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投稿对新时期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解读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06-24 16:18 热度:

  新时期寻找现代中学校的质量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更深层次的则是文化的竞争。大凡名校,总是有着其文化所彰显的精神和气势,共同承担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塑造是“润物细无声”的,既深远又不可磨灭,独特而富含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以成功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为其目的。文化是一个城市、地区、民族、学校发展的灵魂和根,总是在左右着发展的取向、形态和愿景,表达着学校的追求、品格和个性,学校发展的推动力,其实质就是一个文化力。

  摘要:新时期的中学校园发生了诸多变化,校园文化也富有了更深的内涵。通过在物质上精心设计与布局达到“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起到暗示效应;通过师生员工的高效管理,做到为人师表的行为示范效应;组织音乐活动,开展体育活动;树立身边的榜样,产生共生效应;拓展和延伸校园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教学论文投稿,校园文化,中学,物质,精神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专利”,是人类理想和智慧的结晶。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含义在不断地延伸、拓展。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现象和精神生活。我国古代对文化的解释,有“以文教化”之意,即以人为的自身规律教化天下。

  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的校园文化可以通过物质暗示、行为示范、体育社团活动、树立身边榜样、校园信息化建设五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校的办学方向,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位在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行为生活方式中,影响着校园中每一位师生的政治信仰、人生价值观和情感表达。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具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性。

  1、精心设计的物质设施起暗示效应

  校园文化切不可只向单一方向发展。校园文化的精神性则是其文化内涵,校园文化的物质性是指其外显的形态特征。物质性是外在形式,包括校园内的绿化立体布置、室内的黑板报、室外美术图片和雕塑以及假山石和水池、建筑装饰等都是精心设计、刻意安置的,使原本整洁、漂亮的校园环境得到了内涵上的升华。这种和谐、自然的学习氛围给人以极大的感召力,让人感受到物质文化深沉的力量。包括校容校貌、体育设施、建筑物的布局等都是校园文化的基本载体。塑造一个干净整洁、气氛宁静,而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以暗示学生的团体归属感和自豪感。

  在我们的校园里,每一处物质景观都应该均蕴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道德默化和暗示作用,这在校园雕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你漫步校园时,各种设施会让人充分感受到“以人为本”这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从众多的室外椅子到随处可见的路径指示牌,再到黑板下吸尘的沟槽,可以说这些都是很简单的设施,不需要耗费很大财力物力就可以实现,但真正做好它却很难,难在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学校设施建设的点点滴滴当中去。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尽力创造一个整洁、方便、有文化内涵的物质文化环境,让各项设施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是不难的。如果把校园比作一个大家庭,家庭成员是否喜爱这个家,并不是家有多么豪华,而在于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是否能够感到舒适和温暖。也正是这样的人文关怀理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校学校师生的心灵,丰富着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趣,使其个性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园应是一本活的教科书,个性鲜明的标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它能从不同侧面为学生揭示人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道理,使每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校园的一墙一角都承载起学校教育的重任,都展示学校教育的理念,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在耳染目睹中开启智慧之门,感受睿智之光,展现聪明才智。可以说,校园文化直接决定着学生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学生从小养成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将对其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的行为示范效应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导师,也是无微不至的长辈、无话不谈的朋友,有时也是医治青春期心病的医生。加强学生和老师的交流频度,以确保老师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内的所有教职人员通过严谨周密,细致入微组织教学和各项活动,间接地教育和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这种做法起到身正为范的示范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一环。目前,由于环境的影响使一些教师缺失了育人的最为本质的职责,单纯忙于完成教书的工作量,日常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越少,从而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当前的工作机制使学校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未能形成合力,极大地制约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校园行为文化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教职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担负着管理、引导的职责,保持勤勉敬业、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学校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重视身教作用,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而不只是要求学生如何去做,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师生做出榜样,明示师生,学校领导、教师的身教就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得到确立和认同,最终达到示范教育的目的,正所谓“率先躬身,不令而行”。教职员工的行为示范性是校园日常管理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师生的生活模式、行为习惯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校风和学风,从而间接的影响到全校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在校园的行为文化建设上,应秉持用环境影响人、教育人的隐性教育模式,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为人师表的行为示范效应,直接或间接影响和渗透到每一个在校成员的精神和行为方式中。

