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发表刊物投稿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5-04-17 14:11 热度:

   摘 要:教育包括知识教育、智慧教育和人文教育,其中知识教育是基础,智慧教育是核心,人文教育是灵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人文教育。目前,人文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重视人文教育既是世界的呼唤,也是时代的要求。然而,我国目前的人文教育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失,导致受教育者人文素养的欠缺。因此,促进人文教育的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必须得到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努力。对此,本文将从人文教育的内涵界定与背景介绍、人文教育的现实状况与调查分析、中学思品课教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有效举措与实践感悟三大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师论文发表刊物,人文教育,人文素养,思品课,实践,感悟

  我国著名学者黄克剑说过:“教育必须承诺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的开启,教育也必须承诺身心的训育和人生境界的润泽与点化。”我们可以从中悟出教育包含知识教育、智慧教育和人文教育三个层面,其中知识教育是基础,智慧教育是核心,人文教育是灵魂。在本文中,作者想结合中学思品课的教育教学探讨一下关于人文教育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界定与背景介绍

  人文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诠释,即便在当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赞成此种界定:人文教育是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使受教育者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促使受教育者的人性境界得到提升、理想人格得以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获得实现的教育。

  人文教育不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自古以来人文教育就受到重视与关注。

  在西方,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就认为:最高尚的教育应以发展理性为目标,使人的心灵得到解放与和谐的发展。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教育家强调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教育使人类天赋的身心能力得到和谐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对人文教育中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师生关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全面的反省与改革。由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撰写的一份重要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也再次提到: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需要教育为培养个人的判断力和责任感做出贡献。可见,人文教育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重视人文教育是世界的呼唤。

  在中国古代,孔子就提倡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大学》开篇第一句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在几千年前就十分重视人文教育了。2001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启动了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尤其是强调在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和人性品质,使学生更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和人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可以说,人文教育在我国当代的教育中已被提上议事日程,重视人文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中小学中的人文教育现状如何呢?作者认为,要从青少年一代人文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与判断,因为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树立一种更科学的为人处世的基本“德行”、“价值观”和“人生哲学”,从而让他们过着更加自信、更加高尚、更加高雅的生活。那么,当前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呈现怎样的状态?又反映出怎样的人文教育状况呢?

  二、人文教育的现实状况与调查分析

  作者在本校1500名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关于人文素养及人文教育状况的问卷调查,发现学校的人文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两大方面的问题。

  1.当代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三种表现

  (1)极端个人化现象凸显

  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以个人为中心,过分注重自我的价值与自我的奋斗,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调查数据表明,有64%的学生认为人存在的价值就是自我存在的价值,而只有2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为国家、社会和亲人有所奉献。

  (2)诚信道德水准不高

  不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总想依靠投机取巧的办法来获取成功,而对社会的公益则表现得异常的冷漠。据调查统计,有86%的学生在各种考试中经常或有时作弊,或者有心动而没有行动;只有14%的学生从来没有想过作弊。有48%的学生经常不走人行道而踩踏草坪,只有52%的学生从来不踩踏草坪,而是按规定在人行道上行走。

  (3)生存与协作能力较低

  许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独当一面,依赖性强,而且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协作精神,面临“与人合作”还是“独立完成”的选择时,往往宁愿独立去完成,只有少数学生喜欢并能与人合作得很融洽。据调查信息显示,有41%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弱,32%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一般,要依靠他人的帮助,只有27%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可以独立应对各种问题。有26%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探究并能十分快乐地融入小组协作之中,有25%的学生无所谓合作还是独立,有49%的学生不喜欢小组合作,只愿意独自攻克各种难关。

  2.学校人文教育呈现出急功近利的状态

  学校在学科教学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只在乎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能力和人格教育的挖掘,严重忽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渴望学校人文教育的加强,期待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大幅度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如果你经常关注新闻,就会发现几乎每天都能看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

  2012年6月底以来,浙江苍南县灵溪、龙港两地陆续有百余辆夜间停在路边的轿车被撬窗,车内财物被洗劫。令人震惊的是,案件破获后,8名团伙成员中有7名是90后,其中的“老大”竟是一个15岁的少年。

  2013年1月4日,新疆石河子市人民法院召开刑事犯罪案件宣判大会,对四起涉及抢劫、盗窃、诈骗的案件依法进行了公开宣判,11名被告人中有4名未成年人,最小的只有15岁,其中案发时年仅16岁的小明因参与盗窃18起,参与抢劫5起而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六年。   我们从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中还得到这样一条令人揪心的信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的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错综复杂,价值观的扭曲与混乱、人文素养的低下是核心的因素。

  可见,当前我们的人文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以上的现实难道不足以让教育者们不胜感叹与忧虑吗?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通过加强学校人文教育的实效性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这就是亟待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追问、思考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

  作为一名思品课教师,作者认为,思品课是实施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和主要阵地,在思品课新课标中也强调了该课程人文性的特点,它要求: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的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思品课的人文性来实现人文教育的目的呢?

