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研究杂志投稿论信息对称与不对称条件下最优选择

所属栏目: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5-04-10 15:21 热度:

   摘要:市场经济交易活动中,人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市场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对手少,资产专用性等都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归根到底,还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交易费用的增加,当然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交易主体依然有不同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却有不同的经济性。

  关键词:产业经济研究杂志,有序,无序,信息对称,信息不对

  一、有序经济行为与无序经济行为

  有序性,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不仅指不变性、稳定性、单一性、规律性,而且指规定性、约束性、因果性、必然性,是指现象服从规律。有序性和无序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序性中包含着无序性,无序性背后隐藏着有序性。也就是说任何事物者不可能是绝对的有序或绝对的无序。市场经济交易活动中,交易主体的有序经济行为是指该交易行为具有自然科学领域里的有序性特征或无限接近这种特征。相反交易主体的无序经济行为是指该交易主体行为不具有有序性的特征或无限偏离有序性特征。

  二、生产要素市场

  在劳动市场,摩擦性失业就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那些本能够找到工作的人而没有找到工作。也就是信息不能够完全匹配,导致劳动力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失衡。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市场要想达到均衡,那么厂商,企业主和劳动者就要在市场上搜寻。那么双方必然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从辉宏广阔的宏观角度看有没有改进方法呢?

  模型一:假设劳动力需求市场有A、B、c、D、E五家企业分别需要五种不同层次的人才。而对应的劳动力供给市场恰好有a、b、c、d、e五种不同层次的人才。A、B、c、D、E分别与a、b、c、d、e一一对应。(附加假设:1、以下用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时的时间衡量经济行为的最优性。2、不考虑面试,投简历者只要达到企业主所需的层次要求即被录用。3、以下有序的经济行为即单一的一对一关系,而无序的经济行为即复杂的一对多或多对一的混合关系1

  1.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即企业主知道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层次,招聘后知道投简历的人才层次。参加招聘的劳动者知道自己的水平层次及企业主所需要招聘的人才层次。

  (1)若求职者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即理性的经济行为,那么a、b、c、d分别会选择A、B、c、D、E。假设一个企业一次招聘所需要的时间为T,那么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的时间t1=5T。

  (2)若求职者采取无序的经济行为即非理性的交易行为,那么a、b、c、d、e会分别选择不同的几个企业,甚至所选的这几个企业中不包含自己水平层次所对应的企业。那么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时所耗费的时间t2>5T

  2.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即企业主知道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层次水平,但求职者不知道企业主所要招聘的人才层次水平,求职者只知道自己的水平。

  (3)若求职者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那么求职者每人选择一个企业作为就业对象,这样每个求职者都不选择与自己水平对应的企业的可能有4×3×2×1=24种。那么这样企业主便就有可能需要做24次招聘,在25次的时候就业者们才能选择与自己水平一致的企业。这样每一次招聘一个企业需要时间为T,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所需的时间总共为什么25×5T=125T。当然有可能只需一次招聘就可能达成一致,这样便需要5T时间,这种概率很小,因为我们假设的是高度的有序行为。所以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时所耗费的时间t3=[5T,125T],而且所花的时间更倾向于125T。

  (4)若求职者采取无序的经济行为,那么求职者每人便会至少选一个企业。我们以最无序的经济行为考察,即每个求职者都选5个企业。那么这样只需一次招聘即可完成匹配,总花费时间为5T,若采取的无序经济行为无限接近上述的高度有序经济行为,那么花费总时间无限接近t3,而所花时间更倾向于5T,至少少于上述的有序经济行为的时间,因为这里的无序行为是以上述的有序经济行为为上限的,也就是说只可能接近于上述有序的经济行为时间,但绝不会相等。所以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时所耗费的时间t4=[5T t3]。

  3.总结

  信息对称的条件下,采取无序的经济行为时间耗费t2>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时间耗费t1。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时间耗费t4>采取无序的经济行为耗费时间t3。当然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市场经济国家既存在摩擦性失业,又存在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主要是由于这些处于底层的农民工获取信息比较困难而导致企业与劳动者信息不能匹配,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产业的升级换代或区域经济的此消彼长导致企业对人才层次要求比较高而导致不能与现有的人才市场匹配,或是由于高层次人才不愿意到对人才层次要求比较低的基础性行业去工作。一方面底层农民工获取信息不到位而没有机会去水平要求比较低的工厂工作,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例如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强,但他们又不愿意去比较基础的行业。这也就行成了用工荒和用工难的局面,当然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劳动力市场信息对称,在求职者采取有序的求职行为可迅速的消除摩擦性失业。(依据:t3>t4>t2>t1)

  三、产品交易市场

  市场经济中,不同的市场结构决定着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只有完全竞争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最高,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而垄断竞争和垄断的市场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那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怎样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呢?垄断竞争和垄断的市场能否实现帕累托改进呢?

