中可以看出,施工期破坏的林地为0.563km2,其中管线的埋设为临时破坏,项目建设后可以恢复植被,但埋设的管线附近不宜种植乔木等深根植物,建议植草种花。被占用的林木将在工程施工前移植到景区内的其它地方,因此,项目建设对植被的影响较小。随着绿化工程的进行,景区内植物种类会更加丰富,虽然林地面积略有减少,但在数量和生物量上将有所提高。拟建工程建设前,建设方需先向当地林业部门汇报有关情况,在得到许可后方可动工建设。
  2.1.3.2 对动物的影响
  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影响包括干扰、伤害和猎杀,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旅游活动改变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从而引起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变化、迁移、繁殖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其数量减少、种群结构变化。
  拟建工程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的干扰和项目建成后设施对动物活动途径的阻隔。
  南山景区内道路、景点等设施已经建成,本项目为旅游设施的完善工程,主要为道路建设、管线铺设和隧道开挖。施工期的人为干扰会使动物远离施工场地,随着施工的完成,人为干扰的解除,野生动物会重新迁徙回来。这方面影响是可以恢复的,并且施工期预计仅为1.5年,施工的人为干扰对动物影响也是短暂的。
  对动物活动廊道的阻隔主要表现在工程建成后阻断了动物原先的活动途径。由项目可研报告可知所有铺设的管线均为地下埋设,而道路的建设主要为原有道路的拓宽,另外需新修少量步游道。因此,项目建成后对动物活动的影响较小。
  2.1.3.3 项目采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1)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及时运往景区外处理。
  (2)受工程影响的树木要进行移栽,并对其进行维护。
  (3)对区内现有的林木在施工过程中要加以保护,避免施工中对其的破坏和土石堆放所造成的损伤。
  (4)隧道洞口开挖坡面需要进行防护,可恢复植被处重新补种。
  (5)对开挖土石方临时堆放处修建挡渣墙,减少水土流失。
  (6)路基排水沟渠与自然沟渠相结合,形成合理的排水系统。
  (7)加强施工期监控、管理和施工队伍的环境意识,做到文明施工。
  (8)道路、停车场采用多孔沥青及多孔混凝土路面,铺设植草砖,增加渗水面积。
  (9)充分保护利用现有山林植被,增加常绿林、色叶林等景观林比重,提高景区整体景观水平,丰富森林植被。
  (10)绿化、美化实行常绿、落叶、色叶、花卉相结合,达到乔灌花草的平衡。形成类型多样,四季景异的景观效果。
  (11)植物配置与景点、建筑风格、景观氛围相协调,因地制宜地选用植物种类美化景点环境。
  (12)在引进新物种时要慎重选择,防止生物入侵。
  2.2 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既是旅游业必须依托的软环境,也是旅游业的直接作用对象之一,旅游业的积极或消极的社会环境影响集中反映在旅游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三大领域之中。
  2.2.1 旅游业的经济影响
  旅游业对旅游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一方面,旅游业可为旅游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旅游业可促进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在一些产业结构单一的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旅游业通常成为当地自给型经济的瓦解者,并“鼓励在旅游业和辅助行业从事新的经济活动,间接为地方经济转移创造了新的机会”,区域经济趋向多元化。
  南山周边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进行以农业和林果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无法给居民带来更大经济效益。旅游业发展可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旅游区及周边地区由传统农业向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跨越,将当地的优势产业与第三产业紧密结合,树立“旅游搭台服务,农民唱戏赚钱”的先进发展思想。从而带动区域性地区经济全面发展。
  2.2.2 旅游业的社会影响
  旅游业一旦进入某个地区,该地区的社会系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旅游业的冲击。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改变着旅游地居民的社会地位,甚至促成当地社会结构的变化。旅游业为妇女走出家庭、就业创造了机会,改变了她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进而引起了婚姻家庭状况的变化[6],我国云南残留着母系社会痕迹的摩梭人家庭因旅游业的兴起,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而更加稳固就是典型例证[7]。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经营者逐渐富有起来,吸引旅游地及其邻近地区居民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那些处于边远地带的旅游地的城市化进程。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地居民接触外部世界、与外界交流创造了机会与条件。
  2.2.3 旅游业的文化影响
  旅游业的文化影响涉及旅游地的历史、传统民间艺术、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多个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旅游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推动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复兴与传播,改善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但其消极影响也是明显的。事实上,在许多以文化特色吸引旅游者的不发达旅游地面对在经济、文化和心理上处于优势的西方旅游者的冲击,旅游地更多的是从处于强势的旅游者社会中吸收文化要素,从而使自身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发生变化,旅游地自身的传统文化模式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甚至被旅游者社会的文化模式同质化。此外由于旅游地过于重视短期利润的增长,不顾旅游地社会文化资源的特性,完全趋从于旅游者的猎奇心理,使旅游地的传统文化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被不正当的舞台艺术化与程式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原有的文化价值完全被商业价值取代,从而使旅游地的传统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8]。
  3 结束语
  旅游业是社会公认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旅游业也是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关联性强的产业,引起旅游地自然与社会环境变迁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因此,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必须加强旅游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保护。
  旅游地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类景区和文化遗产类景区。大部分自然生态类景区为风景优美、物种丰富、生态群落类型多样的地区。旅游业的开发,人为设施的建设、游客的往来,将造成自然环境的改变和污染,自然环境容量下降。如旅游活动中未经处理的污废水会造成旅游区水体的质量下降,正常功能消失;旅游工程建设导致旅游地局部植被破坏,土壤结构变化,进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甚至引发滑坡、塌方、危岩崩落等地质性灾害;旅游开发活动和游憩活动导致植物的盖度、相对高度、种类多样性、生长速度降低,动物的生活习性、种群结构改变,繁殖能力下降,数量减少。文化遗产类景区是人类历史活动的鲜活再现,是祖先留下的重要财富。外来文化的引入将对旅游目的地固有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造成冲击,如何保持原有的文化风韵和底蕴是开发文化遗产类景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4参考文献:
  1.傅英江.对旅游资源开发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中国环境管理.2004.第二辑:9-11.
  2.《南山集团公司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济南: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2005.
  3.管东生,林卫强,陈玉娟.旅游干扰对白云山土壤和植被的影响[J].环境科学,1999,20(6):6-9.
  4.丁祖荣,邵建章.九华山客运索道建设对植被的影响[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版),1994,17(4):76-81.
  5.刘鸿雁,张金海.旅游干扰对香山黄栌林的影响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7,21(2):191-196.
  6.郑本法.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J].甘肃社会科学,1999,(5):64-66.
  7.陈斌.旅游发展对摩梭人家庭性别角色的影响[J].民族艺术研究,2004,(1):67-71.
  8.秦远好.谢德体.魏朝富.旅游业的环境影响研究.经济地理.2006,3:504-512.

文章标题:旅游开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浅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lvyou/209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