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期刊论文网投稿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

所属栏目:财会论文 发布日期:2015-05-29 14:50 热度:

  经济学是各大高校开设的一个专业,经济学在如今也是很热门的专业,因为在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经济学的知识。各个企事业单位财政的预算,会计,经济分析等都是经济学的范畴。本文是一篇经济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由搜论文知识网会计期刊论文网提供参考。

   摘要: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政府优化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决策依据,是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依据层次分析法理论,结合高校实际和预算资金流动特点,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权重赋值、绩效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会计期刊论文网,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社会资源分配苦乐不均、使用严重浪费与社会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是政府开展绩效评价,进而建立有效支出决策机制和优先安排机制的动因。高等教育是具有外部效应的典型准公共产品,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政府优化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决策依据,是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我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大多形成于2003年以后,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相关理论研究、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实证研究等方面。具体而言,大多数研究侧重于预算支出的有效性评价,对预算支出的经济性和效率性评价较少;对指标体系构建主观性较强,缺乏理论支持和思路分析;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不符合系统性、重要性、可测定性和可评价性原则;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定性研究较多,定量定性结合研究较少;对评价结果多进行静态、综合评价,缺少动态、多层面分析。为此,本文在学习吸收以前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层次分析法理论,结合高校实际和预算资金流动特点,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权重赋值、绩效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二、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的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和步骤是:首先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按支配关系将各因素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再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最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从而做出选择和判断。AHP法提高了主观决策过程的科学性,体现了思维中分析、判断和决策的基本过程,其核心是将复杂问题层次化,将经验判断量化,并利用一致性检验增强主观判断的可靠性。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政府对高校预算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衡量、比较和分析。对政府来说,如何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高校预算绩效是个非常复杂、模糊的问题,其复杂性体现在评价目标的多元性和综合性,其模糊性体现在评价目标难于完全定量分析。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将评价目标层层分解构造成一个具有最高层、准则层、指标层的递阶层次结构,上层元素对下层元素起支配作用,同层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属性差别,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系统性、简洁性。通过构造判断矩阵,对同一指标下同层元素之间进行两两重要性比较,且有9个判断标度,减少主观因素影响,使指标权重赋值更客观合理;评价目标的递阶层次结构,为开展多层次多视角评价分析奠定基础,使高校能够更深刻、全面、准确地把握自身发展状况。

  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Longman辞典的解释,绩效(performance)是“the action of performing, or the action of performed”,指正在进行的某种活动或已经完成的某种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包括活动过程的效率和活动的结果两层含义,因此对高校预算绩效进行评价时应关注预算资金流动的全过程。高校预算支出作为一种特殊的“投入-产出”系统,投入的是财政预算资金,这些投入经过高校的管理与使用,转化为不进入市场、主要体现为公共服务等具有社会效益的公共品产出。因此,高等教育预算资金流动过程可划分为“投入-管理-结果-影响”四个阶段,其中“投入”反映公共产品或服务提供过程中所占用和消耗的资源,“管理”反映对预算资金的配置和使用,“结果”反映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影响”反映所获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品质。

  根据西方绩效评价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原则(简称“3E”原则),在预算资金投入阶段,应重点对投入的经济性进行评价,即评价预算资金是否被投入到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校,投入的经济性可利用办学条件类指标体现;在预算资金使用阶段,应重点对资金管理的效率性进行评价,即评价高校使用资金的合理化程度,是否将预算资金配置到有利于事业发展的方面,管理的效率性可利用管理水平类指标体现;在预算资金产出阶段(结果和影响),应重点对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即评价高校使用预算资金所形成的产出和效果,产出的有效性可利用产出效益类指标和发展潜力类指标体现。综上,可将高效预算绩效评价分解为包含办学条件、管理水平、产出效益、发展潜力四个维度的准则层。

  办学条件是指高校在履行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时,所必须具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数量,因此可以选取师生比、生均固定资产、生均经费三个指标;管理水平是指高校在使用管理预算资金的合理化程度,可通过分析预算资金的支出结构予以体现,因此选取专职教师比、公用经费比、教学科研经费比三个指标;高校产出效益是指高校履行高等教育职能所取得的外部成果,可选择学生就业深造率、人均科研经费、经营收入比三个指标来体现;发展潜力是指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品质,主要体现在教职工素质提升、筹资能力增强、资产规模扩大等方面,因此可选取高级人才比、自筹经费比、资产增长比三个指标。

