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所属栏目:艺术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03-24 15:33 热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式。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并创造美的特殊艺术活动,是从小培养幼儿审美情感,陶冶幼儿美的情操,引导幼儿身心、志、情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幼儿美育的主要体会。

  摘要:当前,仍有相当一部份幼儿教师把绘画技能训练和机械临摹样画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和重点,往往忽视了对幼儿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这种陈旧的传统幼儿美术教育理念,极大的制约了幼儿对“美”的想象空间、对“美”的感悟能力,使幼儿在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欣赏力方面产生缺失,不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不利于幼儿今后在美术学习方面的迁移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现状存在的原因,并对指导行幼儿美术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幼儿美术,美术教育,现状分析,方法策略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含义

  幼儿美术教育属于普通艺术教育范畴,是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并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即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艺术家,而是适应孩子身心发展需要的、以提高其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教育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科学文化进行保存、承传、改造、创新,从而促进人类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人的培养是教育的中心,任何教育都围绕着这一中心,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对幼儿美术活动性质和发生的认识,只是为教育的有效进行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的前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幼儿造型游戏需要基本造型规则、美的规则的建立和遵守,这些规则的建立、遵守需要教育者的干预和指导,使其逐步上升为培养人的艺术活动、审美教育活动。只有将游戏和教育有效结合,游戏才能成为有教育意义的载体,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美术教育应依据《纲要》精神,在正确理解幼儿艺术教育目标、要求基础上,从教育对象自身特点出发,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工具材料,不断激发幼儿造型欲望,提高幼儿美术兴趣,培养其初步审美能力。其过程是,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借助工具材料、绘画符号、造型手段反映客观现实和自我,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美的规则进行适宜干预和指导,逐步使幼儿建立和遵守美的规则,开启心智、获得美感和创造意识。其宗旨是,以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基本取向,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并为未来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重新审视幼儿美术教育,可以进一步明确幼儿美术教育的性质:第一,幼儿美术教育是操作教育,没有操作就谈不上美术教育,而且幼儿愉悦性、体验性和技能习得都是在操作中获得的;第二,幼儿美术教育是通过游戏的教育,决不是美术学科教学,没有游戏的幼儿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第三,幼儿美术教育是源于美的教育,是简约的审美教育,幼儿表达性和情感性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可以得到提升;第四,幼儿美术教育是基本素质教育,它为幼儿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全面发展,乃至幼儿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

  幼儿美术教育有他自身的特点:第一、其培养目标是帮助幼儿喜欢美术,让他们有较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第二、其判断标准不是幼儿画的像不像,而是看幼儿是否有拟人化的想象能力,是否有新奇的想象、能否运用鲜艳的色彩进行多样搭配、是否有稚气十足的韵味是否有丰富的画面表现等;第三、家庭环境也制约着幼儿美术的表现力,因而家庭应尽量让孩子生活在气氛和谐、较少约束的气氛里,让孩子尽量性情开朗,培养孩子关心周围美妙世界的兴趣;第四、美术教育对其他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帮助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感悟能力、日常生活的处理能力,因而应该把美术教育贯穿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中去。

  三、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及认识误区

  人类最可宝贵的时代是孩童时代,童心无暇、童真可爱、聪慧乖巧、率性不羁。儿童有一种超越具体事物的心理,他们拥有伟大的想象力,他们作画时随心所欲,形状、颜色、构图变化无穷,不受任何限制,表现了儿童特有的质朴、纯真、自然、幼稚的美。

  而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不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所以教学方法和内容必然有着内在的对应性。但我在教学中经常看见教师们进行纯技巧式教学,让孩子们机械模仿,一些家长看自己的孩子在画画时笨手笨脚的样子,显得比孩子还急,看到孩子画出来的画和老师的范画有差别就训斥孩子,用对成人的教育方法教育幼儿,用评价成人绘画作品的标准评价幼儿的作品,这无疑造成幼儿学画心理障碍,摧残幼嫩的童心,挫伤幼儿的绘画兴趣和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偏重对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纲要》中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得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将美育表述为“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可以看出,两者的核心都是“感受和表现”,它们旨在引导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幼儿对美的感受,为幼儿感受美提供机会,在此基础上为幼儿表现美提供必要的技能上的帮助。

  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过分强调了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她们更重视幼儿绘画的方式对不对、形象像不像等,因而形成了美术活动突出技巧训练,孩子“复制”教师作品的局面。幼儿在反复、枯燥的练习、临摹中慢慢失去了感受美术的机会,只能被老师安排着,按老师的意愿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理解,而艺术活动的根髓——感受,特别是幼儿自己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被教师们“挤压”得几乎没有了。(二)教师思想、行为的模式化,影响着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1.重技巧轻想象。

