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为例解析“仿”得云开见月明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3-04-03 09:54 热度:

  摘要: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怕写,老师怕改;学生写的累,写得绞尽脑汁;老师改的累,改的焦头烂额。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摸索和实践,认为仿写是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好方法。首先教会学生仿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其次仿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再次仿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总之,仿写可使学生胸有成竹;仿写可使学生笔下生辉;仿写可使学生思维开阔。怯于作文的同学,不妨从仿写开始;对于农村的孩子,不妨从仿写指导,因为看似简单的“仿”,却得云开见月明。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仿写,胸有成竹

  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教又教不好,扔又扔不掉,是我们语文教学最大的难题。

  难在学生怕写,没啥可写;老师怕改,没法去改。学生写的累,写得绞尽脑汁;老师改的累,改的焦头烂额。

  针对这种情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者重视写,多练习;或者重视讲,多指导;或者重视评,多修改,多形式多样。做好这些方面确实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好方法,但这在我们农村中学,理论上讲的通,而实际上成效颇微,甚至无效。

  就自己对作文教学的深切感受,我以为对农村中学的孩子而言,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好方法。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可以“仿”得云开见月明,写作的天空将会朗朗一色,开阔无碍。

  那么如何让学生仿写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仿内容,培养观察能力。

  老师也没必要苦恼范文的寻觅,我以为课本中所选学的篇篇是经典。要求学生认真分析范文,字斟句酌,待烂熟于心后,再重新去写,或复述、缩写扩写、改写续写,或合理选用,适度取舍。学生加上自己的感想,这就是突破、提高。如此训练,待技法娴熟,学生就可以脱离样本,从而创作出具有新意的文章了。

  譬如,学习了《荷塘月色》后,现学现用。让学生写了一篇自己的“荷塘”,结果可喜。真是一样的“荷塘”别样的情怀;或者说别样的“荷塘”一样的情怀。有的学生直接模仿了原文的“月色”内容,还有的模仿了“荷塘”的内容,从而表达了相似的“颇不宁静”之情,作文非常成功。真是“学为耕,文为获”(韩愈)。

  (二)仿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模仿语言,不可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的仿写会形成自己经历与他人经验的统一,进而增强感受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学习了《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后,按计划同样作文,收获微丰。学生的作品很有诗的韵味。不仅在诗行结构上让人称道,而且在思想表现、语言风格上着实让人刮目相看。让我不得不表扬他们的模仿能力,不得不惊叹他们的写作潜力。

  其实仿语言完全可以从一个句子练起,日积月累,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肯定会引起质变。让学生进行仿造练习,答案非常丰富,不仅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同时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例如有这么一个句子:“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学生的仿句:

  (1)山在,水去;水在,船去;船在,人去;人在,思念的她去。

  (2)世在,物去;物在,人去;人在,情去;情在,惜它的心去。

  又如以《一瞬间的美丽》为题,进行的仿练。

  我先说了几句: 流星最美的是它划破长空,即将消逝的那一瞬,蝴蝶最美是它破茧而出,完成蜕变的那一瞬,运动员的辉煌是他冲破终点,取得胜利的那一瞬,足球场上的欢腾是皮球入网人声鼎沸的那一瞬。

  学生:让生命回味这一刻

  目不转睛地盯着大盘,身如木头一动不动,随着数字的飙升,突然一声霹雳:涨啦

  看着梦中的摇奖球悉数落出:中啦!

  急切的丈夫从手术室外听到初生婴儿的哭声:生啦!

  红光溢彩,人声鼎沸,你哄我起,鸳鸯相对:娶啦!

  运动场上,你追我赶,皮球悠地从前锋脚下幽灵般地飞出:进啦! ``````让生命回味这一刻,让岁月铭记这一回。

  将上面的仿句练习给同学们读了之后,大家觉得似曾相识,一回味,原来仿用了电视非常可乐的广告内容。这样仿写,原来还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其实生活处处皆文章,仿写妙笔可生花。

  以这种方式训练,可以说获得了双赢。老师不累 ,学生轻松。学生不再为写作疾首,老师也不会为指导而棘手。老师不用担心学生作文缺少文采了,其实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早已受到了名家才情的浸染,循序渐进,必将文采飞扬。

  (三)仿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学生在阅读时去模仿、借鉴作者的思路,培养自己的写作思路,掌握写文章的“格”。只要按照文体要求进行训练,熟练地掌握每一种文体写作的“格”,写作时就可以借范文之“格”,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轻松地进行表达,平时作文的那种杂乱无章、言之无序的现象也就避免了。

  例如《荷塘月色》的圆形结构;表明情愫,描写景物,再抒发情感的思路,学生都能较灵活地用于行文中,仿写非常成功。

  如此仿写,可以让学生找到写作的喜悦、写作的信心,可以扫除学生写作天空的阴霾,见得到那轮朗朗明月。

  看看那古人,没少仿写。

  如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李白曾两次拟其格调,其《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空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宋代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点化五代时南唐江为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而成千古名句。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脱胎于陆游的“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月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仿写了唐韩渥的《懒起》“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看来,仿写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不能忽视了它。仿写可使学生胸有成竹;仿写可使学生笔下生辉;仿写可使学生思维开阔。

  怯于作文的同学,不妨从仿写开始;对于农村的孩子,不妨从仿写指导,因为看似简单的“仿”,却得云开见月明。

  本文选自核心级教育期刊《学习与实践》。《学习与实践》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武汉市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期刊杂志,国际刊号ISSN:1004-0730;国内刊号CN:42-1005/C。收录情况: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12)、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2012)、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武汉市优秀期刊、cnki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本刊2012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社科综合),2012年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社科综合类),2011年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文章标题:以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为例解析“仿”得云开见月明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1675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