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产业 加快转型 促进发展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11-06 08:24 热度:

  摘要:白银市是甘肃省“因企设市、以企托市”的典型代表,是全国18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之一,建国以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目前因面临资源枯竭的压力,产业转型的任务艰巨,形势不容乐观。本文首先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白银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接着对白银市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面临困境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探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对资源型城市——白银进行产业转型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白银,产业转型,思路
  
  白银市是甘肃省“因企设市、以企托市”的典型代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因面临资源枯竭的压力,产业转型任务很重,形势不容乐观,白银市走产业转型之路是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处于转型初期的白银市来说,探讨其在产业转型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及面临困境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探寻解决问题办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白银市产业转型面临的困境
  我国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归纳起来包括产业结构单一、国有经济占主体、就业压力极大、城市经济增长缓慢等多方面,并且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国内其它同类型城市一样,白银市在目前产业结构转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是随着资源的衰竭,以采掘业为城市主要职能的支柱产业倒塌,另一方面是矿产资源的接续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些问题随着国家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及体制改革的推进而逐步暴露出来。
  (一)弥补主导产业衰退问题
  白银市主导产业的选择是围绕着资源的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工业综合化发展程度低,第一、三产业严重滞后,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二元性特征明显,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2007年白银市第二产业产值占三种产业产值的比重为55.57%,超过二分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主体资源的锐减,主导产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产业生产能力明显过剩,开工严重不足。白银市有色金属工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从建市初的65%左右下降到22.4%。甘肃稀土公司近年来由于受资源、出口配额等限制,企业经营困难重重。靖远煤业公司部分矿区资源已经枯竭,宝积山和红会三矿已于2001年2月关闭,有些矿区塌陷造成大面积的土地与草场破坏,环境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自有资源保障程度越来越低,大量外购物料,价格受制于人,运输成本加大,利润空间日益缩小,同时,主导产业的衰退还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例如,白银市的铜资源露天开采矿缩产,为其配套的年400万吨的运输、选矿能力,现在已大量闲置或被迫停产,资源枯竭使白银市的主导产业面临生存危机,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受牵连,目前的产业结构属于不稳定的状态,白银市的发展遇到严重挑战。如何使白银市的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是,随着区域发展从起步、成长、起飞不同发展阶段,需要有相应的增长型主导产业不断演替,因而怎样选择增长型主导产业,弥补主导产业衰退问题,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接续产业链条短问题
  发展接续产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长期以来,白银市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过于依赖采掘业,产业结构人为地朝着重型化畸形发展,国家全部或绝大部分指令性地调出初级矿产品,却不发展加工或深加工产业,下游加工业薄弱。主导产业偏于外循环,很少在当地加工增值,其在当地的关联效应仅仅体现在利用当地的能源、资源及矿产品,因此产品链条短,没有形成必要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产业链条被人为地割断了。同时,由于企业缺乏积累,老生产系统技术工艺50多年来从未进行过大的改造,技术、装备落后于全行业水平,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与其相关的地质勘探、矿山基建、辅助生产系统也纷纷陷入困境,从而严重影响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这是目前白银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衰退”危机的重要原因。
  (三)发展新兴产业问题
  矿竭不一定城衰,关键在于矿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能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能否适时地进行结构调整,能否使新兴产业得到发展。德国鲁尔矿区,美国洛杉矶油区、休斯顿油区和阿巴拉契亚矿区,我国平顶山市、大庆市等在面临资源枯竭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使城市得到了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白银市资源型企业,多数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遍存在着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突出问题,企业生产成本高,利润小,由于没有资金投入,在新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方面非常困难。而目前情况则是,白银市的产业转型迫切需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但是培育发展什么样的新兴产业则是其产业转型顺利推进的一个难题。
