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国家级刊物投稿怎样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07-07 15:54 热度:

  教育教学亘古不变的出发点都是追求学生能力的最大化发掘,文化知识的最大化积累和运用。无论是两千年前的教育始祖孔子时期,还是二十一世纪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都在孜孜不倦一刻不停的为此绞尽脑汁,想办法力求“长江后浪胜前浪”。然而虽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演变,到如今教育教学的效果还是不尽人意,“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学却经常忽略这一点,主要是教师不给学生充分锻炼的空间和机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本文就从这些方面作了较祥尽地分析。

  关键词:教育类国家级刊物,发掘,空间,改进,提高

  制约因素很多,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不留思考的空间、探索的余地,即使留了也少得可怜。

  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无论探究对象的难度系数是大是小,教师大概是为了按时授完内容,或是耐心不足,或是估计学生不会,等等,总是将问题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透透彻彻,不留余地,或是刚把问题提出,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老师就脱口说出了答案,不给学生思索的空间。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就失去了 “炼”的机会,能力地发掘和知识地积累运用从何谈起!

  究其原因在于教师。那么该从哪些方面改进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有思考的余地,探索的空间提高教学效果呢?

  第一,教学理念要更新。教师要从思想认识上牢固地确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学不是老师的独角戏,离开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师的“教”。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鼓励者、协助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老师自己,而是为了让学生在过程中锻炼和成长。让他们在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思想指导行动,有了这样的观念,备课讲课的目的就明确了,方式方法也就相应设计得科学合理了。

  第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原则。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 “学”,而教师教得怎样,关键是看学生学得如何。设法使他们参与进来动眼、动口、动手又动脑。创设情境、精讲多练是个不错地选择。“练”什么?听、说、读、写、思、看;怎么“练”?提问调板,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质疑反馈,自查互查,互帮互助,让学生当小老师讲一讲,查一查。这些活动学生地参与热情是很高的。

  第三,相信学生,和谐相处。师生间有和谐融洽的关系,合作共进的氛围才能建立起来。如果师生间有成见隔阂,学生对老师有抵制情绪,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情形是很遭的。良好轻松的关系会提高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增加教师的亲和力和号召力。

  相信学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你都相信他的能力,并明确地表达给他。其结果便是给他一种心理上的鞭策,形成无形的压力,又是情感上地鼓励,形成无形的动力。同时促进了双方的关系,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信任感。真可谓是一箭双雕,比非文明手段的效果强许多倍!多使用激励性评语,赏识学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第四,安排好“导”与“学”的节奏,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和时间。

  教学中教师地“导”要得法,以简明扼要为好,占时不可太长,语言不能嗦无次序;“导”还要恰当,“点到”为止。即不能一讲就到底,更不能还没点到“节点”就停了。两种情况下学生都会一头雾水,似懂非懂。留给学生“学”的时间长短教师也一定要观察把握,该停就停,该延长就延长。切记该用时短的却长,该用时长的却断然叫停了。最好备课时对学生活动用时作个大概预测,心中有数。不然到时乱了方寸,为了授完即定任务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

  第五,课堂组织要严谨,避免意外情况占用过多的时间。其一,问题要精炼,以导出结论为目的,不要搞没必要的“连环套”式问题,节外生枝。这样对于锻炼学生是好,但占用了后续教学任务的宝贵时间。其二,所提问题的难度要心中有底,这个问题估计哪些学生能答下去,那个问题又是哪几个学生能答下去。提问、调板时便于有针对性的指名。这样十有八九的同一问题就不必再叫第二位同学重新回答了。注意的是学生已懂的问题教师也别再“强调”了。其三,学生无意或估意搞出的情况和问题,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或马上解决,或课后解决,或置之不理,方式方法平时要多积累,厚积薄发。对意外情况不可过分的尊重学生的意愿而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其四,学生的活动,尤其是合作探究性活动的秩序和质量要严密把控。教师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于非需要行为必须及时严厉制止、改正。最好是将小组成员固定下来,设立纪律监察员协助教师管理,效果会好许多。

  第六,教师的语言是情感和知识等信息的载体,其良好品质的把握最为关键。语速要快慢恰当,该快时一句带过,该慢时一字一顿,铿锵有力。语调要抑扬顿挫适时适度,不要烂用。教师语言逻辑性强,能把知识有条理地展示清楚,语言简洁明了,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语言生动形象,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更能适应学生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的特点;语言感情充沛,能打动人心。相反,教师讲话没有条理,逻辑混乱,则必扰乱学生思路;语言嗦,使人抓不住重点、中心和关键;语言平淡无奇,用同一声调讲话,则不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令人产生难耐的乏味;语言偏离了课堂主旨,学生思绪一定会脱轨飞出课堂。

  相信辛勤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经过这些改进,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机会和形式,让他们思考,教学效果一定会上一个大的台阶,取得良好成绩。

文章标题:教育类国家级刊物投稿怎样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2168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