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新政策方向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8-03-19 16:23 热度:

   在教学管理建设上来说有很多方面,对于在职业教学的管理建设和新改革发展上都是值得大家要注意的方面。

  文章选自:《职业教育研究》月刊是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主办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型月刊。其办刊宗旨为开展职业教育学术理论与应用研究,推广职业教育研究成果,坚持专业指导与信息服务相结合。

职业教育研究杂志投稿论文

  摘要:不少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却一路飘红,红得有些让人羡慕。但是,在高就业率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隐忧。据了解,许多职校学生的第一份工作是通过学校找到的,做不了多久就由于各种原因画上了句号,然后开始了靠自己找第二份工作的艰辛之旅。职校毕业生就业,是一种“喜忧参半”的就业。

  关键词:教学发展,教学模式,职业教育论文

  一、职校学生就业的现状

  (一)职校学生的优势

  1、职校学生对自己定位合理

  调查显示,当前,某市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较为现实,在择业时较为理性,择业观更加务实。有54.1%的毕业生在就业时优先考虑薪酬和地域因素,其中有33.3%的毕业生对“薪酬与福利”的期望接近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标准。并且面临就业的半数中职生都愿意从企业底层做起,一步一步提高自己。与之相比,只有20.8%的本科生对“薪酬与福利”的期望接近企业对本科毕业生的标准,有62.3%的本科生对“薪酬与福利”的期望远远高于企业的标准。这些数据表明了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时能端正自己的态度,能清楚认识到自身价值,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

  2、职校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核心,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很多学校遵循“一年学基础、一年学专业、一年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十分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紧跟市场,学生毕业后进可升学,退能就业,选择灵活。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在此方面略胜于以理论学习为主的本科生。而企业对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的需要,也正好促进了职校毕业生就业。

  “高职生动手能力强、知识结构更加适合企业需求,到岗后经过系列培训,很快就能成为高级技术人才。”对于高职生走俏,武汉新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克利如是解释。

  由此可见,职校和企业两方面的供需对口,也成为职校毕业生就业优势之一。

  3、职校学生年龄较小,有较强的可塑性

  作为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自然注重企业利润,理所当然的也就注重培训单位用人的成本。职校学生普遍年龄较小,经过培训后能为企业提供更多年限的劳务,并且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能更好的满足企业对工作人员的需要,更好的为企业提供劳务。

  (二)职校学生的劣势

  1、职校学生文社会地位不高

  尽管就业率达95%,我国职业教育仍被称低层次教育。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职业教育无形中被降格为“低层次教育”和“断头教育”。时下很多人认为,既然初中毕业后是打工,中职毕业后同样是打工,而且工作内容和工资水平相差无几,那三年职业教育简直是浪费时间。可见,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并未彻底改变,高就业率背后还有隐忧。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职业教育的隐忧主要体现在社会认同度不高,毕业生社会地位低。河南省某技校学生就曾感慨,即使职业教育就业率再高,也总被认为是“二等教育”,是学生在上不了一本、二本、三本之后的无奈之举。此外,优秀技工工作累、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社会地位也不尽如人意。

  2、职校学生实际操作缺乏理论支持

  社会需求与毕业生自身素质之间的矛盾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主要因素。在新的就业模式中,毕业生能否就业或就业满意程度如何,除学科、层次因素外,就看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如何。

  尽管许多企业对于所需人才提出了动手能力强的要求,但并非忽略员工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的职校毕业生在操作已经熟悉的问题时显得较娴熟,但是面临陌生问题时,由于缺乏理论支持就显得束手无策。如果毕业生在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掌握了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则更容易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毕业生自身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也是关系到其就业是否成功的一个方面。

  3、职校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易满足于现状

  “我们学校有个学生,去一家单位实习第四天就被退回来了,”岛城一所职校的校长说,这名姓王的学生是计算机专业的,他被退回的理由是:在没事的时候拿出手机玩游戏。

  这位校长表示,小王不被用人单位接纳,并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和单位想不到一块儿去。就小王而言,他可能觉得很冤枉,因为他是在本职工作完成后,才玩手机游戏的。而对用人单位来说,他们认为小王眼里没有劳动纪律,不爱岗敬业,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技能再突出也不用。

  根据其他一些报道,不难了解到,令企业不满的,正是现代职校生在敬业精神、挫折忍受力与团队合作意识等职业素养方面存在一定欠缺。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利于就业的观念和行为,在就业后又因高于本科生的就业率而沾沾自喜,易满足于现状,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做起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和尚,从而让用人单位存在一定的担忧。

  二、全方位努力,创就业机会

  (一)学生自身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要求毕业生要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而且对毕业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社科知识也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竞争意识,还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团队合作的精神、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