  (四)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在白银市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两大严重问题,一个是自然资源消耗过量,另一个就是生态环境严重失衡。白银市是甘肃省大气污染、水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矿业开发遗弃物废渣、废水、废气引起环境污染、恶化,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城市生态系统脆弱。2004年白银市废水排放量为3190万吨,排放废水污染物9500多吨,重金属污染构成黄河白银段特征性污染。工业企业年产生固体废弃物299.65万吨,综合利用率只有21.48%,白银公司3大露天矿坑占地1800亩,废石、废渣堆存占地1万多亩,靖远矿区3个自然煤田内塌陷区和矸石区占地2万多亩,占用大量土地,对周围土地具有沙化、荒漠化等危险,矿区及周围生态环境受到很大威胁,严重影响着当地农民的生活。白银市工业排气污染尤其是二氧化污染居高不下,致使白银成为全国二氧化硫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白银市的这种环境劣势,污染了区域内的水资源和农田,市内大气质量较差,市民的身心健康受到较大的威胁,恶劣的生态环境极大地限制了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绿色农业等一大批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的发展。
  (五)纠正产业结构偏差问题
  白银市的形成,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追求资源产品的大规模开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致使城市主导产业单一,产业结构重型化突出,主导资源的开采业产值在城市工业中占有较高比重。往往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什么资源,就发展什么产业。城市中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经济技术密集的城市与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乡村并存,实力较强的中央企业与实力较弱的地方企业并存,经济技术实力较强的重工业与经济技术实力较弱的轻工业并存。体现在:国民生产总值及劳动力分布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在重工业结构中,采掘业占较在比重,加工业占有比重较小。上下游产业比例失调,造成白银市产业递进缓慢。有色金属是白银市产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而围绕有色金属生产的最终产品微乎其微,经济结构呈畸形发展。
  (六)国有企业改制问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特有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企业办社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必然现象【1】。白银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套或多套并行的社会管理机构,社会管理机构的二元化或多重化带来的第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企业办社会问题突出,企业承担了一部分本来应该由政府履行的职能,增加了企业成本,削弱的企业的竞争力。社会管理机构的二元化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投资主体分散,容易造成重复投资。如,白银辖区内现有2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是资源开发企业,作为白银市主体企业的白银公司、靖远煤业公司、银光公司、稀土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在企业办社会职能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产业转型的最大难点是人员的“转型”【2】,在白银市的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最难解决的就是下岗失业问题。白银市10万产业大军中有近一半正在经历或将要经历企业破产的阵痛,况且由于资源型产业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技能单一,适应能力差,转移到其他行业就业的难度很大,离退休人员增多,养老金支付压力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二、白银市产业转型面临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做出过突出的贡献。改革开放后,许多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老年型资源型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从表层原因来看,是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或开采速度超过可再生资源的恢复速度。但这只能说明资源型产业的衰退,而无法证明资源型城市的必然衰退,毕竟资源型的根本属性是“城市”而不是“资源”,因此资源的枯竭不是资源型城市衰退的根本原因【3】。
  (一)国家宏观政策的弊病及束缚
  资源型城市的衰退是在特定体制下的必然结果,白银市衰退的直接根源,在于其主导产业—资源性产业逐步萎缩甚至枯竭,它深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产业政策影响。白银市是在我国工业化初期迅速形成的,白银市的发展,集中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特征,可以说是典型的计划配置资源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指导下,白银市的功能就是为国家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以期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获得最大量的矿产资源以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形成具有浓重资源型色彩的经济体系和经济体制。因此,白银市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功能单一,城市社会服务功能及基础设施建设先天性不足等问题,资源超强度开发忽视了其它产业的扶持,使其它产业长期得到不发展,这就为白银市衰退埋下伏笔。
  (二)资源无偿低价开采导致自我积累能力薄弱
  长期以来,矿业城市只作为国家投资,为国家输出资源场所,传统的“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扭曲了价格关系,国家对白银市资源性产业从投资、生产到销售实行全程包揽,所开采或加工的资源,如金银铜铅等,必须以指定价格出售或无偿调拨,导致了白银市大量财富外流,而地方政府利益则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得到实现,这样便使白银市的资源性产业与白银市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运行系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源性产业对白银市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这实际上是白银市对维系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正常运行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即牺牲了白银市局部利益而保全了国家整体利益,“长期对外输血而导致自身贫血”。同时,白银市是以第二产业占较大比重为其主要特点,国有企业是其经济主体,由于我国传统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国有企业所得税上缴国家财政,地方所得少,导致了白银市利益长期外流,造成白银市自身和位于城市的企业积累相当低,积累不足导致发展后劲不足,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扩大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在改革过程中白银市和企业的自我积累机制已经建立,但由于白银市已经进入资源开采后期,加之历史久帐太多,其自身增加积累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能力大大减弱,城市在输出大量低价原料同时,从外部输入高价轻工产品,造成了城市的“双重利益”损失。带来的后果就是地方经济不景气,税收收入减少,投资环境变差,企业社会包袱沉重,无法吸引外来投资,从而陷入恶性循环【3】。
