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核心期刊论文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07-01 15:51 热度:

  中考的脚步一天天逼迫,初三思品课复习工作面临时间紧、内容多的现状,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高效的复习效果,是我们每一个初三思品课教师都在思索的问题。

  摘要:本文总结出初三思品课高效复习的“六点”经验: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紧扣考点梳理知识,织成网络集成板块,方法指导强化训练,联系实际分析热点,综合模拟实战演练。

  关键词:核心期刊,初三政治复习,经验反思,总结

  笔者现就多年任教初三的实际教学经验探索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内因作用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而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效率。在中考中,思品学科所占分值与语、数、外等学科比较,相对偏低,一直以来,不少同学认为思品课是小学科,是主科中的副科,而且是开卷考试,从而对思品课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在平时的学习和最后复习中都未能引起高度重视。历年的实战证明,每年中考下来,同学们经常有一种普遍感觉:思品考试时间紧,题目难度大。因而有不少语、数、外、物、化等学科成绩都不错的学生就因思品学科分数偏低,最后影响了总分的超前,未能考上理想的高中,究其根源有两点:一是思品课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考试时盲目翻书,瞎抄一通,浪费了时间,使得很多题目未能充分思考;二是解题能力相对较低,考试时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和整合,答题要点不全或条理不清。因而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思品课在复习阶段的高效,首先要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懂得“木桶效应”所蕴含的道理,明白各学科齐头并进、平衡发展的重要。

  二、紧扣考点梳理知识,磨透教材夯实基础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能力是知识的提高和升华,离开知识谈能力,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分析每年的中考试题,尽管命题人努力在创新题型,变化题目,但无论怎样变化创新,其根基仍在教材中所学的基础知识。再新的题型,再活的题目都是根据课标、教材、中考说明来加以设计的,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撑点。只不过需要考生按命题要求对所学知识适当地重新组织、整合而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带领学生紧扣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中的考点范围对教材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要磨透和夯实。古人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赋诗也会吟。”可见夯实了基础,就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记课堂笔记,吃透教材。在针对考点的课堂复习中,要求学生在教材中的相关位置标出知识点,圈出关键句子和关键词,并在要点前标出序号,补充的知识点要及时记在课本相应的位置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重点知识点在课堂上要反复读,教师要反复问,从而强化记忆,夯实基础。

  三、整合知识织成网络,分门别类集成板块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苏人版教材,将思品课的四个模块(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交叉分布在初中三个年级的五册书中,因而知识体系不是那么十分清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复习时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教材体系中的册与册、课与课、框与框或节与节之间的有机结合,而要重新整合教材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如:在复习九年级依法治国的知识点:依法治国的本质,依法治国的前提,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时,可以把八年级学的依法治国的核心与它们罗列到一起,这样便于学生比较记忆。复习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时,可以将八年级学的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整合在一起复习,以分清他们的内在联系;同时还可以用归类法把相关的知识点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如“关系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合作与公平的关系,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挫折与创新的关系,弘扬民族精神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党的基本路线之间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国家性质与政权组织形式的关系,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之间的关系等;“本质类”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市场经济的本质,依法治国的本质;“制度类”如我国的根本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等;“关键类”如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战胜挫折的关键,克服考试过度焦虑的关键,解决合作中出现分歧的关键,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等;“根本类”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是什么,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发展社会主义最民主的政治最根本的是什么,中国取得一系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权利类”如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公民最起码最重要的权利等;“核心类”民族精神的核心,依法治国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等;“标志类”如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期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用表格的形式的形式或图表的形式进行归类。这样既有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又有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既串成线,又织成网,形成一个个知识板块,便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

  四、高度重视方法指导,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标准下的考试不仅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测,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而光吃透所学知识,而不懂得答题的技巧和方法在中考还是很难考出理想成绩的。因而在最后复习阶段,教师应针对各种不同的题型重点指导学生答题的技巧和方法。根据平时的阶段检测和单元测试中学生在答题方面所暴露的共性问题,分门别类总结出做各种题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在答题时应该注意的方面。例如:做选择题,可指导学生首先要提取题干中的关键词,据此明确考点,然后分析题肢部分,如果是正确选择,应排除说法明显错误的选项,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因果倒置的题肢也应排除然后再比较题肢选出最符合题干的答案。主观性题目虽然有很多类型,但归纳起来可以通用一种方法,即做到四步走:第一步是认真读题,审清题意;第二步是联系教材,找到知识;第三步是整合知识,组织答案;第四步是依据题型,理清条理。具体来讲,先审问题,圈出问题中的关键词,明确考点,然后再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划下来,再回归教材,结合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作答时力求言简意赅,分序号,多角度,有条理,并注意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同时针对类似题型的答题步骤,归纳出答题的基本模式,例如启示类、认识类、理解类、感想类的题型大多采用的步骤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即说明了什么道理或反映了什么现象等;为什么即有什么意义或影响,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危害等;怎么做即得到什么教训,受到什么教育,表明自己态度或做法等”这三步思路来答题;辨析类、评价类要求判断后阐明理由。建议类、打算类要求多个角度表明态度和想法等。这里我不一一举例了,可见学生只有在夯实知识的基础上,又掌握了答题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在考场上做到胸有成竹。

  五、结合时政分析热点,理论实际有机统一

  思品课是一门时政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通常都会结合相关的一些时政热点来进行,以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就要高度重视引领学生关注时事,关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新闻,关注家乡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学会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注意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有机的联系,学会用书本知识分析社会问题,当然要做好这一点,作为教师我们平时更要高度关注时政,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国家当前突出的重大政治活动、重大的政治事件、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如党的十八大和今年两会的重要精神等,因而作为政治教师不仅每天要通过看电视、上网来关注新闻,还应该订一些以时政内容为主的杂志如《半月谈》、《中学时政快递》、《时事政治报》等,平时注意搜集热点材料以及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材料还有家乡地方性的时政材料,复习时将这些这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设计成问题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进行专项训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又能帮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理念与实际的有机统一。

  六、综合模拟实战演练,回头盘点查漏补缺

  在中考前夕的一两周,教师一定要安排一两次模拟考试,让学生进行实战演习,要发挥教研组所有老师的集体智慧,大家分工合作,紧扣课程标准和考点说明,精选热点信息,精心编制一两套高质量的模拟试卷,一方面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中考的题型,把握考试时间的安排,训练良好的考试心理,另一方面通过模拟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再进行回头盘点及时查漏补缺,使临考前的后期复习能更有针对性,更能突出重点。因为后期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其它学科的复习对我们思想品德课的复习也形成了强大的压力。所以我们的复习一定要把握重点,切忌面面俱到。

文章标题:教师论文核心期刊论文范文参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2157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