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职业教育变化发展状况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8-07-17 11:46 热度:

   职业教育建设发展不仅仅是对于一些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教学,对于一些其他特长方面的教学管理政策制度也是大家十分中是的一个方面,以下就是有关职业教学方面的一些介绍指导。

职业教育研究杂志征收职业教育类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倡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技术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当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然成为学者、企业家们关注的热点,如何调动企业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促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对近十年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分析,为产教融合实践提供指导,对推动职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综述,职业教育类论文

  一、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研究概况

  为了更全面了解我国产教融合的研究状况,利用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平台,采用篇名检索法对“产教融合”进行检索,结果显示近十年(2007年至2017年)国内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文献共计712篇.关于产教融合的论文记录最早始于2007年,当年学者发表论文仅1篇。2007年至2013年6年间公开发表产教融合论文共计10篇,其中2008、2010、2011年没有检索到以产教融合为主题论文。由此可见,我国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前期不够重视。

  推荐期刊:《职业教育研究》月刊是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主办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型月刊。其办刊宗旨为开展职业教育学术理论与应用研究,推广职业教育研究成果,坚持专业指导与信息服务相结合。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提出“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引发学者热议,国内产教融合研究出现了拐点,当年公开发表论文90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倒逼政府、行业、企业、院校更加重视产教融合问题,学者们也开始深入研究这个问题。2015和2016年两年间,公开发表论文479篇,另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篇。截至2017年6月21日,已发表关于“产教融合”的论文123篇。上述数据表明,产教融合问题已受到高度关注,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一线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基地,更应关注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深入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使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密切联系起来,将学校的“教”与企业的“产”真正融合起来,实现校企双赢,共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研究内容及主要观点

  (一)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研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多见于国家领导人讲话及相关的文件中,主要侧重国家、地方政府如何办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如何办学两个方面的内容。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多次在教育专题会议中强调要推进、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的能力。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同志作了重要指示,他指出:“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李克强总理在会前接见与会代表并讲话,他强调:“要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刘延东副总理在会上讲话指出:“要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1]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先后多次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原副部长鲁昕在多次会议的讲话中,提出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构建并完善产教融合、校企机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2011年,“产教深度合作”首次在国家文件《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意见》(教职成〔2011〕13号)中出现:“按照以服务现代农业为目标……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产教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提高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教改〔2013〕1号)提出“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产教融合概念首次在政府文件中出现。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产教融合、特色办学”。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并明确提出要做好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等工作。以上文件的颁布,为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内涵研究

  主要从三个维度对产教融合内涵进行了探讨:

  一是认为产教融合是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的互动或合作关系。陈年友等人由产教定义延伸出产教融合内涵,认为产教融合就是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即职业院校是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2]。邢辉等人认为产教融合是教育界与产业界为了推动技能养成与发展而进行的资源优势互补的合作活动及合作关系[3]。

  二是认为产教融合是一种“组织形式”或“统一整体”。罗汝珍认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与物质生产、社会服务等行业共同开展生产、服务和教育活动,且形成不同于单纯的教育与产业的另一种组织形式[4]。杨善江认为产教融合是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教育部门和产业部门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以互信和合约的形式在项目合作、技术转移及共同开发、文化共融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共同参与教育,从事社会生产的一种经济教育活动方式[5]。

  三是认为产教融合是一种发展战略。王继元提出产教融合是高校与产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中紧密合作、彼此关照、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一种发展战略[6]。职业教育由产教结合向产教融合迈进,突显了教育与产业、与经济的微妙关系。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与产业的相互合作,形成合力既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又是实现经济稳步、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构建研究

  从动力机制、互动机制、运行机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对产教融合机制进行了探索。在动力、互动机制方面,高飞等人认为产教融合的动力主要来自技术的革新与创新、核心竞争力追求和竞争合作压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四个方面,提出构建产教相互依存、产教共生互融、产教互动共进的互动机制[7]。周丹认为要从转变教学观念、开展校企合作、推行制度管理等方面入手,及时构建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动力机制[8]。潘陆益从宏观角度出发,认为深化产教融合,需构建政策导向机制、法律保障机制、利益平衡机制、经费投入机制等动力机制,促进参与职业教育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与产业深度互动,形成产教一体、良性互动的局面[9]。

  在运行机制方面,陈双秀等人从专业建设入手,提出要构建校企合作定期研讨协商机制、以联盟为平台的人才共育合作机制、常规管理运行机制、产教融合项目纽带运行机制和校企文化融合运行机制[10]。宋向东等人则提出要建立互利共赢的政策引导激励机制、工作室机制、行业协会监督协调管理机制、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发展格局,使职业教育真正为产业发展服务[11]。

  在机制创新方面,毛文学提出创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建产教联盟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机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共赢机制和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长效保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12]。

  杨运鑫等人提出要创建并完善统筹督导、法规保障、激励补偿、多元配置、协调联动和质量评价等机制,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教学与生产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双赢[13]。产教融合机制是“产”与“教”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表现形式,反映了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构建产教融合机制为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保障。

  (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究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王志年指出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提出采取以岗位(群)任职要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设计真实的企业生产情境,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理论实践有机融合等途径,构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14]。