  (三)科技开发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白银市主导产业衰落,接替产业发展不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机构中,学科设置过于单一,研究机构与研究机构之间,以及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缺乏必要联系,尽管每一个单个单位都可能有一定科技开发能力,但很难将这些能力集合,难以开发出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和新产业。而事实证明,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相关技术集成以及由此形成的核心技术,是企业和城市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关键,其作用远非单项技术突破可以相比。白银市资源枯竭,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资源可开采储量下降,另一种则是相对意义上枯竭,即指由于技术原因无法开采或无法回收利用有些矿产品,技术原因阻碍了深加工产业发展。白银有色金属矿山堆存大量选矿尾砂、冶炼渣、剥离石、含可回收元素18种,平川区堆存大量煤矸石和粉煤灰,根据循环经济有关理论,利用高科技可以提取有价金属,开发生产井下填充、公路路面、铁轨路基、建设材料等,可以从尾矿中回收绢云母,硫精砂中回收硫,综合利用硫生产农用磷肥、大钾肥、液体二氧化硫及固体硫磺等硫加工产品。科技开发能力薄弱,制约了白银市接续产业的发展,影响了整个城市的产业转型。观念的束缚与缺乏创新精神是矿业城市经济转型主要障碍之一【4】。对白银市来说,由于科技开发能力弱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资源型产业高度依赖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普遍不足。加之高等教育空白,高水平教育缺乏,而高水平教育有助于企业对重大变化作出反映,加速技术创新扩散。由此决定了白银市企业创新储备水平低,即使有所创新,也由于创新资源单一、人才结构不合理等原因而制约着创新成果实现,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制约白银市产业转型的重要因素。
  (四)城市凝聚力不强功能不完善
  2001年以来,白银市从城市道路入手,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现了市政建设新飞跃。但是由于历史欠帐多,城市功能仍不完善。以供水供气为例,时至今日,白银市大部分居民供水供气仍然利用白银公司原有设施,小马拉大车,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展开,城市功能缺陷日渐暴露,至今没有博物馆、科技馆、大型体育中心、传染病专科医院等,市内无正规高等教育院校,这与白银城市地位很不相称。城市功能不完善,引发城市凝聚力不强,既无法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无法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诸多障碍。同时,作为白银市主体的资源开采企业和地方政府,由于体制分割及特定历史原因,城市功能二元化,一个是以市政地方为主体经济社会运行的城市功能圈,另一个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经济社会运行的城市功能圈【5】,信息不能在二者之间有效传递,造成二者决策的出发点存在很大差异,企业追求产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政府强调城市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甚至企业不关心城市发展,城市也不关注企业现状,政企博弈的结果往往造成重复投资、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白银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人才综合素质偏低且流失严重
  白银市人口的文化程度素质低于一般城市,主要原因是资源开采需要大量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劳动力。除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外部迁入外,大量劳动力来自周边农村,文化程度较低,工作技能和谋生手段单一。从人才构成来看,工程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资源型产业及其相关的科研机构,其他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和教育机构,高新技术人才很少。从人才知识结构看,城市中劳动者技术知识相对老化,存量知识基本集中在一些老技术人员、老工程师人群中,产业转型过程中,这些陈旧的存量知识已不能适应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增量知识老化则主要反映在各类学校传授的知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匮乏,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能型人才匮乏使白银市很难吸引资金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外,白银市高等教育薄弱,难以自主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吸引外界人才进入条件不具备,同时,由于白银市大部分地区处于偏远的欠发达地区,闭塞的信息、艰苦的生活环境、恶劣的工作条件以及较低的福利待遇使人才大量外流,使原本就人才匮乏的城市更是“雪上加霜”,导致产业转型所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奇缺。因此,培养人才不易、留住人才艰难、利用人才乏力,是白银市实施产业转型的关键“瓶颈”所在。
  (六)经济总量小财政资金不足
  随着白银市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主导产业日益衰退,而接续产业尚未形成,导致白银市经济总量严重不足,地方财政拮据,正常的城市运转举步维艰。2007年白银市国民生产总值为207.52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为27.08亿元,这与全国其它同类中等城市而言不具有可比性,因而,经济总量小、财力不足是影响白银市发展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对资源性产品的行政干预和管制,主导产业附加值低,城市经济实体对地方财政贡献较小,导致白银市财力有限,自我建设和发展能力极其薄弱。白银市财政收支持续低于全国城市平均人均财政收支水平,随着城市采选业比重的增加,城市的人均财政收支水平愈益低下。财政收支水平的低下,致使白银市既无资金建设地方一般工业,也无力为国家大型建设项目进行资金匹配,形成了“资源丰富、经济贫困”的尴尬局面,丧失了许多发展的机会。
  三、白银市实施产业转型的思路
  经济转型的重点是产业的转型,作为白银市来说,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产业结构,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产业优势再造和优势替代,同时要做好矿业城市的整体规划工作,矿业城市发展的规划与矿业经济发展的规划要同步推进。
  一要培育新型主导产业
