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杂志征稿公共信息传播渠道带动我省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研究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08-02 11:13 热度:

   【摘要】公共传播渠道对于弘扬我们民族经济的全球化影响影响、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振兴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渠道与传递途径,已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广大民众文化精神需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公共传播渠道,来带动我省文化产业项目发展,以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正是本文要探讨的。

  一、公共信息传播渠道带动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研究现状和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宣传部门大力发展公共媒体的传播建设,拓宽国际国内舞台上文化传播渠道,为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观念的急速变化,信息渠道与传递途径的多元化发展与快速增长的广大民众文化精神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为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政协委员运用数据对我们的文化生产力做出了客观的判断—— 世界文化产业份额中,美国43%,亚太地区19%,中国仅占据4%,中国面临的发展形势很严峻。利用好公共传播渠道支持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支持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中央为鼓励各省文化创新,在2011年全国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1890.3亿元,比2010年增长22.5%。

  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要深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以人文本”创造的创意产业。因为只有新的文化创意才能将现有的资源变成知名的文化产品。才能把“熊猫”、“中式传统建筑”、“中国民间剪纸”“中国武术”等创造改变成为风靡全球的动画片《功夫熊猫》。

  二、公共信息传播渠道有哪些?

  (一)报纸

  涉及面广、发行量大,具有公布性和告知性,便于携带、保存。生动性和及时性不如广播和电视。

  (二)杂志

  内容含量大、分类清晰、专门性强、目标性和指向性突出、有史料价值,

  但发行周期长,时效性差。

  (三)传单、图片和招贴

  印刷类的传播媒介,具有不专业、不定期、偶然性强和针对性强的特点。

  (四)广播

  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成本低廉,普及率高。要追求短期内的轰动效应,广播应当是优先选择的媒介。

  (五)电视

  真实感强,结合了图、文、声、色四种因素;同步传送、使人有身临其境的参与感。

  不足之处是传播的内容稍纵即逝,不易保存;制作的设备复杂,制作成本昂贵;不能依靠个人或少数人完成。

  (六)多媒体电脑和计算机互联网络

  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因特网,它把一台台孤立的计算机联成网络,实现了全球信息高速传递和共享。它使人与人的联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而不仅仅是传播。国际互联网是我们传播媒介的最终方向。

  (七)音像出版物

  在公共关信息传播活动中,也常使用如电影、录音、录像、幻灯等印象出版物这种传播媒介。

  (1)电影

  优势在于取材广泛,内容形象、生动;表现手法多样。不足在于成本高,周期长。

  (2)录音和录像

  录像带用处广泛,使用灵活,声情并茂。录音带,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可用于会议重要内容的重复播放,庆典活动和展览活动。

  (3)幻灯片。常用于会议演讲、专题报告、展览说明的辅助手段。在公关活动中,一般不用作主要的传播工具。

  三、如何选择适合带动文化项目发展的公共关系传播媒介

  1.以实现公共信息传播目标为前提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组织,传播目标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选择媒体时,,不能千篇一律。

  2.以满足传播内容为依据

  根据不同的传播内容选择不同的媒介。浅显的内容选择电子传媒,反之选择印刷媒介。信息内容侧重于声音,可选择广播;侧重画面的呈现,可选择电视;内容有一定的隐私性,可选择书信、电话或邮件和内部书刊;内容保密性弱,需广泛宣传,可选择报纸、电视、互联网。内容比较专业,可选择杂志或书籍。

  3.以传播对象实际情况为条件

  四、在公共传播渠道的引导下带动文化项目的发展方法和手段

  文化项目作为文化的载体,广泛存在于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各个领域。为了更好的带动我们城市文化项目的发展和推广,公共传播媒介既要考虑文化项目的流行性推广,也要发挥它“正能量”的塑造作用,因为它不只塑造社会,也被社会塑造。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媒体在公共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批判思考,主张建立纸质媒体、声音媒体、视觉媒体、移动媒体、户外媒体、网络媒体共同作用的立体化的公共信息传播系统。掌握观众的收视心理。从心理上、情感上、认知上去分析不同画面和声音的组合对观众所形成的影响,研究如何让媒体去吸引观众,观众如何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如何引导观众、提升观众。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拿来主义”——结合公共认可进行文化项目融合。

  ·“幸福定义”——石家庄作为网评的幸福城市,公众的多元化理解和心理观察员的客观分析组合,必将引起自身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再”话题。通过公关传播渠道的推广,使人民群众对所在的城市有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发展建设。

  ·“营造社之旅---跟随梁思成、林徽因再访正定菩萨赵州桥”。

  对于传统建筑所赖以存在的自然地理农桑采植的深度挖掘和人文全景展开,结合《中国国家地理》这本销路稳健上涨的专业期刊,开发自驾游、艺术家采风、摄影爱好者“团摄会”交互平台的推广,探寻古建筑之美,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以“知性”开发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

  ·通过寻找“舌尖上的中国”深度项目“一城一吃”,了解我们的饮食文化,冀菜,直隶官府菜,挖掘城市历史、饮食文化内涵、名人典故,关注菜篮子,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城市。

  ·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地区特色的文化项目和产业。如唐山的皮影、蔚县的剪纸、武强的木板年画、辛集的农民画、坝上地区的二人台。

  ·实现“政府支持、市场运作、企业赞助”的文化项目推广良性发展。通过时尚杂志、网络的品牌资讯渗透,借助报纸、电视、时尚杂志、车载媒体、网络等传播渠道,进行文化栏目推广,推广市民文化消费和互动。

  ·引进当代一流艺术策展人。艺术从来都是文化的排头兵,策展人对艺术的深入理解是文化展开和挖掘的基础,跟随策展人的艺术视野去寻找最佳的视角、场景、人物组合,达到新奇、惊人、震撼、实效的效果和情感依赖。

  ·多举办艺术博览会、文博会。多举办艺术博览会、文博会可以有效的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机会和就业机会。如第五届香港国际艺术展展出近千位艺术家的作品,汇集了来自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画廊、机构及媒体参展,曾有外国媒体这样评价到,“香港国际艺术展使得香港逐渐从一个文化沙漠慢慢变为一个文化港口。”艺博会不仅仅是一项艺术品交易的商业活动,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活动。

  ·政府扶持高雅视觉艺术欣赏在媒体的专门栏目访谈,打造个人和栏目品牌。书画频道、高端访谈等栏目可继续深化

  ·利用名人效应,唱戏搭台。找寻我省的文化名人、如赵子龙、魏征等。

  四、在公共传播渠道的引导下带动文化项目发展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数量增加,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密集,文化项目应具有个体化和区域性的特征,专栏节目应从哲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文学、传播学等诸多学科角度对当今社会状态进行观察、描述。各类文化项目信息化的立体推广是我省文化项目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连续性的开放的信息项目对于完善文化项目、品牌树立、彰显城市形象有着特别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美) 简.杰弗里、余丁《向艺术致敬-中美视觉艺术管理》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3

  2.贺志勇 大众媒介作用下的科学传播模式研究[D] 华南师范大学 2005年

  3. 翟杰全 基于公共传播理念的科学普及[J] 科普研究 2010年03期

  4. 张丽萍 新媒介环境下危机传播特性研究[A] 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年

文章标题:社会科学杂志征稿公共信息传播渠道带动我省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iye/2211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