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范文放慢脚步,重视过程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5-04-17 14:18 热度:

   摘 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对数学没兴趣、学不透的尴尬情况。很多时候教师的教学思路虽十分精彩,学生却仍然游离于课堂之外,究其原因,就是我们过分关注教学的形式,而忽略了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进行关注。本文将结合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应如何通过教学中的过程关注来增强初中数学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论文发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关注

  数学教学中的过程关注,是指教师不是盲目地追求教学进程与速度,而是适当地放慢脚步,加大对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关注,并着重进行深化,让学生在落实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要想让学生切实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就要引领学生深刻体悟数学学习的每一步,过程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建情境,引发思考,关注思维的形成过程

  数学思维开始的第一步便是思维形成,教师要从这个环节便开始加以关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思维形成这个头开得好,学生便能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更为积极。

  例如,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相交线”。简单的两条直线相交,却蕴含着很多几何方面的常用结论与定理。因此,作者决定让学生自己去探寻相交线中的有趣现象,从而引发其对相交线性质的思考。课堂教学时,作者没有给学生任何讲解,只是在黑板上随意画出了两条相交线,将其形成的四个角分别标记为∠1、∠2、∠3和∠4,允许学生使用直尺和量角器,鼓励他们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通过逐个测量发现,相对的∠1与∠3、∠2与∠4完全相等,且∠1+∠2=∠3+∠4=180°。随后,作者用一把剪刀作为模型,反复开合剪刀,引导学生由此想象出相交线所成角的不断变化。直至剪刀摆出垂直的角度时,学生发现,这个角度很特殊,在这种情况下,∠1=∠2=∠3=∠4=90°。以学生自主发现的上述规律为基础,作者开始了相交线定理及垂直性质的教学。

  上述过程中,作者便是创建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数学问题之中,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只有学生发现了问题,下面的研究学习才得以深入开展,数学当中的问题思维就是这样形成的。

  二、传授方法,自主探究,关注知识的应用过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讲授方法是教师的任务,而应用方法则是学生的责任。仅仅在课堂上讲解数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数学方法重在应用,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及时应用所学方法去探究问题,学懂学透。

  例如,在讲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第二节“二次根式的乘除”时,学生学习了■・■=■(a≥0,b≥0)这个重要公式。随后,作者马上要求学生应用这个公式进行解题。不过,在安排题目顺序时,作者先让大家解决的是类似■×■这种简单问题。待学生应用熟练后,作者提问:按照公式中所提供的思路,■可以看作什么呢?学生马上将公式逆用,得出■=■×■。延续这个思考方式,作者要求学生应用以上方法找到■的快捷计算方法。学生发现,可以对算式进行如下变形:■=■×■=■×■=4×5=20。比起之前将16×25的结果算出再开二次方的烦琐的计算方法,这个方法显然简化了很多。灵活运用这个公式进行简化计算和解题的意识,也在学生头脑中清晰地形成了。

  教师的讲解结束后,学生马上应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去探究问题,实现了巩固知识、实践方法的目的。学生表示,这样的方式使得自己对知识的记忆尤为深刻,数学知识再也不像从前一样只是冷冰冰地印在教材当中了。

  三、提倡合作,共同学习,关注规律的发现过程

  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知识含量增加了不少。很多学生反映数学的解题方式凌乱繁杂,难以把握。其实,要求学生记忆零散的知识点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到数学规律。以规律为线索,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便可融会贯通。

  例如,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正数和负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深入理解正负数所代表的意义尤为重要。然而,单单向学生强调以“+”“-”来区别正负数,难免无法阐明其代表的真正含义,学生遇到具体的问题,便会理不清头绪。要想灵活运用正负数的含义,使其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就需要找出其中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作者将3~5个学生分为一组,然后给每组布置了思考题,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解释清楚地图等高线、存折存取款、各国人口增长率等正负数据的含义。作者观察了其中一组学生的讨论过程:存折存取款是较为常见的情形,大家很容易看出:2300表示存款数,-1800表示取款数。既然正数表示增加,负数表示减少,那么,在人口增长率中,中国2.8%就是人口增加数量,美国-3.4%则是人口减少数量。由此推测,等高线既然以海平面为基准,正数当然表示高于海平面的部分,负数则是海平面以下的深度。正负数间的相对关系和规律就在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中被找到了。

  规律若是由教师单方面来讲述,往往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将发现规律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能够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思维习惯,亲自提炼出的规律性结论也会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数学规律的探究使得大家集思广益,也更有利于学生效率的提升。

  四、及时总结,引导反思,关注知识的优化过程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炼规律之后,还必须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整个过程中的收获加以肯定和巩固,对其中出现的不足进行弥补与改进。

  例如,在讲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时,作者一开始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的特点,但是,经过了很长的自由思考时间,学生始终没有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最终,作者只得选择了其他方式进行教学。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结束后,作者在总结中向学生强调:对于数学问题,尤其是对于几何问题的分析,一定要抓住点、线、角、面等基本要素进行有逻辑的探究。对于此处的三角形特点的研究,不能漫无目的地寻找,而是要具体地从三角形的内角关系、边长关系等角度进行观察,三角形的特点便呼之欲出了。

  通过及时的总结反思,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思维过程中的漏洞与不足,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及时修正。这一步骤作为整个数学思维培养过程的收尾环节,对学生所学知识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优化作用,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得以提高。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关注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每一个环节的实践体验当中,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数学,从而更加深刻地感悟数学、学会数学。具有过程关注的教学,远比走马观花的快速教学效果显著得多。学生在全程参与的过程中,也对数学课堂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向往和期待。在教学当中融入过程关注,是我们每个初中数学教师都应当重视的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胡典顺,徐汉文.数学教学的过程特征和过程价值初探[J].数学通讯,2007(23).

  [2]尹小林.论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

文章标题:论文发表范文放慢脚步,重视过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2630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