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论文我国对外贸易就业影响分析

所属栏目:国际贸易论文 发布日期:2016-01-22 17:56 热度:

  就业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每个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就业现状也一直在改变着。很多专家也对此进行过一些分析,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对外贸易就业影响分析。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国国内的就业形势严峻,在此背景下研究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有重要意义。对外贸易不仅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它在影响就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本文着重探讨对外贸易从哪些方面影响了就业,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完善其不足的方面。

  【关键词】贸易,影响,就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愈发紧密,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尤其是加入世贸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更是进入一个加速增长阶段,2010年对外贸易总额为2.9万亿美元,占GDP的50%左右,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外贸易中的各个行业也一直都是吸纳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领域。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国内就业究竟造成了多大影响?从哪些方面影响就业?本文尝试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

  一、对外贸易影响就业的途径分析

  (一)提高社会需求

  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因而要想扩大有效需求,就必须提升消费需求或者投资需求。社会的消费需求大小取决于经济社会中每个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而个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比较稳定的,因而,在短期内扩大有效需求的唯一途径就是着手于扩大投资需求,一国的总投资需求又由国内投资需求和国外投资需求所构成,前者主要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的投资收益预期一即取决于边际资本效率与投资成本(利率)的差额;后者主要取决于贸易顺差的大小,如果一国的贸易顺差增加,该国就会获得增加的货币收入,这一方面会增加国内的货币供应量,从而降低利率促进了国内投资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增加的货币本身就可以变成投资,.按照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理解,贸易顺差形成的投资将通过乘数效应最终使国民收入和就业得到倍增。

  (二)国际分工的细化

  对外贸易会促使各个国家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使各国充分利用本国丰裕的生产要素,深化专业化分工,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优化,扩大市场需求,增加了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最终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日益深入和活跃,这种产业内国际分工形式已不能满足大型跨国公司对最佳要素配置效率的追求,不同生产环节的企业内国际分工布局逐渐形成并已发展到一定规模,这种分工形式即是把资本、技术密集部分的生产环节留在发达国家生产,而把劳动密集部分的生产环节放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由于这种劳动密集部门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劳动密集产业包含了更多的资本技术要素,因此,这会提升发展中国家熟练劳动力的就业水平。

  (三)技术进步和扩散

  对外贸易对于参与国来说不仅可以获得别国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使得别国相对于本国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人力资本更为迅速地扩散和传播进来,使本国相对落后的技术水平,知识存量、人力资本水平得到加速提高。科技进步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的生产成本随之下降,价格下降刺激消费需求,消费需求的扩大带动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又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我们把它称之为“第二次就业效应”。对外贸易带来的技术传递和技术扩散效应促进了落后国的技术进步,技术进步能够拓展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产业领域,从而创造新的就业空间和领域,这种影响又被称之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补偿效应"。

  二、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

  不同的对外贸易产业对就业会产生不同的机制,本节从两大产业对外贸易(工业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角度分别分析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影响机制。

  (一)工业品贸易对就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的工业产品的贸易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以发展中国家为例,社会上的剩余的劳动力开始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发展过程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工业品贸易也取代了农产品和初级产品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分工的主要途径,对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国在进行工业化改造的过程中,普遍都会首先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把大量的劳动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转移,提升该国的劳动力效率。一般国家工业化的道路都是首先从简单的加工贸易!零部件的生产开始的,而后发展本国的中间产品生产,最后才是本国自主创新品牌的生产。因为在工业化的初期,发展中国家利用其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吸收国外公司的先进的技术,逐渐转变本国劳动力的就业方向,使本国原先庞大的剩余劳动力转移至工业生产。以我国为例,我国劳动人口庞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服装!纺织品贸易仍将是我国进行国际贸易的重点,也是吸收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力量。

  (二)服务贸易对就业的影响

  目前,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和新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加速自身信息化和现代化,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国际服务贸易的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旅游、建筑等服务贸易部门比重下降,金融、信息等新兴服务部门显示了强劲的增长动力,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改变全球范围内的服务行业的发展弄湿,也不断地对于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改变国内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于就业产生影响。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工业化进程之后,其主要的劳动力开始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而资本的优势明显,在世界范围内的服务贸易中占有主动的地位。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随着生产力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会多元化,需求水平也会逐步提升,对于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扩大,所以发展中国一家在服务贸易方面处于劣势,国外的服务出口对我国的第三产业就业产生冲击。但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具有劳动力资源优势,在积累资本、技术的工业化过程中,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缩小该领域的贸易劣势,减小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对我国就业的负面影响。

  (三)出口对就业贸易的影响

  一般而言,出口有利于促进就业。出口促进就业的机制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一方面,通过出口,能够充分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将社会资源有效地集中到效率较高的出口部门生产,从而出口量增加,市场扩大,就业量增加,此为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出口的增加能带动经济增长,同时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劳动需求增加,促进就业,即为间接影响。   (四)进口对就业贸易的影响

  (1)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国内需求总量一定的条件下,进口会挤占国内与进口产品竞争的行业的一部分市场份额,造成这些部门产出下降,挤出了本国劳动力的就业机会;第二,进口的资本技术产品可能会导致国内一些低效率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工人的失业,同时淘汰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会带来相关企业的大量失业。