  模型二:假设大学食堂的打饭区域打饭的窗口是厂商,而我们学生是消费者,那么该区域可看作一个信息对称的完全竞争市场,记作A市场。(信息对称:学生知道该区域提供的是饭,而且知道它的价格,厂商知道我们需要的是饭)。我们把打菜区域的窗口看作是厂商,而我们学生是消费者,那么该区域可看作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非完全竞争市场,记作B市场。(信息不对称:我们不知道每个窗口提供的是什么菜,厂商也不知道我们需要具体的什么菜。)(附加假设:1、以下采取的有序的经济行为即消费者(学生)排对购买菜或饭,无序的经济行为即消费者不排对,以混乱的模式购买菜或饭。2、我们以单位时间效益(效用)w衡量经济行为的最优性,用R记作厂商获得的效益,用u记作消费获得的(效用)。  1.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即A市场的情形,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所要买的信息以及厂商所要卖的信息都被对方知道,不论是要买的物品还是物品的价格均知道。

  (1)若消费者(学生)在A市场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即学生分别均等的在不同的窗口排好队,这样假设打完饭的时间为T,厂商获得的收益为R,消费者获得的效用为u,那么最优性指标为WI=(u+R)/T。

  (2)若消费者在A市场采取无序的经济行为,即学生无秩序的混乱的打饭,挤成一团。这样打完饭的时间必然比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花费手时间要长,记为T+t,同样厂商获得的收益为R,消费者获得的效用为u(不考虑时间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那么最优性指标为W2=(U+R)(T+t)。

  2.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即B市场的情形,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和厂商只对自己的情况了解,不了解对方的情况。

  (3)若消费者(学生)在B市场采取无序的经济行为,即以一种混乱的无秩序的模式在这种市场中搜寻自己所需的消费品(菜)。这样假设打完饭的时间为T’,厂商获得的收益为R’,消费者获得的效用为u’,那么最优性指标为W3=(u’+R’)/T’。

  (4)若消费者在B市场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即消费者排好队等候,这样当该自己打菜的时候,可能该菜不是消费者所要的,(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由于信息不对称,即消费者不知道厂商提供产品的信息)这样在B市场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肯定大于采取无序经济行为所花费时间,记为T’+t,厂商获得的收益为R’,消费者获得的效用为u’那么最优性指标为W4=(u’+R’),(T’+t’)。

  3.总结

  信息对称的条件下,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最优性指标W1=(U+R)/T>采取无序的经济行为最优性指标W2=(u+R)/T+t’)。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采取无序的经济行为最优性指标W3=(u’+R’)/T’>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最优性指标W4=(u’+R’)/(T+t’)。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为什么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必须满足交易费用为O。在上述信息对称的完全竞争的市场A中可以看出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时间成本,从而降低交易费用,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而相反采取无序的经济行为则扩大了交易成本,从而导致最优经济指标不如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的最优经济指标。这间接说明了交易费用可以影响最优经济指标从而影响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四、金融货币(资本)市场

  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客观存在,会导致交易主体的信息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及管理风险等,并进而影响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当然在这种市场中投资者会采取不同的投资投机策略。

  模型三:假设资本市场我们以股票市场为例,我们把美国股票市场A看作是信息完全的市场,我们把中国股票市场B看作是信息不完全的市场。我们考察美国和中国这两种股票市场股票购买者采取不同的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经济效果。(附加假设:1、以下我们用股票市场绩效考察经济行为的最优性2、以投资行为作为有序的经济行为,以投机行为作为无序的经济行为3、同一股票市场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是一定的。)股票市场的绩效定义为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程度。它是以股票市场的效率为前提的。检验股票市场是否有效的标准是股票价格是否反映其内在价值,对市场信息是否灵敏,调整是否及时。股票市场的绩效也就反映了是否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

  1.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即A市场的情形,美国实行发行信息披露制度(是在向社会公众募集或者发行有价证券而进行的信息披露制度。)持续信息披露(是指证券发行人、证券发行人主要股东和有关当事人披露与证券交易和证券价格有关的一切重大信息。)定期信息披露制度(美国的定期报告包括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预测性信息习惯上称为“软信息”。预测性信息披露一般包括对未来盈利之类的财务性事项的预测,公司管理层对未来计划或目标的描述等,其特征是本质上带有一定的主观分析或判断。)增加了表外交易的披露,强化了对关联交易的披露,强化高级管理人员在信息披露中的责任等。

  (1)若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即投资行为,A市场股票购买者按照股票市场披露的信息进行投资,那么股票市场供给和需求就能达到均衡,从而反映实体经济的状况,故股市被称实体经济的晴雨表。这种情况下市场绩效越高,记为M1。

  (2)若采取无序的经济行为,即投机行为,A市场股票购买者即按照低买高卖的原则,这样的购买行为会导致股票市场供给和需求失衡,从而导致股市不能反映经济运行状况。这种情况下市场绩效记为M2。

  2.在信息不对的条件下,即B市场的情形,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对称,有可能甚至虚假。

  (3)若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即投资行为,B市场股票购买者按照股票市场已披露的信息进行购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容易使股票市场形成错误的股票供求关系,而股票购买者继续按照已有的这种误导信息进行投资,会使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关系纽曲,从而不能反映经济的运行状况。也就导致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绩效越低,记为M3。

  (4)若采取无序的经济行为,即投机行为,B市场股票购买者按照已披露的信息进行投机购买,由于股票投机在证券交易中具有平衡价格、保持证券交易的流动性、分担价格变动的风险等积极作用、而且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作用更大。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还是导致市场绩效低,但至比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绩效高,记为M4。

  3.总结

  股票市场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市场绩效M1大于采取无序的经济行为市场绩效M2。

  股票市场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采取无序的经济行为市场绩效M4大于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市场绩效M3。

  五、结论

  通过以上对分别要素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交易主体在信息对称和不对称的条件下所采取的经济行为分析可知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一方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要优于采取无序的经济行为,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对整个交易市场的整体利益或者是福利是提升的。相反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一方采取无序的经济行为要优于采取有序的经济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无序的经济行为对整个交易市场的整体利益或福利是提升的。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人们的行为似乎满足这种规律,虽然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这其中的经济规律,但他们潜移默化的行为却一直符合这种市场行为规律。

文章标题:产业经济研究杂志投稿论信息对称与不对称条件下最优选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gongshang/2616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