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论文投稿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探讨

所属栏目: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5-01-05 15:21 热度:

  [摘要]制造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加强其内部控制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有关内部控制的研究对于这类企业的适用性不强,使得这类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实际运行中的效果不尽理想。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关键是对各业务流程活动的控制。因此,本文结合制造型企业的基本特点,将价值链理论引入这类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之中,重构其业务流程体系,加强其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力度,建立一套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期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架构,促进企业的价值增值与最终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核心期刊论文投稿,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价值链管理,业务流程控制

  一、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内部控制已从早期的内部会计控制逐渐发展成为覆盖企业各个方面的内部控制体系。制造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这一行业内部控制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而我国相继出台的一些规范与研究成果多是集中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审计范畴,针对其行业特征系统的内部控制研究相对薄弱,对于制造型企业的适用性不强,使得这类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业务流程控制不健全

  一般制造型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大多是将重点放在减少差错和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上,而忽略了制度流程的构建,企业内部并没有形成一个适合其行业特征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体系,导致企业在生产运营中,价值流失现象频发,内部控制的最终效果并不明显,企业利益遭受损失。制造型企业的产业链条较长、规模经济效益明显,价值的增值主要发生在各个业务环节运行过程之中。因此,这类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在企业的业务流程上下功夫。

  (二)信息系统落后

  制造型企业的管理层次较多,这对企业内部控制中信息的沟通传递渠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现有制造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的经营信息采集、传输和分析手段仍较落后,导致企业各层级之间信息交流不畅,许多信息难以共享,加之信息传递失真状况普遍存在,使得各级员工根本不清楚自己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更加难以执行。

  (三)缺乏持续的监督改进机制

  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的关键在于,能够持续地对企业内部运营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而目前大多数制造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对比较单一,不但难成体系,而且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改进机制,内部控制缺乏连贯性,价值的增值也就很难持续。因此,制造型企业的内部控制要系统地运用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链条之中,并辅之以持续的监督控制,对不完善的控制点要进行后续改进与完善,形成持续有效的监督改进机制,促进企业价值的持续增值。

  因此,本文根据目前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在实际运行中的不足之处,结合该类企业的基本特点,将价值链的基本理论引入其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之中,对这类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整合,抓住关键控制点,试图构建一套基于价值链的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使企业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系统的利弊权衡,从而促进其价值的最大化和企业内部控制根本目标的实现。

  二、价值链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价值链管理理论最早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他认为价值是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被创造出来的,企业的所有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他将企业的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价值的角度考虑,通过构建价值链体系,确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为更好地促进企业价值提升提供了方法。

  企业的内部控制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体现了价值链理论的基本内涵,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加强对内部控制研究能够促进企业价值链的增值,另一方面研究价值链理论的实质是如何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这恰恰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总目标。从根本上说,价值链管理理论可以为制造型企业的内部控制研究找寻关键控制点,规范其业务流程,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表现形式,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对企业的价值增值起到激励作用,有利于企业各个价值环节的增值,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将内部控制理论与价值链管理理论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是加强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企业价值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三、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加注重内部审计与会计环节的控制,体系较为单一,效果也并不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基于内部控制与价值链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与制造型企业的行业特点,本文主要从价值链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内部控制的主要理论,构建一个实用性较强的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控制目标定位改进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不同于传统内部控制目标,传统内部控制目标更加着重于内部审计与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内部控制系统价值创造的功能,而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目标则是更加关注于企业整体价值的增值与最大化,以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具有更突出的实用性。制造型企业的价值链内部控制目标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基本目标层和具体目标层。基本目标层是指价值链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即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具体目标层则是指价值链中各控制对象所应达到的标准及利益的共同增值,主要包括企业价值链中财产物资的安全、信息传递的准确与安全、企业价值链中各业务活动的协调一致。

  (二)价值链业务流程控制

  企业的业务环节是指一个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各项活动,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它主要分为采购、生产、销售、物资流动、资金活动等环节。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存在着价值流动,这些价值流动活动都是内部控制的重点,贯穿于企业业务活动各个方面。在价值链管理的环境下,可以提高这些业务环节的控制效果,实现各业务环节的价值增值。因此,我们应整合各业务环节的流程体系,形成基于价值链的业务流程控制制度,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总体目标的实现。运用价值链管理理论,我们可以有效地分析企业各业务环节中的价值创造点及其所属价值链,将这些价值创造点进行优化分析,有助于我们找寻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价值链业务流程控制链条。   1 价值链采购控制

  采购业务作为制造型企业供产销业务链条的首要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企业内部价值链运转的起始点,为企业整体价值的增值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了提高采购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应找准关键控制点,加强采购环节的控制力度,把好整个价值链条的第一关口。结合价值链管理与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可以发现采购控制的关键在于采购计划的制定与完善的收货付款体系。加强对采购计划制定与审批环节的控制力度,规范重要流程手续,同时加强采购预算体系的建立,严格控制采购环节中舞弊行为的发生,将采购成本的浪费现象降到最低,促进采购环节的价值增值。完善供应商评估与准入机制,规范采购定价机制,合理控制采购成本。健全验收体系,对采购的物资进行严格的核对与检查,经检验合格的物资才能进行入库和办理付款手续,促使整个链条相互联系、共同增值。