  新兴主导产业选择和培育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发展就是城市主导产业不断优化升级过程。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生,在产业结构选择上形成了所谓的“产业锁定”,因而如何超越其“制度可能性边界”,突破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成为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面临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新形势下,要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研究和把握国际产业和国内产业分工及梯度转移基本走向,积极培育新型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转换中,必须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为导向,因为只有如此,资源型城市发展才会获得持久动力,否则,将生产要素转移到低级或不合理产业中,有可能在短期内解决转型的某些问题,但必将埋下更大隐患。作为白银市来说,在产业转型中,要坚持以城市和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为导向,大力推动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的项目带动战略,尽可能使资源型产业的退出和新型主导产业的选择同步进行、耦合发展,以保证传统产业向新型主导产业的平稳过渡,用新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接替衰退的资源型产业。要按照市政府与中科院签署的共建“中国科学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的合作协议,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生态恢复材料与技术、环保材料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碳酸锂加工、特大功率电子加速器、在恩制药等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二要发展多元支柱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所选的支柱产业是否合理,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对当地资源的高度依赖状况,从资源导向型战略逐步转变为市场导向型战略,逐步建立市场主导下的产业自动调整机制,即从“我有什么就发展什么”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促使产业结构由单一走向综合,强化自身的综合价值,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要及时启动非矿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形成白银市的其他支柱产业,如大力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稀土新材料、非金属矿产资源制品、农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使其从矿业经济型向多元经济型发展,形成以矿产资源养非矿产业、以非矿产业促矿产资源开发的发展模式。这一方面,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转型值得我们学习。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面积4400平方公里,人口540万。这里曾经浓烟蔽目,烟渣满地,如今却成为幽雅的产业园区和豪华的商贸中心。鲁尔区原本以生产煤炭和钢铁为主,由于世界煤炭产量大增,加上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区被迫缩小煤厂开采规模。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球发生经济危机,钢铁生产也陷入困境,鲁尔区的传统产业被迫转型。它利用优越的交通条件、用水条件以及已有的经济基础,发展了新的部门,原有部门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以降低成本或发展新产品,目前鲁尔区已经形成了以煤-钢-电-化-机械为主的产业结构,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区。
  三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来说,迫切需要从依赖自然资源的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尤其需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或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要逐步形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化企业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多头并重的局面,加速生产要素的聚集。要充分利用国家改造老工业基地、支持资源型城市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优惠政策,通过争取国债资金,开展民间融资、招商引资、嫁接合作等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技术和装备,研发新产品,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改变资源型城市长期存在的“靠钢吃钢”、“靠铜吃铜”、“靠煤吃煤”的单一产业结构。对于白银市来说,要充分发挥我市有色金属、煤炭工业等资源型产业的基础优势,围绕把锌做大、把铝做强、把铜做好、把加工做精的总体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加工转化,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有色金属冶炼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煤炭工业要努力探索“煤电联营”的经营路子,通过资本的外向渗透与扩张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单一输煤向煤、电多元发展的转变。要通过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提升一批大企业,改造一批小企业,做强一批新企业,引导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向过渡,从而推动白银市的单项优势变为多项优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四要积极发展接续产业
  由于矿产资源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加之资源型城市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高度依赖性和经济结构的单一性以及资源工业演进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等因素,资源型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面临资源短缺、枯竭和产业乃至城市衰退问题,因此大力发展接续产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防止“矿竭城衰”关键措施。对接续产业扶持,要改变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投资上项目作法。充分利用市场运行机制,政府只起导向作用。解决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问题,国家可以在计划、财政、税务、金融等方面发挥政策和资金导向作用,分别以贴息、垫息、资本金投入、无偿资助等方式进行扶持,但要尽可能避免新的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要促进传统产业和接续产业之间结构优化,积极发展接续产业,在矿产资源潜力还存在时,加速发展矿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白银市来说,要凭借现有能源原材料优势,加快发展接续产业,逐步形成有色金属材料、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接续产业基地,否则就有可能陷入“矿竭城衰”危机之中。如原苏联巴库由于忽视对替代产业及早培育,50年代以后出现了“油竭城衰”危机,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阜新市、铜川市、鸡西市等一批矿业城市也都先后陷入了重重危机之中。而美国的石油城市休斯顿,6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业整体下滑,但休斯顿按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加速石油科研的开发,积极发展接续产业,从而带动了为其服务的机械、水泥、电力、钢铁、造纸、粮食、交通运输等多种产业发展,使城市成功转型。
