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允价值计量

所属栏目:财会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3 17:53 热度: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广泛应用了“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种计量方式使资产与负债更加符合其定义、收益确认更加客观,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避免因历史成本无法反映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而做出错误判断,为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但是,由于公允价值是在交易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而确定的价值。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如何运用好公允价值计量这把“双刃剑”,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FASB第五号概念公告中提出了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的概念是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繁荣而逐步被提出、发展和应用的。公允价值与其它计量属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公允价值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计量属性,所以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公允价值。
  从广义上说,公允价值的本质是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平、公允的价格。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定义均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当前交易中自愿双方买入资产或承担负债所使用的金额。可以说公允价值是其他属性成立的一个基础,因为尽可能公正地反映企业真实的情况是财务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历史成本其实反映的就是初始交易或者事项的公允价值,如FASB曾指出,若无反证,历史成本也可以是(过去的)公允价值。会计学者谢诗芬曾认为,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短期的可变现净值可以是现值良好的替代,而这些可替代现值的计量属性和现值本身就统称为“公允价值”,可见公允价值可作为一个基础性的广泛概念。
  从狭义上讲,公允价值作为独立的一个计量属性,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模拟市场的价格,在尚未交易和非清算的情况下,采用各种估价技术对缺乏有效市场的资产或负债项目的价值进行近似市场定价方式的评估,从而试图得到相对公允、合理的价格,以反映报表截止日各项资产或负债项目的静态价值。估价技术有很多种,但世界各国研究和应用最广的是现值估价技术。当单独作为一个计量属性时,FASB曾对公允价值提出了两个较为详细的定义:一是公允价值是一项资产或负债在熟悉业务的、没有关联关系的自愿各方在当前一项交易中的价格。二是公允价值是在资产或负债的参照市场下,市场参与者在现行交易中接受一项资产或转移一项负债的价格。这两个定义都说明公允价值是一种估计价格,都认为购买资产或转移负债的交易双方是熟悉业务、没有关联关系并且完全基于自愿的,而且都隐含着交易的非真实性,也即可能尚未执行或已开始执行,但肯定没有完成,这时才需要对价格进行估计。第二个定义特别提到要在资产或负债的参照市场下进行估价。
  二、公允价值的优点和缺点
  “公允价值”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提出的。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科技日益进步的趋势下,公允价值尤其是现值计量始终能面向现在、面向未来、面向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决策有用为目标来提供相关会计信息,对于新出现的业务也能提供会计处理的指导原则,一是符合会计的相关性、配比原则、稳健性和一致性等会计原则要求。二是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三是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然而公允价值计量也有固有缺点,如它不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容易给管理者留下利润操纵的空间;由于缺乏可供参考的市场价格和计量技术上的原因,一些重要的资产要素如人力资源、客户关系、自创商誉等还无法计量;当市场处于急剧变化时,“以市值计价”存在缩放风险的作用,当市场存在泡沫时会给投资者传达过于乐观的信息,反之则过于悲观等等。
  三、公允价值引入所带来的影响
  1、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影响
  在新准则中采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一方面会对房地产类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短期内会对企业的账面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从长远来看,还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如:在房地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的市场环境中,原来以历史成本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将远大于成本价,如果改用公允价值计量,那么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数倍溢价将在财务报表中得到确认,极大地改变企业的财务信息,可能导致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同时对投资者投资决策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应用对金融工具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以股票市场为例,按原规定,企业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确认股票的短期投资收益,账面上只能用成本确认投资价值,无法显示出市值的实际变化。这样尽管符合谨慎性原则,却并不能充分反映证券投资的实际价值,也抑制了企业投资证券的积极性。而按新准则规定,交易性证券的投资必须在期末按交易所公布的市价计算证券价值,变动部分计入损益。这就意味着,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左,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
  2、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会影响公司的实际运营,但会在较多方面影响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而对企业的纳税义务产生影响。新准则实施前,“投资性房地产”以历史成本入账,按一般性固定资产管理。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日渐景气,“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往往低于公允价值,而《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因采用公允价值对房地产计价将引起利润上升,可能增加企业的所得税。对于这部分利润产生的所得税纳税义务,税务主管部门还未明确具体的处理方法。因此。对某些公司来说。仍有可能选用历史成本计价模式进行纳税筹划。在金融工具市场,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会产生利得或损失,同时也将影响当期损益。上市公司进行短期证券投资,期末按公允价值入账,账面盈利或亏损就要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条件下金融工具产生损益的纳税义务,目前的税法体系还未进行明确的规定。根据我国税法一贯的立法原则,应该不会确认这部分损益,而是要求企业在年终汇算清缴中作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进行纳税调整,并在递延税款中进行列示。
  3、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引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取代历史成本模式记账的行为属于会计政策的变更,在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第一年,房地产公司将会采取追溯调整法对公司财务进行调整,使企业的上年度净资产值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公司规模。同时对于投资于房地产的公司来说,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意味着要每年重估房地产价值,并以市值反映,这为企业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其他资产的时机选择提供决策依据。当企业选择以成本计价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价时,无论何时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其他资产均不会产生转换损益。但是,当企业选择以公允计价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价时,不同的时机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投资性房地产交易价格处于上升通道时,则企业应继续将其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管理;反之,当交易价格处于下降通道时,应尽快将其转为其他资产管理,避免更大的转换损失产生。另外,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波动将会引起净利润和净资产的波动,这对管理者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若经营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作为衡量经营业绩的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大幅波动意味着风险的加大。因此,公司管理者为了稳定经营业绩,必然会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来管理风险,由此可能导致对其他金融产品的需求剧增。
  四、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思考
  1、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理论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现阶段还是一个正待深入研究的领域。我国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对理论研究的缺失将极大地阻碍公允价值的应用与发展,从而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去对经济决策的作用,会计职业的存在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将受到威胁,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国际化。为了全面、统一地规范和指导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应考虑补充制定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和指南。
  2、加强相关法律对公允价值的规范
  即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从制度和程序上做到防止人为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等舞弊行为的发生。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将使得无客观依据的价值信息无法进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为防止舞弊事件的发生提供制度保障。
  3、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
  即规范公允价值在具体实务操作上的要求,加强会计人员的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实际技术操作水平及职业判定能力,增强职业道德意识,为公允价值全面应用提供保障。同时,加强计量理论研究,引入先进电子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公允价值在操作层面上的推广。
  4、规范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公允价值在会计领域和其他领域的运用也存在局限性,需要在会计报告中增加对公允价值的披露。由于公允价值计量会碰到比较复杂的情况,需要运用大量的假设和估计,因此,会计标准应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形成具体形式的规范,以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含量,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知情权,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更好地为其服务。

文章标题:浅谈公允价值计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caikuai/68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