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本科教学逻辑问题探讨

所属栏目: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21-06-04 09:35 热度:

   摘 要:本科教学教授学生学科常识,学科常识一般包括学科问题、学科起点及学科基本或经典内容,但不是所有学科的细分领域都问题清晰、起点明确、基本内容确凿,再加上汗牛充栋的教材,很多大学教师在教学中会面临学科知识理清和转化为教学内容的困境,其实质就是教学逻辑问题,企业战略管理本科教学也需要探讨和解决教学逻辑问题。

“企业战略管理”本科教学逻辑问题探讨

  关键词:本科教学;教学逻辑;企业战略管理

  一、教学逻辑问题的提出

  教学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教学逻辑也不等于学科知识逻辑,整个教学过程包括通过教学与学习完成从知识到认知的转化。教学逻辑是教学系统中主客体关系的动态转换逻辑[1]。主客体关系的转化涉及知识、教学、学习和认知,包括学科知识到认知结构的转换,学科知识服务于解决问题而生,因而形成问题、知识、教学、学习到认知的过程。每一门学科从形成之日起,虽然会有观点的分歧和争议,但总体理论逻辑和框架应该是清晰的,学科核心问题如果足够明确且实践性强,学科教学在教与学的转换中逻辑也会非常清晰。但并非所有的学科都问题清晰且没有争议,特别是高等教育涉及的诸多应用型学科本身动态发展快,学科领域内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基本上聚焦在学科问题上,对学科教学问题关注的并不多。更由于学科领域内往往学者林立、大牛层出,教材也汗牛充栋,各学校授课教师也自编或自选教材进行授课。有趣的是在教材基本统一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对学科教学问题,特别是教学逻辑问题有诸多探究,但大学仿佛教学逻辑自然清楚,很少进行探究。但实质是,高校,特别是普通高校教师并非人人科研,而进行科研的教师往往科研与教学也并不同方向,教师教授的学科知识更多是来自教材和自己的学习理解,能否有清晰的教学逻辑似乎并不是一个确定的问题。 “企业战略管理”作为管理学领域内非常活跃的一门学科,凭借其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全局性、综合性和前瞻性,被誉为管理学“皇冠上的明珠”。“企业战略管理”不仅是管理类各专业培养计划的十三门主干课程之一,还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此外,“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国家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一门必考课程。而由于学科的综合性和前瞻性使“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逻辑问题突出,学科知识传授从哪里开始、按什么样的逻辑结构展开教学、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吻合知识结构及对接学生的认知结构,这些问题没有权威定论。对于本科课程教学而言,从课程教学内容组织的角度,给本科生常识,学科问题、企业战略管理学科教学逻辑,解决教学起点,形成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对学生有益。

  二、企业战略管理学科问题界定

  部分教师一直遵循本科教学给与学生常识的逻辑,根据教材内容组织教学给学生讲解企业战略管理 “是什么”“做什么”,但很少思考学科问题,即企业战略管理到底能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虽然有些教材开篇就提出了战略问题,也有些教材在界定战略是什么、厘清了理论演进或理论框架体系后,再探究企业战略问题,但其实有诸多教材从头到尾也没有试图界定这个问题。有效厘清和定义问题是一种最基础的逻辑能力,因而企业战略问题界定是形成并实践教学逻辑的第一个重要问题。从学术研究角度出发,企业战略研究单个企业,主要解释企业为什么存在差异,本科教学则强调学科具体解决的实践问题。目前教材涉及到有明确界定的企业战略问题有两大类,一类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为了企业获取并维持竞争优势,另一类认为在于解决企业“活着”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类问题是本质相同的两种表征。

