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之我见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26 10:59 热度:

  【内容摘要】: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是我党新时期提出的践行科学发展观、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效率与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就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措施
  
  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社会和谐为基点,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
  一、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和谐的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更好的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1、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要实现以人为本、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经济是基础,物质财富的匮乏以及由此导致的贫困是造成社会发展不和谐的根本原因。一个物质及其贫乏的社会,我们能奢望其是一个和谐相处的社会吗?当然不能,物质财富的发展既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离开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就等于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构建和谐社会,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刻意求新,而是有着坚实的经济社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经济基础。经过60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基本解决了世界近1/5人口的温饱问题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成果,归功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
  2、社会和谐是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
  和谐社会的提出和构建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之上,但并不是说社会和谐完全依赖于经济的发展。一些物质财富及其丰富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国内的混乱局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反过来说,经济要健康发展,和谐社会是重要保障。如果社会不和谐,人们就会感到不公平,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社会就不会安定。就会像中国历史上不断上演的通过暴力对抗的形式来实现对存量的重新划分,而每一次战争都是对社会经济的巨大破坏。显然,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也只有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才可能得到发展。一个动荡不安、秩序紊乱的社会谈何经济发展?一个自然资源极度破坏的社会,经济又怎能实现良性发展?因此要想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着手解决经济社会不和谐问题,想方设法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平衡利益关系,使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地享受发展的成果,愉快地创造和生活,共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可以说和谐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社会的和谐,也谈不上经济的健康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快速发展的数字指标掩盖了一些不容小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影响着社会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如:局部地区形成的以GDP为中心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导致大量资源被掠夺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作用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必须实事求是的承认,经济增长和质量的不和谐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表现在资源消耗与浪费严重,在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火电供电耗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乙烯综合能耗高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改造自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科学的、有远见的开发利用自然,而不是盲目的、鼠目寸光的将自然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对象。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二、构建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落脚点在于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进步成果。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调整不同阶层的利益结构,调节好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加强和规范国家对企业的税收征管,减少企业偷税、漏税现象,限制垄断行业高收入,对高收入者应实行重点监控;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的等。
  2、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条主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中之重的任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首先,要协调产业发展的关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强农业基础,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间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其次,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它们对经济整体发展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快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提高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再次,要通过资产重组,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增强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3、努力实现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无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也对我国社会的安全稳定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大的挑战。目前,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的就业开发不足,导致就业的不充分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并存,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因此,我国要加强农业,提高农业的效率和效益,大幅度转移农业劳动力,大力发展服务业,要充分认识服务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服务业的重要性。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
  发展循环经济是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过去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可以说,过去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相当部分是通过透支生态环境取得的,而每一次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自然界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报复着人类,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协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杜绝资源浪费。
  总而言之,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富裕的社会,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环境友好的社会,是实现充分就业,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公平合理文明的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力尽责。

文章标题: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之我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gjixue/208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