  作为学生自身,在了解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各种需求后,应首先努力学习完成学业,在具备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同样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其次,全方位培养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精神、团队合作的精神,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再次,给自己增加多方面的就业途径。进人企业并不是唯一途径,不少毕业生有创业的意愿。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也培训出了一批创业人才。如上海商学院毕业生创建的中小企业,有的年销售产值达到了1000万元,有的还安置大学毕业生、吸收下岗工人和残疾人员,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为社会新增了就业岗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教育中探索职业、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培养途径,专门开设创业班,以校园文化点燃学生创业意识。目前,已毕业的学生中有些已经开始了自主创业,并创出了很好的业绩。

  (二)职校教育

  1、专业教育

  在专业设置上必须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合理调整与设置一些社会急需的,与产业结构调整匹配的,具有一定高新技术含量的长短线专业;在培养计划上必须充分重视企业对学生非智力素养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扎实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工程师和工艺师为主的岗位目标,制定特色鲜明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

  打造社会急需的“银领”人才,职业教育教学必须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周济说,今后要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加专业实训时间,建立一支能够适应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配合人事部门开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进入职业院校任教的绿色通道。周济提倡“产学研”结合,他说,行业、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建,能切实加强学校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也能使职业学校成为企业继续教育的基地、员工学习与岗位培训的平台,实现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新华学校的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参考。作为IT教育行业的领航者,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与国内的各大着名IT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以企业的实际用人标准来教育学生,以企业的职业礼仪要求学生,以企业的办公环境服务学生,真正做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但能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能够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提早进入工作状态。所以,基于出色的实操能力和踏实的职业态度,从新华毕业的学生刚到企业就能驾轻就熟地完成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

  新华学校首创的“三梯度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课程结构上,新华将完整的专业课程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基础段、365计划段和TC精英段。在基础段阶段,导入式教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熟手;第二阶段,用时12个月,专业细分,技能强化,培养能手;第三阶段,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辅修学历,并通过大量综合实训,提升实践能力,培养高手。此模式确保学员一步一个阶梯,扎实掌握各学科知识;以全新的模式,实现学员到职员角色的转变;另外在项目中心感受真实的企业氛围,实现学员到职员角色的转变;科学解决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难题。目前,大批新华学子通过两年、三梯度培养模式,不仅掌握了进入热门行业的核心技能,更有很多学子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成就了一份事业。用事实证明,零基础的学子通过科学的教学模式,也能成为自己所在行业的高手。

  职业学院还应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结构,促进学科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的衔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以市场为取向的就业制度改革,要求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向导,主动适时调整结构。调整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类结构刻不容缓,高校要结合管理体制的改革,发挥办学的自主权,结合经济建设需求改革传统学科,开设新专业。在专业设置上调查研究和论证,转变单纯地根据条件、师资开设专业的办学观念。

  提高教育质馈,突出办学特色,进一步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和择业适应性,因此,各类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结合特定的社会需求,形成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改革课程体系和更新课程内容,在搞好理论教育的同时,重视实践性教育环节;注重培养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从而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和择业适应性。

  2、校企合作

  职业学院可以发挥与用人单位的全面合作,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是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的主要“厂家”,用人单位是接收高校毕业生的直接“客户”,供需双方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合作的愿望。学校应该主动同用人单位签订全面合作的协议,优先向协议单位提供毕业生,保证毕业生质量;为合作单位进行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通过定向奖学金解决急需人才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进行科研项目的联合开发;寻求建立实习基地,既给学生创造好的实践机会,又增进双方的了解,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3、创业教育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谢幼琅认为,创业可分为提供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机会型创业和仅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在现有的市场中瓜分份额的生存型创业。创业教育要同时面向机会型和生存型创业,并以生存型创业的受众为主流。因为生存型创业对创业者的教育程度相对要求低,而且创业方向多是低门槛的行业,通过培训和强化,创业教育才能比较容易达到创业目标。

  此外,职业学校还能通过一下方法来促进毕业生就业: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分析当下的宏观就业形势,介绍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与要求,面试技巧与注意事项,择业的要素和优先次序等,通过专题报告会邀请企业人事干部、中介机构经理、优秀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就业、从业、创业的艰苦经历和成功经验等;利用中介机构和媒体推荐,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成功经验、毕业生的特点特长等为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通过实习就业和定单培养提高就业率,根据与企业达成的协议,部分优秀毕业生在实习实训时,实现预就业,通过与有意向性的大型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学习期满,达到毕业标准,到原定企业参加工作。金融危机下,专家建议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职业教育模式,提升自身专业技能,让自己成为具备核心技能的核心人才,才是在职场中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殊性,高职就业率的提高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工作能力和学历水平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影响较大,因此,为了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调整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来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通过对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和加强学科建设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的调整。高职院校只有努力适应和满足市场的需要,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高质量、高效益的向前发展。因此,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把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问题作为事关我国今后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战略高度上加以重视。

文章标题: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新政策方向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iye/3814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