  基于以上逻辑,建成以预算资金流动全过程为基础的(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四、构造判断矩阵与相对权重计算

  层次结构反映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但各因素在对上一层目标的衡量中所占的权重并不一定相同,为了计算权重,需要对同一目标下的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建立构造判断矩阵,用A=a(ij)n×n表示,aij表示针对上一层目标,本层中两样因素xi和xj之间相对重要性。重要性的判断取值可引用Saaty等建议的数字1至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各标度值的含义如下页表2所示。   通过专家打分法,对目标层下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产出效益、发展潜力四个准则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得到目标层和准则层的判断矩阵A,如下页表3所示。

  采用和积法对判断矩阵A进行权重计算:先将判断矩阵中每一列归一化,然后将列归一化以后的矩阵按行求和,再对求和后的向量归一化,作为每一指标因子的权重,得到W=(0.130,0.224,0.484,0.162)为所求的特征向量。

  以上构建的两两比较矩阵构成了决策分析的基础,当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判断时,由于是人为的比较判断,往往会出现前后判断不一致的情况,所以要知道计算得出的权向量值是否科学合理,还必须通过一致性检验,检验步骤为:

  (1)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λmax=(0.528/0.130+0.938/0.224+2.032/0.484+0.677/0.162)/4

  =(4.050+4.186+4.200+4.191)/4

  =4.157

  (2)计算偏离一致性指标CI值,CI=(λmax-n)/(n-1),n为矩阵内指标个数,即CI=(4.157-4)/(4-1)=0.052。

  (3)查找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是通过随机抽样、取值并算出的多个根据随机发生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的平均值。对于不同的1至11阶矩阵的RI取值如表4所示。

  (4)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CR=CI/RI。若CR≥0.1,则所构造的判断矩阵没有通过一致性检验,需要对其进行调整;若CR<0.1,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由该判断矩阵得出的指标权重可以应用到综合测算模型之中。计算CR=CI/RI=0.052/0.9=0.058<0.1,由此得出判断矩阵A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的结论。

  同理,可以对同一准则下的各因素构造判断矩阵与相对权重计算。将指标层指标针对准则层的权重值与准则层针对目标层的权重值逐项相乘,即可得到指标层指标针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

  五、评价方法及分析

  绩效评价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为实现多层次多视角的评价效果,本文选择比较分析法对高校预算绩效进行评价,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显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计算过程为:首先计算各指标的标准值,标准值可采用同类高校平均值或高校自身历史平均值;定义绩效评价标准分为100分,按权重分配给各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分;计算绩效实际分,实际分=∑指标权重分×(指标实际值/指标标准值),为了避免个别指标异动,规定各指标最高上限分为标准分的1.5倍,最低下限分为标准分的0.5倍;按实际分所属区间确定评价等次,在分值50-150区间划分4个等级,130-150分为优秀,100-129分为良好,80-99分为及格,50-79分为差。

  在使用比较分析法进行评价时,可采用基于同类高校平均水平的横向比较法和基于自身历史平均水平的纵向比较法,利用横向比较方法,可以给高校定位,明确工作重点;利用纵向比较法,可以反映高校的发展趋势及各方面工作进展状况,为合理制定发展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六、结论及建议

  总之,层次分析法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中的运用,既满足了指标体系的系统性要求,又满足了指标权重赋值的客观性要求,同时为多层面多视角评价分析奠定了基础,是一个科学、简便、实用的分析决策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说明以下几点:一是应按高校的不同类型和层次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体现评价的公平性;二是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并非一成不变,应随高校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整,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三是应建立与绩效评价相挂钩的分配和奖惩机制,调动高校加强预算管理的积极性。Z

  参考文献:

  1.赵焕臣,许树柏,金生.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2.财政部预算司.绩效预算和支出绩效考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3.丛树海,周炜,于宁.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贸经济,2005,(3).

  4.张海兰,蔡明生,刘尚明.高校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综合评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6-31.

  5.杭建民,谢潜.高校财务综合评价体系指标体系有效性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68-171.

  经济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大经贸》是国内最早的一份经贸类权威杂志,由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广东粤版报刊出版有限公司主办、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指导,广东大经贸杂志社出版发行的大型涉外经济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目前发行量已接近80000份.其中尤其华南地区最为明显。

文章标题:会计期刊论文网投稿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caikuai/2694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