  五要合理配置产业集群
  美国城市休斯顿,是合理配置产业集群的典范,它是由单一的石油城转换为科技型综合性大城市的典型。面对城市矿产资源衰竭,它一方面积极发展接续产业,同时也配置其它产业,对城市产生重大转折影响的是,它在休斯顿布点宇航中心,随之带动了为它服务的1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门类涉及电子、仪表、精密机械等行业,与此同时,教育、科研、金融等第三产业和现代农牧业也得到飞速发展,使休斯顿成为全美人口增长最快城市,城市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提高了城市资本、技术、智力密集程度,增强了城市经济结构弹性,完成了城市经济结构升级和综合化、大型化进程。对于白银市来说,在合理配置产业集群方面,可以针对其优势和实际,依靠有色金属等八大产业合理配置产业集群。
  六要实施优惠产业政策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很难完成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大力发挥政府在城市产业转型中作用,及早制定并实施优惠产业政策,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实施转型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要按照政府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第一推动力”要求,不断提升产业操作能力,实施优惠产业政策来促使产业转型。日本对著名的九州地区煤矿实行关闭,并用了10年左右时间将该区域转换成高新技术产业区,是比较成功的一例。60年代初,日本决定放弃对煤炭行业代价高昂保护政策,开始对九州地区大片煤井实行关闭,该地区数十万工人和家庭面临工作和生存问题。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该地区结构调整援助政策,其主要措施是在该地区兴办一批现代化开发区,吸引大批区域外企业入迁九州开发区,并按新产业政策兴办一批新企业。其办法类似于我国在沿海地区举办高新技术开发区做法,即政府在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招商引资政策,所不同的是这些政策更优惠、更配套,如对开发区内企业安置煤炭工人及其子女就业给予补助,并视用人比例高低给予优惠差别,还对失业煤炭工人承担培训费用,帮助介绍再就业。由于这些政策有效实施,使九州地区结构转换得以实现,使之由传统的煤区转换成为日本新的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区。
  七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白银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属于下游地位,决定了白银市要在较短时间内改善自身形象,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行,惟有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抢占高新技术这一竞争的制高点,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关系白银市经济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重大举措来抓,作为最主要、最有效的新经济增长点来抓。要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更新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衍生一批相关产业,实现经济的飞跃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地区。现在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全市确定的8大科技先导型产业正在逐步实施,其中稀土分离加工应用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国内第一个拥有了TDI生产技术知识产权,成功掌握了急倾斜厚煤层长壁综放开采技术,有色金属产业链延伸、农畜产品深加工具有一定的优势,高纯炸药、TDI、稀土新材料、氟化盐等产品产量质量居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原煤生产能力已突破1000万吨,同时还建立了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区,这些都是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我市可以涉足的高新技术领域相当广泛,如光电机一体化、电子信息、网络工程、新材料技术、新能源、精细化工、环保、生物工程、医药工程以及清洁生产都是高新技术开发产业化的重点,我们要积极培育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也可以通过买壳上市和对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参股控股,借他山之石攻玉。
  八要创造产业转型的良好环境
  资源型城市已经落后,如果在公平的竞争环境或相同的政策环境下,肯定没有优势,因此要给资源型城市一个尽量宽松的政策环境。应使地方政府有充分的自主权,尽可能营造一个比经济特区还要优惠的发展环境。中国改革后的历次经验说明,宽松的政策环境对一个地区的先期起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沿海的众多特区,都是在远优于其他地区的政策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的硬环境差,若要彻底改变,靠国家投资很不现实。况且,随着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统一税制的形成以及国家直接配置资源能力的急剧下降,今后中央已不可能再像80年代支持沿海地区发展那样,来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软环境与其他城市竞争,实现城市良性循环的先期积累。环境好了,对境内外的投资者都将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从而为产业的转型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姜春海,王竹梅.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机制分析[N].科技导报,2007,(4):P67-69
  【2】张米尔,武春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障碍与对策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2)P35-38
  【3】孙淼,丁四保.我国资源型城市衰退的体制原因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2),P274-276
  【4】丁磊,施祖麟.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5】刘玉劲,陈凡,邢怀滨.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分析框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P184-185

文章标题:强化产业 加快转型 促进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gjixue/511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