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论文网范文数字城市化过程中逆城市化问题的现实出路

所属栏目:金融论文 发布日期:2015-02-06 17:34 热度:

   摘要:通过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发现我国的逆城市化现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逆城镇化将是城镇化未来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出路是:农村就地城镇化。文章分析了就地城镇化的可行性和积极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核心期刊论文网,城镇化,逆城镇化,农村就地城镇化

  一、我国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的现状

  (一)我国城镇化现状分析

  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3.7%,但我国“户籍城镇化率”仅为35.7%,这18%的缺口意味着上千万的农民工无法享受城市福利。按照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当城镇化率达到40%-60%的时候,“城市病”进入多发期和爆发期。我国在快速推进“农村包围城市”的过程中,城镇贫民窟蔓延、过度拥挤的“大城市病”等引起的逆城市化问题日益明显。

  (二)国内外逆城市化对比研究

  现在我国的一些中心城市逆城市化”的趋势开始愈加明显,但还没出现全国范围内的逆城市化潮流。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逆城市化与城镇化率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发达国家是在城市化发展的平稳阶段才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此时它们的城镇化率超过70%,经济发展水平已相当高。我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时,城市化率总体上只有50%左右,并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距甚远。这不仅反映出我国逆城市化的早产性,更反映出我国在盲目追求城市化的过程中规划不合理、“政绩”工程、城市内部二元结构、资源浪费等问题。

  二、农村就地城镇化

  (一)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含义

  2014年中央一号工作文件强调“人的城镇化”,笔者认为其核心在于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鉴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历程和我国城镇化的现状,逆城市化将是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好应对措施,一条现实的出路就是:农村就地城镇化。其内涵是农村人口不向大中城市迁移,而向城镇地域集聚和农村向城镇地域转化的过程。

  (二)我国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可行性研究

  到2040年全国将出现20余座核心建成区人口500万以上的超级城,但农民工能在城市买房子的仅占0.6%,这些超级城市的兴建终究只是浪费资源;我国老龄化速度快,未来进城的劳动力是有限的;“人走,地留下”的制度下,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每年城市人口也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表明逆城市化不可避免;英、德、法等发达国家就地城镇化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琼海特色城镇化证明农村就地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城镇化的现实出路,农民不离乡照样可以致富。

  三、农村就地城镇化积极效应

  (1)资源的合理配置。就造城的成本来说,城市远高于农村;从边际效率来看,一元钱投在农村的效率远高于一元钱投在城市的效率,存在帕累托改进。投资发展农村小城镇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需求结构。

  (2)缓解城市病。通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发展现代农业,合理规划和建造小城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病。城镇化不是城市规模越大越好,而是通过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就业,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一系列的城市结构优化。

  (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不仅不能享受市民同等福利,还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形成“候鸟式”迁移。所谓的城镇化并没有真正惠及农村,城乡矛盾尖锐。通过就地城镇化,落实农村经济和工业发展,吸引农民工回乡就业,不仅可以取得收入,还能照顾家庭,这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4)保护耕地、节约资源、保护农村乡土文化。农村就地城镇化过程中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可有效解决数字城镇化造成的农村土地流失、宅地废弃、空心村、文化不能传承等问题。

  (5)统筹“三农”问题,加强新农村。城镇化不是弃农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则国稳,农村兴则国强,农民富则国昌。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最大潜力在农民。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强新农村建设,真正实现城镇化。

  四、措施

  (1)财政支农,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农村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需要财政支农。政府的财政支出还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据统计显示,1元国债资金可以带动10元的社会投资及6元的银行贷款。农村城镇建设过程中要以工业化为主导,由二、三产业来支撑,才能形成人口集聚效应,增加消费。财政部要努力以担保、贴息、补贴、低利率、税收优惠等方式调动银行和社会资金、民营企业等来投资农村。

  (2)加快农村网络建设。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强、鲜嫩易腐、对销售渠道功能要求高等特点,这就要求利用新的技术把大量信息数据、云计算和IT行业连接起来,将种植、生产、收购、加工、流通形成一个农产品生产链条,这将是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3)农村新居工程建设。我国大量农村地区“穷、空、散”,实现“就地城镇化”,要让城市观念下乡,可以借鉴欧洲的农村城镇化经验:将乡村聚落改造为城镇聚落。在有条件的地区,有序引导农民向中心村和聚居点聚集,进而稳步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聚集、产业向园区聚集,政府可让农民以房换房、建造适量经济适用房。

  (5)利用好土地流转抵押权。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民承包经营权可抵押,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能有效解决土地二元问题。农民应合理利用自己的土地抵押贷款从事非农生产,也可以以土地出资入股。

  参考文献:

  [1]World Bank. China Small and Medium Towns Overview[R],2012.

  [2]刘文纪.中国农民就地城镇化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文章标题:核心期刊论文网范文数字城市化过程中逆城市化问题的现实出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rong/2528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