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职称论文发表硕士研究生探究式学风建设途径初探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10-20 16:10 热度:

  当前,研究生培养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是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研究生学风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障,对高校大学生群体学风建设起着引导作用,并且对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事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摘 要]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育人工作永恒的主旋律,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习风气出现得过且过混文凭、投入精力不足、做学问浅尝辄止或是依赖于文献整理,缺乏创新和迎难而进的主动性和动力不足等不良现象。针对硕士研究生在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主客观两方面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可以采用“以研促学”的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途径,以探究式学习带动研究生的正确学术行为和好的学术氛围,促进高校研究生的优良学风建设。

  [关键词]经济类职称论文发表,研究生,学风建设,以研促学

  一、学风的内涵

  所谓学风,简单地说就是学习的风气。学术界对其有狭义、广义的界定。从狭义上来说,学风,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持有的态度和大环境下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来说,学风是一所学校所展现的学习风气、学术风气和教学风气,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治学态度和精神风貌,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学风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帮助学生主动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本文主要对狭义层面的学风进行讨论。

  二、硕士研究生在学风上的负面表现

  随着高校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进校的门槛越来越低,学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研究生的两极分化开始加大,研究生教育逐渐由“精英型”向“普遍型”过渡,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扩大化。

  第一,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忽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和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研究生的思想状况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更注重对个人现实利益的追求,价值取向趋向急功近利,并具有多样性、多重性的特点。部分研究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他们认为专业水平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学好为人处世之道。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研究生忽视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当成镀金和拿文凭,为自己的就业增加一点砝码。

  第二,投入精力不足,以考试代替治学过程的现象严重。目前,硕士研究生(含专业硕士)的构成,一部分是免试推荐保送生,一部分是在职攻读学位人员,还有一大部分是统招脱产生。由于受就业形势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的考试后,就急于找就业实习单位见习,忽视做学位论文的学习过程,专业学术水平呈下滑趋势;还有一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应考,或是忙于参与社会活动和课外活动,学习上只顾应付考试,忽视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在专业领域的长远发展。

  第三,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目前,相当一部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与本科教育阶段没什么区别,还停留在课本学习和依赖课堂学习上,在专业领域的主动探索和研究不够。同时大部分硕士研究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术研究精神,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有不少研究生不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缺乏严谨、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和探究精神,甚至有些在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科研成果中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导致学术成果缺乏真实性,学术研究偏离正确导向。

  三、影响硕士研究生优良学风形成的主客观因素

  从硕士研究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角度分析,在市场经济深入推进和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一部分硕士研究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观上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享乐,主要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心思和精力不放在学业上,不能凝神静心做学问,异化着研究生身份。还有一部分硕士研究生,主观上存在侥幸和虚荣心理,看似重视学业,频频发论文,但缺乏研究创新和研究方向,完全依赖于文献整合和简单置换框架和语句,这种不求所以然的学习方法和投机取巧的学习态度害人害己。还有就是当今的硕士研究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父母的照顾和呵护,主观上存在依赖心理,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丧失,创新性思维模式没有形成,这些都导致他们学习内驱力长期不足。

  影响硕士研究生优良学风形成的客观因素,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的急功近利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高校学风的冲击和侵蚀,造成师生中存在短期的唯利是图效应。另一方面,研究生培养评价体制中的弊端助长了不良学风。这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研究生的教学方式单一,即单一的理论课程教学。此模式造成师生间缺乏良好的互动,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研究生的教学实践环节也未得到落实,尤其是专业硕士的双师型导师队伍和实践基地尚未构建起来,学生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三是研究生教育体制中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即“严进宽出”。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一划定分数线,考试公正严格,但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没有一套完善的培养制度,研究生的开题、学位论文评审、答辩也缺乏严格的考核制度。四是研究生导师聘任管理和研究学业评价办法有待完善。目前,有些专业导师严重不足,出现1个导师一年带近10名研究生的情况,而且导师有行政化倾向,指导精力严重不足,没有时间与每一个研究生讨论学术问题。研究生学业评价,重数量不重质量,重结果不重研究过程评价,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优良学风的建设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并助长了研究生“混文凭”的错误思想。

  四、积极探索以研促学的探究式学风建设途径

  “以研促学”就是以研究促进学习,其特点为:群体性、互动性、探究性。而实现“以研促学”的关键在于有一个集体的学习平台,如工作室、实验室,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小范围讨论,带动他人思考、研究和形成知识的互补,以个人带动集体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研究生学习兴趣,方便对研究生进行教育管理。   “以研促学”遵循了以研究生导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原则,能够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培养研究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良好品质,是培养研究生科研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一)建立以研促学的学风建设评价机制

  目前国家和各高等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学校在构建“以研促学”学风建设机制时,要有效运用国家相关政策,根据社会需求和育人目标要求,把培养方案修订、奖助学金评定和学术活动、学术能力提升有效结合起来,建立推动探究式学习的导师和硕士研究生评价和奖励体系,吸引硕士研究生的注意力和精力,培养其做学问的严谨学术精神和服务社会的创新能力。

  (二)以导师为核心,构建师生学术团队

  “以研促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群体性互动,群体的探讨、交流,可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研究成果质量提升。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学习团队中个人的观点可能影响整体的观念。因此,树立团队核心人物,并以其积极行为影响团队成员,有利于促进研究生优良学风的建设。研究生个人对学术的追求、个人的学术成果更容易引导和激励集体的学习积极性,研究生个人的正确观念也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下引导他人,能够有效遏制研究生价值观趋向功利化这一现象,有助于研究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团队的领军人物,可以以研究方向为导向,以课题研究为基础,以学术沙龙活动为平台,加强师生学术活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良性互动的探究式学习风气有效形成。

  (三)加强硕士研究生课外科技活动建设,营造良好学术文化氛围

  高等学府作为人才的孵化器,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钻研精神的优秀人才的历史使命,而研究生又是每一所大学的精英群体,引领着学校学生学术文化活动。高等学校要通过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定期开展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以及组建科技竞赛团队等形式,加强研究生课外科技活动建设,营造良好校园学术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研究生的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必须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只有正确引导研究生的思想观念,抓好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和培养体系建设,才能推动研究生探究式学风的逐渐形成。

  [ 参 考 文 献 ]

  [1] 程祥国,舒涛,韩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南昌大学学报,2005(3):163-168.

  [2] 杜瑛,刘念,冯小明.论研究生学术行为的引导与规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8).

  [3] 胡光利,姜永仁.季羡林先生的学问之道[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2.

文章标题:经济类职称论文发表硕士研究生探究式学风建设途径初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gjixue/2322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