  2 价值链生产控制

  生产环节控制的关键在于生产计划制定和生产作业过程控制两个方面。根据价值链理论,我们说有效的生产控制要求企业的产出价值尽可能地大于其投入价值,在保证成本尽可能小的情况下,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以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合理配置企业生产资源,制定有效的生产计划,规范作业标准,充分考虑市场环境、预期利润、生产能力、人员负荷、设备状况等因素,拟定符合企业具体情况的生产计划方案。有效的计划是前提,而具体的生产制造过程则是企业价值增值的直接来源。因此,我们必须着重加强企业生产作业过程的控制,规范生产调度各项流程,完善进度催查与作业核算制度,提高其增值作业效率。同时,加强生产质量与成本控制,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与成本的节约,进而从根本上实现生产过程的价值增值,以及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整体增值。

  3 价值链销售控制

  销售环节是衔接下游买方价值链的重要关口,加强销售环节业务流程控制,不但可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还能够为企业内外部价值链的共同增值提供保障。根据价值链理论,我们认为销售环节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在于销售计划与发货收款制度的构建。充分的市场预测是合理销售计划制定的前提,建立完善的销售策略制定机制和合理定价机制,促进其进行有效的销售分析和市场占有率分析,保证最终计划满足企业的价值需求。规范销售发货环节的职责与审批权限,按照程序、规定办理相应业务,同时完善收款管理制度,健全应收款项跟踪处理系统,防止企业资金的流失。此外,还应完善客户售后追踪系统,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建立与下游客户之间的长期供求关系,保证外部价值链条的存续和不断增值。

  4 价值链资产控制

  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资产管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是企业有效运转与价值增值的物质保障,如何合理保管与有效利用企业内部资产成为这类企业内部控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基于价值链理论,我们应重新梳理制造型企业内部资产的存储与供应流程,抓住资产控制的关键点与增值点,保证资产存储与物流过程的安全,同时提高其使用效能与价值,促进企业最终效益的提升。建立存货验收制度,规范存货验收的程序与标准,协调仓储部门同验收部门、生产部门之间的运作关系,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提高整个链条体系的连贯性与规范性。健全存货保管制度,完善存货保管手续,对库存货物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贮存条件的安全,同时加强存货的存量控制,保证企业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完善存货领用发出制度,严格规范相关审批权限,加强对贵重物品发出的特别授权管理,保证重大物资的安全。此外,还要关注固定资产的维护与更新,不断提高其使用效能,加强对关键设备的监督控制,严格规范其操作流程,保障机器的安全运转。

  5 价值链资金活动控制

  制造型企业的资金活动包括筹资、投资和资金内部运营三个方面,这三方面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与企业整个供产销链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加强对企业资金活动的控制既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重要手段,也是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直接途径。企业筹资与投资控制的关键点在于资金成本与收益上的匹配程度,因此,我们要合理判断企业的筹资能力,对企业投资进行有效的规划,保证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与持续增值。完善企业筹资、投资战略规划方案的制定流程,健全审批制度,合理控制企业的资金风险。对企业内部资金运营活动的控制关键在于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规范资金的内部审批、复核、收付、记账、票据等一系列财务控制链条,防止资金在各经营环节的流失现象,从根本上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三)价值链信息传递机制

  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生命线,是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运营情况进行监督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可以及时为企业各层级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有效沟通,为企业的高效运转提供保障。价值链管理具有精细化、流程化和系统化的特点,而基于价值链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这个特点更加明显,这就要求我们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重新整合价值链系统,建立一个基于价值链的信息传递机制,实现信息价值链与实物价值链之间相互结合,使企业各个业务环节实现流程再造,从而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价值链理论运用到信息传递机制的构建中,可以有效打通与拓宽信息传递链条,及时了解企业各价值环节的具体情况,促进企业内部价值链各环节中信息的全方位共享,同时还能够及时获取上游与下游企业的信息,实现企业同外部价值链中各企业的高效沟通,为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提供了保证,也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提供了信息系统上的支持。

  (四)内部控制反馈与自我完善机制建设

  价值链管理是以企业内外部的价值链条为纽带进行的,具有很强的连带性,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很容易影响到其他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反馈与自我完善机制,对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评价,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到各上游环节,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各环节的内部控制活动,实现价值链的不断优化。随着价值链的不断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断得到优化。因此内部控制反馈系统不但能够帮助企业发现内部控制的问题,还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自我完善机制的形成,促进整个价值链体系的持续增值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文章标题:核心期刊论文投稿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gongshang/2468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