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创造空间——南星拆迁安置房项目方案设计

所属栏目:房地产论文 发布日期:2012-11-07 09:36 热度: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杭州市上城区,东侧为秋涛路,西侧为凯旋支路,南侧为候潮路,北侧为南星二号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见图一:

1.jpg

  本项目用地为住宅用地,总用地面积约为32777.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4832.7平方米。

  拆迁安置房与商品房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使用者是土地被国家征用的村民,满足他们的居住乃至生存需要,这是一件关系到社会安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粗粮细作”。把建设资金较低廉的村民复建房有机地融人这样优越的地理环境中。是建筑师必须考虑的一大问题。

  二、整体规划控制

  就规划层面而言,拆迁安置房住区与商品住区没有很大差异,不同点在于“盈利”模式。商品房开发基于开发商利益最大化的驱动,故而常常标新立异、不惜成本,其中不乏为赢得最大投资回报率的非常规手段.而保障性住区建设首先以“民利”为先.同时又必须合理控制成本.实现舒适性与经济性的同步.因而规划的整体控制非常重要。以南星项目为例,有如下四个特点:

  1、空间结构的完整性。南星项目在空间布局上,根据对日照和建筑间距的分析,基本上形成了南北三排建筑,以东西向景观轴对称的空间形态。并营造南低北高的建筑形态,空间体现了地块丰富的序列和层次。高层住宅整齐排列,能够形成较大的块状景观,突破了以前院落式景观的布局手法,使更多的住户拥有好的景观。由于地块自身的特点,这种布局方式形成一个较大的集中绿地,这样既有绿化中心,又能体现景观的均好性。本地块东侧为新开河且有绿化带相隔,南面为公建用地相接,均不宜开口,因此在凯旋支路和南星二号支路上各设置一个出入口。根据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场地的自身特点,两个出入口不在同一方向,同时也是东西、南北两条景观轴线的起点。小区总体布局采用高层布局,往北逐渐由16层升为26层高层住宅。建筑布置定位有严谨的逻辑关系,形成丰富的空间序列。沿西侧为凯旋支路、北侧为南星二号支路布置沿街商铺及小区配套用房,以满足整个小区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

  2、交通体系的有序性。人车分流是小区追求的目标,在本小区中严格控制小车进入小区内部地面。设计将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在小区北面和西面两个入口处,小区内部只设置了少量的地面临时停车,用于外来访客停车,小区内部车辆进入小区后,立即就近进入车库,且地库通达每一个居住单元,使住户出行甚为方便。地面全步行系统为居民创造了安全、舒适的外部环境,基本做到人车分流。小区主环路的宽度为7米,贯穿整个小区,内部道路仅为搬家及消防环道。小区步行道铺装,适合行人步行,紧急时也作为消防车道。步行系统在不同级别上同消防系统结合起来,能贯穿整个小区,在人车分流的情况下,步行过程是令人感到安全,充满愉悦,充满趣味的过程。

  3、是绿化系统的均好性。向心围合的方式在小区公共自然环境资源分享上体现了“均好性”,即在设计上以“均享”为原则,让每个住户都能较为平等地享受资源,获得等同的价值回报。每户均有较好朝向的景观阳台,每户都有较好的景观视线面向小区中央绿化。

  景观的特点与整个小区的性格特点相吻合,摒弃繁琐的装饰,以简洁、明快见长,形成“一纵、二横、多节点”的景观结构。

  “一纵”指以北入口为起点的纵向景观轴线,该轴线形成大气、通透的南北向景观通廊。

  “二横”指贯通地块东西的两条横向景观轴线,两条轴线丰富了本地块的视线通廊,将西侧良好的城市绿化景观和东侧的沿河景观最大限度地引入地块内部。

  “多节点”指以中央绿地和各个组团绿地形成的多个景观节点,其中中心绿地及其周边景观形成的中心公园是社区的主要景观节点,是整个景观结构的核心和统领,中心绿地部分建筑采用了大量的底层架空形式,通过休憩小品、绿色植物的和谐搭配,使各种功能融入到架空层中,既打破了高层建筑隔绝视线的弊病,又形成了可参与的公共的、通透的客厅,加强了邻里间的交流,使整个小区的景观延续和渗透。各个组团绿地形成的次要景观节点与中心公园形成的主要景观节点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4、空间形体统一性

  空间形体要体现价值提升理念的构想,要使每一个住户得到尽可能好的居住环境,使地块价值空间最大化。对此,设计方案中将建筑平行于用地边线布置,使内部空间最大化,中心部位建筑底层架空,最大程度地扩大了视觉空间。空间布局上采用点板结合,利用住宅围合点、线、面的空间型态,形成一个相互交织却又相对独立的院落,将国人传统的交流方式与现代生活居住理念,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实现通畅社交和私人空间的“现代院落空间生活”。

  “现代院落空间生活”的规划理念,是通过塑造一系列具有围合感的院落空间来体现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每个院落由相对而居的两排建筑围合而成,这样的院落又通过一个序列逐渐引至中心共公空间,从而强化社区环境的领域感和归属感。有得于营造整体有序,安定祥和,亲切友善的社区氛围和邻里关系。

  三、住宅建筑的舒适度要求和风格特征

  拆迁安置住房与普通商品房的套内舒适度要求不同保障性住房须在适当的面积内满足基本的生活空间与功能需要,居住空间及辅助空间的面积标准控制至最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于不同家庭结构的生活需求,通过合理的平面功能布置和精细化的室内设计,实用舒适,并有较高的灵活性对得房率的控制,本项目采用一梯二户和一梯三户的小高层,得房率80% 以上。

  四 结语

  “关乎人文,以化天下”。在经历了工业时代给城市带来的“文化失落”之后,人们开始注重技术和人文的结合,呼唤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从实际意义而言,当代人对于“居住”的关注就是对于人类自身价值、意义与生活方式的关注。为此,在喧哗的城市公共领域与家庭私密领域之间需要一种过渡,这种过渡空间

  收是“灰色”的,它相对于家庭私密空间是公共的,人们可以在其间自由的交流和活动,而相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其是私密的,并且是有实物作为边界加以划分的。于是以聚落形态围合的“现代院落空间”担负了这一角色,它向心围合的特性,使人的精神得到了聚合,有了“家”的心境,也使得人们重新回想起了庭院生活,同时也使聚落得到了衍生和升华。

文章标题:因地制宜,创造空间——南星拆迁安置房项目方案设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fangdichan/1383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