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范文构建小组共同体,以学生感化学生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5-12-12 16:59 热度:

  德育教育是现在教育事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从小学到大学,每个阶段学校都在给学生灌输一些德育教育,中学也不例外。本文主要从 构建小组共同体,以学生感化学生入手来展开了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德育论文范文

  [摘要]德育应当借助教育环境的营造,依靠感化的力量来实现。在初中德育中,班主任可采取小组共同体的方式,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感化学生,让学生在集体中接受教育。这样就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初中,德育,集体教育,小组共同体,构建感化

  [作者简介]李��(1987―),女,广东广州人,本科,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初中部教师,中学二级。

  一、教育案例

  这学期开始,笔者照例进入我的班级,给他们上生物课。学生似乎还沉浸在体育活动中,上课铃响了,不少学生还在那谈笑。我不得不大声提醒到:“看看哪一组、哪一位同学还没有安静下来?”话音一落,第八组和第七组的很多学生同时指着修好林(化名)说:“修好林!”修好林怒目圆睁,右手指着指责他的同学破口而出:“妈的,指谁呀?”

  学生和我都惊呆了,一个班干部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此时,怒火立刻窜上我的心头,但我又不得不强压下来,以确保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于是,我说:“这个事情我有想法,但我也相信,第八组的同学会处理好,我等待着。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第二天,修同学悄悄地向我道歉,态度很诚恳。我也悄悄地询问了一下第八组解决这件事的过程。就这样,一场危机化解了,学生都体验到了成长的滋味。担任班主任多年来,这是我处理得最省时、最有效的一次班级突发事件。思考其中的原因,这恐怕应该与小组建设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小组共同体建设

  一个班级总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时常违纪,总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敢、不想、不能正常地参与课堂对话,不能自我控制不良行为和习惯,不能形成积极阳光的心态,只有少数“英雄”学生独占课堂,大部分学生沦为配角,教师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因材施教。这种教育就不能说是成功的教育。要改变这一尴尬现实,必须遵循课改理念,重新设计课堂管理组织机制,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营造一种人人参与、人人锻炼的互动氛围,构建一个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系统。

  如果仅仅重视学科知识的教育而忽略德育,学生的品德修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同时关注德育,那么学生就具备了两翼,就会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扎实、更长久。

  能不能适当放手,挖掘学生潜能,打造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影响的共同体呢?构建小组共同体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班级学习小组建设使具有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互补,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起到生带生、生教生、生强生的作用,使强项智能更强、弱项智能提高,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也就是说,教育者不妨放手发动学生、激发学生,充分地信任学生,把管理的责任分解到班级的每一个小组里,落实到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身上,使他们人人都是管理者、教育者和被管理者、被教育者,形成一个相互鼓励、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成长共同体。通俗地说,就是教师要“懒起来”,学生要“忙起来”。当然,教师必须做好顶层设计,用心构建小组机构。

德育论文范文

  在小组构建过程中,管理者应当仔细梳理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成绩、性别等多种因素进行分组,每六人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设置组长、副组长及纪律、卫生、学习、学科等值日生,组长及副组长同时接受学科课代表管理,学科课代表与小组全体成员,乃至全班同学共同商定各种活动,贯彻“彼此影响,共同成长,积极阳光,执著进取”的德育原则,贯彻“着眼未来,终身发展”的教育思想。班主任则宏观掌控,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尊重,充分发扬民主精神。

  笔者设计了全班课堂积分表、课外积分表、奖惩总表、小组动态积分表四大表格,借助这四大表格实时掌控每一个学生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贯彻到日常各项工作中,使每个学生的表现在班主任、科任教师、全体学生的监督视野之中,使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矛盾是始终存在的,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有能力化解,并且还能在转化矛盾中将不利因素变成教育契机。

  比如,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之间发生了矛盾,故意压低别人的分数,因为被扣了分而做出一些极端行为等。这些都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发动小组的力量就可以完全解决。班主任要鼓励学生齐心协力,帮助他们解决难题,这样问题不但得到了解决,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使其获得友谊。一般而言,学生都具备基本的是非和道德观念,班主任应该相信他们有能力解决好小组活动中的各种问题,要充分鼓励、尊重他们。班主任对他们的鼓励有多少、尊重有多少,他们就能做多少。“学生在议事过程中,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更加努力提高现实自我。”可见,出现矛盾、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放手发动学生参与解决,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永远不能削弱。学生毕竟处于成长阶段,在心智、经验、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自我管理、小组建设、方向掌控、协调平衡等方面,教师必须精心指导、细心培育、耐心引领,使学生在小组内不断地升华自我管理的境界。

  教育是一种感化,绝不是单向灌输;教育是一种自觉,但可以依靠集体实现个人的进步。构建小组,激活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这样就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打桥牌’就是要求对家紧密合作,针对另两家组成联盟,进行激烈竞争。所以美国人强调竞争中的合作,合作中的竞争。”而小组机制具备“桥牌效应”,所以,依托小组集体应该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制胜法宝。

  参考文献:

  [1]盛文斌.评议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J].班主任之友,2015(8).

  [2]王陆,杨卉.合作学习中的小组结构与活动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8).

  德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中小学德育》是由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全面反映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专业期刊,同时作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会刊。本刊致力于为 中小学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提供最新的德育改革动向、权威的德育政策指引、新锐的德育研究成果、鲜活的德育实践经验,力争成为中小学德育改革的“风向 标”,锐意改革的“排头兵”,德育工作者交流经验、探索德育规律的“大舞台”,引领德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广大德育教师的“参谋部”。

文章标题:德育论文范文构建小组共同体,以学生感化学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2913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