  “花儿朵朵开,蜜蜂采花来,美丽蝴蝶飞来又飞去,小朋友们笑咪咪……”一群天真快乐的幼儿在花丛中念着儿歌,边走边看,悠闲的上着美术课,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场景,然而现实中我们却很少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注入式教学,即老师怎样教,幼儿怎样画,亦步亦趋,不能走样,近似于机械模仿。还过分强调幼儿涂色能力的训练。这种教学只有教师一个人的积极性,而几十个幼儿是被动的,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这种舍本求末的方法压制了孩子们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不利于孩子们自身潜能的发挥。

  2.追求成熟美。

  幼儿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在于要孩子画一幅多么象样的画,而是要激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而现实中,幼儿被要求学画一定要“象”,横要平,竖要直,把画画得“象”与“不象”作为学画的终极目标,这样会导致孩子画画的胆子越来越小,又擦又改,谨小慎微,匠气十足。所以我们应该更新我们的观念,明确幼稚也是一种美,认识幼儿学画的幼稚性和合理性。幼儿手指小肌肉发育得不够完全,画出来的物体形状虽然不准确,但形的“不似”却成全了“神似”,这种离形求神的画法,或者“似与不似”之间的画法,更显得纯真可爱。我们鼓励孩子们认真大胆,顺其自然的画,画出自己的想法,画出自己的心意。

  3.对幼儿的作品要求太死板。

  允许画两朵花就不能画三朵四朵花,否则就得不到好的评价,还要受到批评,还有的老师竟然让尚不能完全控制自己手指小肌肉的小朋友进行大块填色,幼儿画得很累,美术课课堂没有欢乐,没有活力。心理研究表明,幼儿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直观感觉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虽然认识还比较简单,但幼儿阶段已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我们的美术课要顺应幼儿的特点,让幼儿美术活动充满想象,充满活力。

  (三)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影响幼儿个性化成长。

  多年来,幼儿美术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都是有教师根据自身的意愿再稍稍考虑一些幼儿的特点来制订,发展水平不一的幼儿按照一份教学计划进行活动,没有选择的余地和机会。现在看来,它忽视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所有幼儿在美术能力上的发展需要,单一的集体教学不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四)家长对于知识学习的偏见和错误引导,导致美术教育在家园合作和创造性发展中受阻。

  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中,家园合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想要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必须得到家庭的支持和帮助。然而,现今社会尤其是农村幼儿园中,仍有许多家长对于美术教育有着错误的认识,影响着幼儿园和教师对于美术教育发展目标的定位和操作。很多家长认为涂涂画画没有什么用处,还是学习知识,如拼音、计算等等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比较有好处。因此平时教师布置的关于美术方面的需要家园合作的作业,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很好的完成。而且孩子在家庭中也不能有更好的美术氛围,得不到更多的美术修养。

  四、转变教育观念,探索积极的指导策略

  针对当前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一)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知识技能。

  教师必须改变现在单纯的“我教你学”“我画你画”的现状,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操作艺术材料,并在主动参与中去体验、去实践,从而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因此,进一步明确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重视幼儿整体发展——知识技能训练转向幼儿素质、能力、个性的培养、调整教育行为是对幼儿实施美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

  (二)激发兴趣,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

  兴趣是幼儿参与学习的巨大动力,也是幼儿保持活动积极性、主动性的内驱力。兴趣对于幼儿美术教育来说,显得更为重要。3-6岁的幼儿,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活动的主动性主要来源于学习兴趣,因此,幼儿对教育活动是否感兴趣,从而乐于参加,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其发展的前提条件。在一项关于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的调查中,老师们发现许多孩子不爱画画,有的孩子甚至一参与绘画活动就哭,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组织集体绘画活动时,没有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没有遵循幼儿绘画发展的规律,重知识轻体验,重轻情感,挫伤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在组织美术活动时,应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放在首位,可以通过美术欣赏活动,让幼儿欣赏和感知生活中的物体或作品,形成初步的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概念,从而丰富美感经验,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

  每一个幼儿的素质、经验、认知结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提出合适的进度要求,使教学个别化,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按照自己的步调向前发展。可以设计层层递进式的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活动,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发展的平台,使幼儿通过参与活动认同自己、接受自己,在能力提高的同时,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幼儿美术教育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但也要符合幼儿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新生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幼儿美术教育离不开幼儿游戏。美术活动中各种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也只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形成。在游戏中,美术教师为幼儿创设教学情景,师生之间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幼儿是具有情感、个性的学习主体。例如:幼儿学画短竖线,可以组织游戏《小白兔吃青草》,先引导幼儿扮演小白兔,戴上头饰到草地上吃青草,让幼儿观察并感受草的色彩及外形,再结合游戏,让每一个幼儿讲一讲自己感受到的小草的外形,然后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处在这种故事情境中,全心投入,思心观察,大胆表现,使作品各具特点,富有个性,反映了幼儿的不同体验,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也逐渐形成,同时幼儿学习短竖线这一绘画技能也在这种感知——反应——再现——创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掌握,作品成了幼儿情感表达的直接载体。相反,过去那种让幼儿反复临摹和练习的单一方法,幼儿缺乏真实体验,技能掌握很慢,而且容易忘记,缺少创新。

文章标题: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yishu/2032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