  (一)获取竞争优势问题从安索夫到 Gaeth 等企业战略管理要素中的竞争优势,再到小阿瑟·A.汤普森等的直观描述,国内学者蓝海林的教材也是在开篇就先界定企业战略管理就是解决企业竞争优势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在于为企业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有些学者也把它视为战略逻辑的起点。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解,一般是指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中,其中一个企业能够赢得更高的现实或潜在的利润或市场占有率时,这个企业就拥有某种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或在提供同等效益时采取相对的低价格,或者其不同寻常的效益用于补偿溢价而有余[2]。竞争优势可以说是一种状态或态势,从字面意义理解是企业通过与竞争对手提供的价值对比获得了更有利的状态或态势,表现为赢得更高的现实或潜在利润或市场占有率。有些学者也将竞争优势理解为一个企业拥有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资源或能力, 这种资源或能力帮助企业达到了更有利的状态或态势。如果企业战略管理解决的是企业竞争优势问题,而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在适应与利用环境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重大、长期、根本性决策和行动创造的,这个过程恰恰就是有效的战略管理过程[3]。因此,后续企业战略管理过程逻辑无疑将通过企业适应和利用环境的决策和行动,最终获得竞争优势展开,但大多数教材并没有这种逻辑,也避开了对竞争优势的阐述。

  (二)解决“活着”问题更多的学者认为战略是解决企业“活着”问题,以项保华教授的理论为代表,认为企业“活着”包括三个层面:活着、活好、活久,也有些描述为:为什么活着?做什么活着?怎么活得更好?也可以描述为生存、发展、长寿问题,其实质是企业持续成长问题,这三个“活着”问题贯穿企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同时又与企业竞争优势问题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问题的两种表征。结合安索夫的战略四要素形成的共同经营主线,我们不难发现:竞争优势与“活着”之间构成因果逻辑关系。有竞争优势企业才能“活着”,有持久竞争优势才能“活好”“活久”;也就是说,无论是通过使命和目标确定“为什么活着”,还是界定经营范围和成长方向明确企业“做什么活着”,到未来持续获利解决“如何活得更好、更久”,应该都是基于企业的竞争优势。有清晰的学科问题,学科才有产生之源、发展之本,教学才有依附之木。只是学科问题有的抽象,有的具体,越是具体的学科问题,教学内容跟解决问题对接越紧密,反之则相反。而企业战略管理则是一门学科问题比较抽象的学科,无论是解决“企业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问题还是“企业活着”问题,对任何企业来说都不是一个直观、单一的问题,问题涉及面与企业战略管理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长远性同根同源,这应该也是有些教材避而不谈具体战略问题的原因。如果教师也避开这个问题,并在后续的学科基本内容中明明可以讲得清晰明了,但就讲解几个概念或实例,这就会导致学生虽然也会掌握一些分析工具和方法,但完全没有清晰的战略逻辑可言。

  三、企业战略管理教学逻辑起点探究

  界定了学科问题,接下来要确定教学从哪里开始。任何一个学科,无论是思辨还是实践都应该有一个逻辑起点。学科的逻辑起点是人们正确认识这门学科从发生到发展整个演绎过程的出发点和最初的认识起点[4]。学者们认为学科的逻辑起点有历史起点和理论起点,但很少有人提及学科教学的逻辑起点,对于本科教学,显然既不能从学科的历史起点也很难从理论起点开始展开教学。教师要从哪里开始讲?从哪个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开始学习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教师首先面临的是教材选择带来的学科起点和自己学习理解并转化给学生的认知起点问题。(一)不同教材的内容起点诸多企业战略管理教材虽然名称和内容组织逻辑有细微的差异,但学科所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大致相同,在内容组织上,教材内容起点从哪里开始是第一个分歧点。笔者整理了手头拥有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同期时间段出版的教材,发现教材内容起点有代表性的可以归纳为四种:从“战略是什么”即从概念或内涵开始;从“战略的起源或由来开始”;从“界定战略问题”开始;从“战略管理的性质”开篇。毫无疑问,选择“战略是什么”作为起点是教材本身默认或抛开了战略问题,逻辑假设认为战略管理就是解决战略问题。从“战略的起源或由来”开始的教材也是遵循为解决某个问题而产生的逻辑假设,只是从最初解决战争问题演进到企业战略问题。选择从“战略管理的本质 / 性质”开始是强调企业战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包含对战略问题的解决。遗憾的是,大部分教材确实没有明确界定战略问题,如果没有碰上“挑剔”的学生,可能有些教师教一辈子也不会思考这个问题。但对大学教师而言,思考学科起点问题,无论选择哪种教材,都需要教师自己先厘清从哪里开始的教学逻辑起点问题。

