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论文发表在美中国概念股信任危机的成因分析

所属栏目:国际贸易论文 发布日期:2014-09-23 15:59 热度:

  摘 要:“中国概念股”曾一度成为美国股市的焦点,然而好景不长,近年来中概股在美频遭做空引发信任危机,其中既受中概股良莠不齐、大面积财务造假、管理失范、信息披露失真以及股权结构等企业内在因素的影响,亦受做空利益链驱动和“中国经济崩溃论”思潮、中介机构违规、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审计师对客户造假举报、跨境监管滞后等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中概股要想在美逆境求生,化解信任危机则迫在眉睫。

  关键词:国际贸易论文发表,中国概念股,做空机制,财务造假,诚信危机

  近年,境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频遭做空,遭遇着一次严重的信任危机。自2010年以来,伴随着浑水公司和香椽等调查机构的调查以及意在坐收渔翁之利的金融机构发起的做空风潮和监管部门的调查,截止2011年年底,已有绿诺科技、东南融通、盛世巨龙、艾瑞泰克等50余支中概股因财务造假、不符合交易规则、不满足信息披露条件等各种原因被停牌或退市。[1]到了2012年上半年,只有1家中概股企业在美上市,而退市的却有19家之多。2012年7月,新东方教育机构亦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调查。[2]由此可见,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信任危机已然导致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进入冰封期,尽快化解信任危机迫在眉睫。

  中概股在美频遭做空的挫折引起了中概股公司自身的关注。部分中概股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自2010年至2013年11月,浑水公司正式做空12家中国公司,而成功的只有5家,值得注意的是,其2012年以后的做空全部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积极应对屡遭做空引发的信任危机非常关键,中概股唯有制定出更加详细缜密的应对措施才能在美国严峻的境外环境下站稳脚步。然而要想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了解引发信任危机的成因则是前提,以下将从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两个方面概括分析中概股信任危机的成因。

  一、中概股信任危机的内在动因分析

  中概股遭遇信任危机,其内在原因还得追溯到中概股企业自身身上。首先,从企业源头看,中国日前通过直接上市或借道反向收购赴美上市的公司有250多家,其中鱼龙混杂,公司实力更是良莠不齐,加之中概股企业大都发展时间不长,公司治理不够完善,业务基础薄弱、运营存在漏洞、制度不健全等,这都为中概股信任危机买下了隐患。 而且,由于“买壳上市”费用低、时间短、审查松等特点,心存侥幸心理的借壳上市公司就如同“空麻袋背米”,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业绩增长,最终却寄希望于转版后出逃。这种以反收购手段上市圈钱蓄意欺诈的行为无疑为中概股信任危机种下了祸因。其次,从企业表现上看,部分中概股存在的大面积造假行为、管理失范及信心披露失真等有关问题亦是侵蚀中概股集体信誉的主要原因。中概股公司之所以存在大面积财务造假行为,其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比如巨大的利益驱动,低廉的造假成本、相关制度不健全等。我国资本市场上,财务造假收益颇高而造假成本很低,且造假违规的惩罚力度远远不够,根本震慑不了造假行为,这无形中助推了财务造假,是引发诚信危机的重要祸因。最后,从公司股权结构看,明星企业VIE模式漏洞暴露的道德风险无疑亦是中概股信任危机持续蔓延的重要祸因。境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很多采用这种复杂难懂的模式,然而复杂不代表高效,这更是滋生财务造假和关联交易的温床。我们不可否认的是,VIE模式推动了中国互联网发展,但随着“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的发生,VIE模式脆弱的履约保障致使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诚信深表质疑。

  二、中概股信任危机的外在动因分析

  (一) 做空机制。做空机制是中概股信任危机的一个重要外在因素,它的存在有着“清道夫”的作用,使资本市场更加干净,股价更加合理。然而,“狙击”中概股巨额利润的诱惑,致使许多做空机构成为不择手段的逐利者,并形成了成熟的利益链。中概股作为中国经济强盛的标志之一,在境外缺少国内的规则约束、投资者和监管层的监管,股市的自由使其在境外获得热烈追捧。他们呈现出的繁荣使做空机构对其尤为关注,并试图从中获利,甚至利用信息不对称为此进行恶意做空。

  (二)其他外在动因。(1)“中国经济崩溃论”思潮。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一直存在着“中国经济崩溃论”的思潮。这种思潮的主要体现是,很多投资者对中国近30年来的经济增长持有怀疑态度,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着巨大的泡沫,已经面临了巨大的危机。此外,国际间贸易摩擦的加剧,也加剧了境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担忧。实际上,国外投资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理解,以及对中国文化的隔阂,使得许多空头公司利用这种心态从中获利。因为这种对中国经济发展怀疑态度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概念股的信任危机。

  (2)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导致财务信息偏差。在美国上市中国概念公司绝大多数都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披露信息,而美国市场则主要采用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财务报告准则。这两种不同准则会影响到净资产、净收益及收益率等数据的一致性。一些投资者或机构对于美国上市中国概念公司的质疑,难免会受到不同财务报告准则差异的影响。

  (3)中介结构的违规行为。出现问题的中国概念公司,大多是境内财务审计数据没有问题,但提交至美国资本市场之后,数据却与原先的数据大相径庭,这是审计部门的失职而导致的。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公司中,70%都是由美国或中国香港的会计事务所担任主审计师,大多数中国会计事务所仅仅是参审。这其中一些小的美国或中国香港的会计事务所,将多数乃至全部的审计工作外包给中国事务所或审计助理。外包过程中,难免发生不负责任的行为,而这些不负责任的执业行为提高了财务造假的风险。这使得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信任危机加深。

  (4)审计师对于客户造假的举报。会计师举报中国概念股相关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将会引发投资者的恐慌和对中国概念股的不信任。以美国龙昌会计师事务的举报事件为例,该事务所因为自身已被监管机构盯上、自身难保,向美国证监会举报了它的4家审计客户涉嫌财务造假,并指出尚有若干家公司亦有造假嫌疑。因为事务所的这一行为,美国股市对于中国概念股失去信任,中国概念股市场价格一落千丈。

  (5)跨境监管滞后。国外的证监会由于无法在中国收集证据,对这个概念股的调查常常被迫停顿。中国目前的法律规定,任何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向任何国外机构提供任何文件。所以,中国概念股在国外上市时,两国的监管对接常常处于很尴尬的境地。监管制度的不健全,诱发公司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更加加深了投资者的不信任。

  在美中概股信任危机的教训对我国的监管机构、中介机构和投资者有着借鉴意义。中概股要想逆境求生,以下举措值得深思。如健全财务运行机制,信息披露透明化,加强内部控制、排除治理漏洞,树立公司良好形象;谨慎选择上市中介机构,要有明确的自我判断,熟悉境外市场运行模式,避免被中介“牵着鼻子走”;监管层既要发现做空机制的价值所在,亦要防范恶意做空,同时也要加强危机公关能力,积极面对做空和质疑,并主动回击等。

  参考文献:

  [1] 孙海泳. 信任危机考验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J]. 国际融资,2011,09:17-19.

文章标题:国际贸易论文发表在美中国概念股信任危机的成因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guomao/2285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