  (2)正面影响。实际上,进口对就业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一国的就业总量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在开放经济下,一国的总需求由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总供给则由国内供给和国外供给构成。当国内需求增加,在不需要减少国内供给的情况下,增加的需求由国外供给即进口满足,则进口不会造成失业。另一方面,进口产品往往包含着部分先进技术,能够弥补一国在某些先进技术或设备方面的瓶颈,有助于提高生产率,促进新兴产业的开发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按照杨玉华所述,技术进步虽然会对就业带来冲击效应,但从长期来看,会具有“第二次就业效应”――通过刺激消费需求来带动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及“补偿效应”――通过开发新产品来创造新的就业领域。所以,从长期来看,扩大进口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增强出口竞争力,推动就业增加。

  三、对外贸易对就业区域影响效应

  对外贸易对就业区域影响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进行分析。

  (一)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外贸对就业质量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尤其是进口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随着东部贸易政策的逐步改变,出口对就业质量的正向影响已不再显著。技术进步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日益显著,这表明东部技术密集型生产或集约化生产越来越多,初级劳动岗位的比重日益下降,就业的质量越来越提升。而从就业结构看,进口的作用并不显著,出口的就业结构效应也是相对较弱的。但从入世前后的检验结果,我们可发现,这种效应在增强。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也在增强,这表明东部第三产业发展带来的劳动需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中部地区

  从中部地区外贸对就业数量的影响来看,进口和出口对就业量的影响与东部地区相似,出口的正向作用在减小,而进口对就业量的效应由负转正。中部地区 GDP 对就业的积极作用却与东部地区不同,这种积极作用在入世后增强了。市场化程度和教育发展程度对就业量影响均不是很显著。从就业质量来看,入世前中部地区进口和出口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入世后进口和出口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显著为正。这与东部地区相类似。中部地区外贸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与东部地区类似,进口的作用并不显著,出口的就业结构效应也是相对较弱的。但从入世前后的检验结果,我们可发现,这种效应在增强。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却在减弱,这也反映了中部地区初级产品及工业制成品贸易额在全国比重较低的现实。

  (三)西部地区

  从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对就业数量的影响来看,加入世贸组织之前,进口对就业量的影响显著为负,出口对就业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十年间,进口对就业量的替代效应更明显,出口对就业量的正向效应也体现出来了。中部地区GDP对就业的积极作用与东部地区相似。市场化程度和教育发展程度对就业量地影响均不是很显著。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与东、中部地区相似,入世前进口和出口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入世后进口和出口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显为正。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在入世前后两阶段的正向影响均显著。从就业结构来看,入世前,进口和出口对就业结构均不存在显著影响,而入世后进口对就业结构存在较弱的负效应,出口的就业结构效应还是未通过检验。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显著为正,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能显著改善就业结构。

  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就业发展的对策

  (一)坚持贸易自由化,参与分工

国际贸易论文

  我国的贸易就业效应一直为正。说明随着我国贸易的扩大,贸易依存度的提高,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总的来说仍然是有利的。出口带动相关行业就业,进口替代相关行业就业,但出口带动就业效应大于进口替代就业效应。因此,一方面应该继续坚持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另一方面,应立足于出口,继续推行出口导向贸易政策,扩大出口,带动相关产业就业。在进口相关技术的同时,强调对技术的吸收、模仿、创新,从而增强本国产品创新能力,引导资本(技术)产品的出口,既优化出口结构,也带动就业的增加。

  (二)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

  劳动密集型行业是我国工业第二大就业吸纳行业,吸纳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低层次劳动力。此外,劳动密集型行业贸易就业效应增长率波动平缓,贸易就业系数大,贸易带动相关行业就业的能力强,由于其行业性质其就业调整速度快。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是我国未来工业结构升级的趋势,我国工业最大就业吸纳行业,贸易就业效应也呈逐渐增强的趋势,贸易带动相关行业就业的能力逐渐增强,其对就业的影响不容小觑。但由于该行业生产规模难以短期调整,就业需求波动较大,就业调整具有滞后性。因此应促进劳动密集型行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协调发展,既发挥劳动密集型行业稳定就业的作用,也发挥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优化就业层次的作用,做到多样化、多层次促进就业。

  (三)加强国际劳务合作

  加快“走出去”步伐,力推对外劳务合作。通过建设外派劳务基地、加强综合培训、规范经营秩序、拓展境外市场、强化境外安全管理等手段,不断扩大对外劳务合作规模、增加中高级劳务输出比重、提高对外劳务合作水平,降低省内结构性失业水平,将我省富余劳动力更多地推向国际劳务合作市场。强化对外贸易与就业联动效应,提高国民经济综合效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特别是工业制成品贸易对省内就业影响明显。今后要努力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增强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要在优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积极促进比较优势提升,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

  (四)优化出口结构

  对于我国来说,出口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和拉动就业的重要力量,我国也一直实施积极的出口政策,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出口贸易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出口增长仍然是粗放式增长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妨碍了出口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拉动作用。粗放式的外贸增长也让我们付出了惨重的环境和资源代价,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粗放式的出口增长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外贸发展中,应该要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增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真正做到“科技兴贸”。

  (五)发挥进口促进就业的作用

  进口增长也可以对国内就业产生正向的影响,所以首先应该要转变已有的进口对国内就业一定会产生不利影响的陈旧观念,改变现有只重视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促进出口与进口的平衡发展。在我国自主创新政策的引导下,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对这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和吸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形成出口带动进口、进口促进出口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传荣,安吉奎.国际贸易影响就业的路径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06.

  国际贸易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国际贸易》杂志(月刊)创刊于1982年,系中国商务部(原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属下第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刊物,是国内唯一的国内外经贸界很有影响的杂志。1983年10月,英文版《INTERTRADE》在香港创刊,其影响开始辐射欧美等发达地区和国家。

文章标题:国际贸易论文我国对外贸易就业影响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guomao/2982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