  (二)教师的认知起点教师要厘清自己的教学逻辑起点,就转化成教师对学科的认知起点问题。教师的学科知识源自学习和教师自身对学科知识的消化吸收,接收于教材,在传授给学生时根据教材内容体系,基本上围绕“是什么”“做什么”,进一步解决“怎么做”、思考“为什么”展开。基于构建主义学习是知识意义的构建这一认识,企业战略管理本科教学如果我们先从“战略是什么”开始,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产生“它有什么意义”的探究,这也是大部分教材从认识战略开始的逻辑,但如果“是什么”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就很容易失去探究 “有什么意义”的动力;也可以先从学习企业战略管理 “有什么意义”开始,先解决存在的意义再去探究“是什么”,然而无论是学科的理论价值还是现实意义均很难简要回答。

  四、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内容的逻辑检验问题

  在界定清企业战略问题,思辨完教学逻辑起点后,具体到教学内容体系,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框架基本上遵循战略分析到战略制定或选择,再到战略实施与控制的基本逻辑,虽然在战略分析逻辑上有由外及内或由内及外的分析思路差异,但最终归结到内外综合。在战略制定或选择上,有立足大型企业经营视角先确定公司层战略再到经营层面,最后到职能层的思路;也有立足单一业务经营中小企业发展视角,先探讨业务层竞争,在企业发展壮大后再进一步面临公司层战略选择问题,这里的逻辑差异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认知结构都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其后的战略实施与控制也顺理成章,企业战略管理学科知识结构整体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进行实践检验,其教学逻辑面临的实践检验问题往往是教师最头疼的问题。

  (一)经典逻辑能否解决战略问题本科教学内容一般涉及基本的企业战略管理过程,这种从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的闭环经典逻辑学生也易于理解,但问题是我们能否理直气壮地告诉学生通过这个过程就可以解决企业战略问题?经典战略逻辑本身是经得起检验的,战略管理过程中的决策方法、工具和技术虽然在不同情景下应用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理性、科学的,按说企业都可以通过战略管理解决战略问题,必须有这种理论自信,教师才有自信教好学生。但战略管理明显不能直接解决企业活不下去或破产的问题,这中间还涉及到战略问题辨析、战略决策思路、决策分析方法应用等问题需要厘清。我们所观测到的现实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一般很难看到战略管理的痕迹,哪怕大中型企业的战略管理也并不能通过短期经营活动或简单调研可以明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通过既有企业过去的经历告诉学生通过企业战略管理可以解决企业战略问题,同时亦可例证企业有战略管理不一定成功,但没有战略或战略管理思维万万不行。

  (二)战略是思维还是实践问题战略关乎企业长远和全局,因而在实践中往往很难短期、简单观察到企业直接的战略活动,导致“企业战略管理”不论教材还是教学都偏重战略分析和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控制很难结合企业实践讲解。一些大中型企业拥有企划部门或战略决策机构,甚至有些企业还会引入专业性的战略咨询机构进行战略诊断和规划,我们比较容易观察到包括战略分析和制定的企业战略规划活动,战略规划实施完后成型的战略报告也可以借鉴引入课堂教学,但后续的战略实施和控制实践往往难寻踪迹。因而在课程教学中,战略分析与制定由于大量实例的导入精彩纷呈,到实施与控制部分就完全没有什么可讲的,虎头蛇尾。这样也让学生感觉到的战略仅仅体现为思维,而不是实践问题,也反映出战略难以实践检验的问题。

  总而言之,本科教学逻辑要确定学科问题、逻辑起点及教学基本内容,厘清教学逻辑,教学才有意义。企业战略管理的学科问题在于解决企业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从而活着;无论是从“战略是什么”,还是从“战略的起源或由来”,或者是“战略管理的本质 / 性质”,或是从“界定战略问题”开始,都需要教师自身能带领学生有效澄清和定义企业战略问题,厘清对学科起点的认知;战略管理基本的教学内容需要实践,更是一种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与学生战略管理常识,引导他们应用实践,更应该训练和培养其战略思维。

  参考文献:

  [1]朱德全,张家琼.论教学逻辑[J].教育研究,2007(11).

  [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3-15.

  [3]蓝海林.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6-7.

  [4]邢方敏.试论管理学的逻辑起点[J].理论学刊,2005(1).

  《“企业战略管理”本科教学逻辑问题探讨》来源:《黑龙江教育》,作者:石巧君

文章标题:“企业战略管理”本科教学逻辑问题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gongshang/4586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