  三、中学思品课教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有效举措与实践感悟

  1.增强职业责任感,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人文教育的基本前提

  由于思品课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当然这必然要求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启发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素养的升华。

  作者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为人师表,这种“表”不仅指教师在学生面前一定要表现出所具有的高尚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还要把这些品德渗透在教师日常的一举一动、待人接物中,这才是对学生最好的、最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的榜样。当“最美女教师”为了救学生扑向失控的汽车时,这种伟大是用语言难以表述的,“这只是一名教师对自己学生做出的最本能的反应”,最美女教师的平静中显示着一种力量,这就是教师的伟大胸怀。

  2.剖析教学内容,深刻领会课程中的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基本载体

  从2011版思品课课程新标准的要求来看,思品课新课标以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学的总目标。从教材内容的设置上看,思品教材是围绕着学生的精神生活、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来设计的,重视生命教育、心理教育、生态教育、爱的教育、权利义务教育等,使思品课回归了生命与生活的本色。教师应该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思品课程所反映出来的极为浓烈的人文精神和极为深厚的人文关爱。

  作者认为,广大思品课教师应当细致地剖析课程的主旨,深刻地把握人文精神的主脉搏,充分领会初中三个学年思品教学的中心点:七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学习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炼意志、优化性格、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八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自然环境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他们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知道环境保护的意义,帮助他们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九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实施人文教育的最佳素材,必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

  3.改变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教学中的人文底蕴――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

  体验与感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科学是一种探究,而不是对知识本身的占有”,某一知识和技术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但在学习中获得的人文精神却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应该把教学看作是一种情意发展的过程,充分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情感的充实和情意的加深。

  作者认为,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要努力优化教学方式,重视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强化体验中的感悟,在感悟中切实提升人文素养。比如在探究七年级思品课“祝福青春”这一课题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青春的幸福,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学生的个人生活照、运动会和艺术节等活动时大家青春洋溢的照片等,让学生从生活的点滴中发自肺腑地感悟青春的幸福与美好,从而更好地实现“珍惜热爱青春,满怀信心迎接青春”的情感提升。

  4.完善评价机制,切实保证人文教育的健康发展――人文教育的基本保障

  科学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劳动技能等综合素质,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广大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大胆地把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机制应用在教学中,做到教学与综合素养评价互为其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作者认为,思品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想完善评价机制,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为宗旨的综合素养评价体系,至少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构建。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可以用成长记录卡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下一定阶段内学生思品课学习的表现,肯定成绩,表扬优点,指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既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又有利于发挥思品课中人文教育的功效。

  思品学科学习情况观察表

  〔备注:用优、良、合格和不合格来体现前8项指标的表现状况。6项指标以上(含6项)为优者总评是优;5项指标以上(含5项)为良者总评是良;4项指标以上(含4项)为合格者总评是合格;其余的总评为不合格。最后一项用简洁的文字进行表述。〕

  (2)构建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开展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地参与评价。通过学生的自评,促使学生不断地反思,及时发觉并展现自己的闪光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小组的互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做出较为客观的评判,能让学生看到他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改正和自我完善。这样的评价必定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在该学科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强化人文教育的功效。

  思品学科学业量化综合评价表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备注:总分在85分以上者总评为优;总分在75~85分(含75分)者总评为良;总分在60~75分(含60分)者总评为合格;总分在60分以下者总评为不合格。)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作者认为,我们不仅需要一个支点,更需要一双发现支点的眼睛。当每个思品课教师都具备这样一双慧眼的时候,就可以发掘教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各种因素,努力寻找这个支点,思品课必将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人文教育功效,作为人文教育主阵地的思品教学也就一定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呼唤。

  参考文献

  [1]徐怡敏.中小学呼唤人文教育[J].基础教育,2005(10).

  [2]蔡鸿彬.基础教育课程中人文教育的缺失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6.

  [3]丁运河.思品课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09(1).

  [4]祁长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教师人文素养的作用[J].赤子,2012(13).

  [5]瑛鹤.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文章标题:教师论文发表刊物投稿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2630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