  3、布置音乐氛围,组织音乐活动

  音乐教育可以净化育人环境,对未来充满永恒希望的氛围在校园里得以培育。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校园音乐活动,对整个育人环境,起到一个净化的作用。利用学校的广播,有计划、有选择地播放优秀歌(乐)曲,给学生欣赏一些引以为荣的民族民间歌曲,让学生去体会我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精深与博大,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让他们在音乐的情绪中受到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优美的音乐还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音乐对受众者有一种炽情健身的作用。我国古代名医朱震亨说过“乐者,亦为药也”。马克思也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音乐始终与人体的运动分不开的。古人云:诗、乐、舞三位一体,正是指这一状态。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我们接触或倾听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我们却直接触摸到了他的情感。如倾听作品《二泉映月》时,我们便可体会到作曲家的那种凄惨悲凉的心境;在倾听作品《赛马》时,我们又可体会到作曲家的欢快喜悦之情。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有一个高尚的灵魂。无论是华彦钧的《二泉映月》还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加上适当的音乐教育方式,会使人在困难面前增添勇气,在痛苦当中变得坚强。没有任何艺术形式能象音乐一样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借助于音乐的想象力从而在科学研究道路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正是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感,保持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并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在国外的音乐教育中,是非常重视合唱的,通常一个学校的合唱水平代表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合唱所体现的严密、精确的配合都有利于形成高度规律性和高度艺术性的集体。它不但培养学生的掌握演唱技巧,也对每一个参与者在不强迫的形式下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自律、自我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音乐是生活的“调味剂”,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与体力;借助音乐的特有功效,共同营造一个幽雅的育人环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用音乐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4、树立身边的榜样,产生共生效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校园中凸现出来的师生榜样是这个特定的文化区间内涌现出来的正面典型,集中地反映出师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行为方式。他们既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其所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是推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建设好校园榜样文化,对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弘扬正气,优化校风,培育校园精神等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学校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是校园文化中高尚价值观的人格化,是学校师生心目中的高标。学校要积极挖掘、树立这些典型人物,使其发挥榜样的作用。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改变过去取向相对狭窄和程式化的“三好学生”评选办法,对班集体和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先进、积极、健康的行为和特长进行挖掘,树立榜样,让学生身上所有闪光的色彩共同汇成校园榜样文化的灿烂银河。如根据学生的特长和优异表现,在全校范围内评选“星星”,学习星、文体星、仪表星、科技星、守纪星、劳动星、团结星等,为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榜样是那样的亲近,那样的触手可及,让每一位学生发自心底产生一种向榜样学习的动力。

  有了榜样,重要的是学习。这些来自师生身边的榜样,年龄、学业程度、所处的环境条件相当,看得见,摸得着,可学性、可比性强,学起来亲切,也容易把他们好的方面学到手,但大家首先要知道自己应当学习什么和从什么地方做起,明确学习榜样的目的。“树立榜样不仅是影响他人的主要方式,而且是唯一方式”。(爱因斯坦语)学校要善于针对某一时期某项教育工作和内容,不断发现、总结、树立师生身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典型,以本校先进教师、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优秀事例鼓舞全体师生,发挥榜样的感召力。

  5、信息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拓展和延伸

  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和基础是学习,是变革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生活和质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时代学习的主人。在学校中最重要的场所是教室,最重要的是课程,所以在课程中,使信息技术为文化传承服务是最重要的。在教育上,最重要的是技术为教育所用,跟教育的需求相结合。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支持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目标,就是对文化最好的传承。文化需要传承,校园需要活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今大部分教育管理者的共识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使技术发挥最大效益,促进文化的真正传承,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锤炼学校内涵、树立外部形象的重要窗口,它是学校整体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师生素养风貌的集中展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进行知识传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备的条件。学习不仅是个人的行为,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基石,学习方式不仅是时代的产物,还是民族传统的文化积淀,是创造未来文化的基石。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师生的学习质量,才能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石。

  立足于本校实际,通过建设“数字校园”,改善学校网络环境,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步伐,坚持建好校园网站和校园论坛。首先,加强维护和管理,及时更新内容、丰富文本、图片、影像资料,形成了学校网站和论坛的特色。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实现校园联网,使信息点遍布各办公室、各教室,便于师生及时上网查阅、上传、交流各种资料。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网络备课,实行网络教学,利用网络推进假期作业和教学检测等,实现资源共享,强调网络应朝实用性方向发展,完善班级网页和学科网页,网络教学体现交互式。要明确学校网站的服务对象,吸引各方面人员走进校园网,要真正加强各方面间的有效交流,实现便捷性。动态空间以学生楷模、学生作品与贴近学生生活实践为主体,固定位置以赏析高雅作品和立志哲理名言为核心,校园文化要体现育德性、知识性和愉悦性。第二,要加强信息化硬件建设,更换、维修、配置计算机教室,开齐开好信息技术课,着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第三,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字编辑、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电脑小报、编程等第二课堂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四是抓好师资培训,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每位教师基本上做到了“五会”,即会使用投影仪和放像机,会制作课件,会操作微机,会收发电子邮件,会上网查阅资料。为提升学生信息科技应用能力,学校结合图书馆教育以培养学生多元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学生数字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信息竞赛以发挥创意。

  文化是一种氛围,它不是管理方法,而是形成管理方法的理念;不是行为活动,而是产生行为活动的原因;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反映的处事哲学;不是工作,而是对工作的情感;不是地位,而是对地位的一种心态;不是服务,而是在服务中体现精神境界。所以,校园文化是渗透于学校的一切活动之中,而又流溢于一切活动之上,是潜移默化的一种氛围,使文化更鲜明、更有特色,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强烈感受到校园文化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会为学生的一生奠定成功的基石,使一代又一代勤奋踏实的学生走出校门、走向世界。

文章标题:教学论文投稿对新时期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解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2144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