  在课程建设方面,费美扣等人提出重构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15]。在学生素养培育方面,董媛认为要把握好紧密结合校内专业需求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和直接面向外部社会拓展人文素养教育资源“两个方向”,坚持特色发展、学生主体、双向互动“三个原则”,通过开展基于专业特色的人文素养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基于专业特色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构建基于人文素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倡导基于学生社团实践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途径,实现人文素养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共生,素养教育产教融合[16]。

  在就业创业方面,邹德军提出要采用主动孵化式产教融合途径,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17]。在融合模式方面,王丹中总结出“企+校”“行+校”“行+企+校”“政+校”“政+企+校”和“政+行+企+校”六种模式[18]。人才的培养是联接教育与产业合作的枢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最终的目标是要培养符合产业、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紧贴职业教育“五个对接”的标准(即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问题研究

  陶红等人选取广东省职业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对63所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存在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学校安排学生实习人数相对较少、“双师型”教学质量不高、缺乏专门部门统筹与协调和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19]。李春鹏结合广西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产教融合存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趋势不协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适应、高职院校应用技术研发与企业技术革新缺乏协同、企业行业参与产教合作的积极性不强等问题[20]。

  邵甫华以江西高职院校为例,阐述高职教育走产教融合的必要性,指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高职教育与当地产业布局不匹配,学校办学定位不明确,校企合作不深入、不持久,毕业生就业与行业、企业用工需求双向信息发布机制欠缺等问题[21]。杨善江则从职业教育角度出发,指出产教融合存在教育不适应产教需求、外部环境不完善、产教对接不紧密、教师素质不达标、实训条件不足、校企合作不深入和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22]。

  (六)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对策研究

  在产教融合内容方面,傅伟等人提出要结合区域经济,精选产教融合企业,让企业全程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共同推荐学生就业;加强科研和社会服务合作,健全产教融合监管制度和评价机制,促进学校与企业产教深度融合[23]。在教学模式构建方面,张振飞等人提出要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加大组织机构和相关政策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合作办学模式,打造“双师”团队,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和提高企业参与合作的认识,提高校企合作意愿,实现校企互利共赢[24]。

  在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方面,张立华等人提出建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搭建五位一体新平台,组建职业教育联盟,搭建培养服务新载体,深化合作共建新模式,探索专业建设新方法,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拓展合作途径,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25]。在产教融合路径方面,杜俊文提出从外部环境、策略、制度、机制四个层面,构建产教融合的“生态环境”和相关法律法规,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组织结构,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理顺经费保障机制及其与产业对话机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26]。

  三、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一)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存在不足

  1.理论研究成果较多,实证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分析来看,在探讨产教融合问题时,偏重思辩的经验性研究较多,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在机制体制构建、政策法律制定、产教融合的内涵延伸及拓展等中宏观层面,对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问题缺乏深入的调查,经验性总结居多。有部分学者对局部地区产教融合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受调查范围限制,抽样调查所反映的产教融合问题地方差异明显,难以真实反映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真实现状。产教融合研究过程中涉及才培养、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时,多数学者仅停留在事实描述、经验总结层面,缺乏数据支撑,观点缺乏说服力。

  2.对策建议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研究实效性不高针对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问题,现有研究提出了政府政策支持、行业充分协调、资金支持、机制构建、搭建平台等策略。但这些仅仅是影响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外部因素,还需从影响校企深度融合的内部因素去考虑,诸如学校公益办学与企业利益追求关系、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劳动力资源的储备、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学校与企业之间资源的共享等问题都值得深入调查研究,以解决现实问题,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3.比较研究内容较少,经验“拿来主义”现象较多国外发达国家在产教融合实践探索过程中已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国内学者深入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从国内外视角做产教融合比较研究的成果较少,多数学者仅停留在介绍国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将这些举措复制到国内,尚未意识到不同的国情,实践应有所不同。故现有研究缺乏将国外与国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各个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取长补短,将国外产教融合的成功经验“本土化”,以真正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二)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展望

  1.多学科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等多个层面,不同的主体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如何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寻找到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平衡点,加强它们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共同推进产教融合工作值得深入研究。可从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多维度进行研究,使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理论研究成果更加丰富,研究体系更加完善,研究范式更加多元化。

  2.定量研究及实践有待进一步增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社会学领域中常见的两种研究范式,有着各自的优势。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研究过程中已有较多的定性研究成果,因此需更多地从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客观实际出发,通过调查获取更多的数据,防止过多的人为因素,使研究成果更加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针对产教融合出现的问题提出策略,提高研究实效性,真正促使产教深度融合。

  3.比较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教育与产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由原来的计划经济模式转化为市场经济模式,教育模式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在理念、模式、方式方法、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距离,因此需深入研究国外发达国家在产教融合中诸如行业协会的功能及作用、职业标准、政策法律保障等方面的典型做法、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转化为有效措施,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通过借鉴、探索、创新,真正提升产教融合研究的高度与深度,构建完善的产教融合体系。

文章标题:近十年职业教育变化发展状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iye/3881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