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的应有样子:简单的不简单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9-09-26 10:39 热度: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既不能是简单的内容呈现,浅尝辄止,也不能是复杂深刻的有意拔高。 而是应该发现简单知识的深刻意蕴,将深刻的知识简单表述;需要在简单和深刻的边缘,运用更加宏观的视角,激励更加独特的创造,发现更为深层的联系。

  关键词:小学美术;简单;深刻

小学美术教学

  某位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人美版三年级《一张奇特的脸》),一位初中老师听课之后感到有些疑惑: “本课要求采用夸张的手法,是不是要求抓住脸部的特征进行夸张?”小学老师不认同:“学生无法画准五官,怎么进行夸张? ”我不由地想到某些初中老师认为小学的课堂教学涉猎广泛,但是浅尝辄止,而一些小学老师却认为小学课堂本就不应该深刻。于是,中小学“老死不相往来”,以至于,在该简单的时候教得不简单,在该深刻的时候教得不深刻。

  一、简单知识的深刻意蕴

  在这一节课课后,我“抓”住了几位同学,问:“你为什么要学习‘一张奇特的脸’?”学生的回答有,“可以培养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好看的东西都很夸张” “题目就叫做《一张奇特的脸》”,等等,但他们没有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张脸都是富有特征的,在人类的艺术发展史中,人们都在抓住脸部的奇特进行表现,无论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中庄严肃穆的法老,还是旨在驱鬼辟邪的傩面具,或者是重在装饰夸张的京剧脸谱。 不管是达·芬奇的“神秘的微笑”,还是毕加索的正侧面头像的组合,抑或是达利的“独眼人”;不管是学生津津乐道的愤怒的小鸟,还是简到极致的大白,或者是极度夸张的海绵宝宝,艺术家抓住人脸的奇特之处,表达出了客观对象的特征,抒发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可以说, 抓住对象的特征,表现对象的特征,这是艺术表现的普遍规律。

  为什么需要挖掘出简单内容的深刻意蕴?

  因为,建立广泛的联系能够拓展知识再生的空间。这一节课有一个环节耐人寻味。当老师出示教材中两幅学生作品(一幅写实、一幅写意),问学生哪一幅更加奇特时,大部分同学说是写意的作品。但是也有部分同学有相反的答案。在随后的学生作业中,我们也发现孩子们的作品还没有充分拓展开。 学生较多地关注到作品的色彩、形状,而没有在其他的一些方面进行突破, 例如在五官的数量上还没有能够增减。 在表现上还比较注重形式,为夸张而夸张,而没有在内容上、在表情上、在故事上作深入探索。 在表现艺术方面, 注重想象, 而否定了对现实题材的关注。 由此可见,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奇特的美感,体会到奇特是相对而言的, 不同视角的观察都能表现不同的奇特,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

  建立深度联系有利于知识的生成。那么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应该把握怎样的深度呢? 如果我们纵观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发现人物造型类内容一年级有《洗澡》,二年级有《刷牙》《假如我是巨人》,四年级有《快乐的人》《有人脸的器物》,五年级有《画人像》《有特点的人脸》,六年级有《添画人像》,初中有《关注你我他》等等。 由此可见,从平面到立体,从意象到具象,从整体到精细是教材的逻辑轨迹。 而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图形写实阶段到视觉写实阶段之间,所以孩子们表现人脸既要体现意象,又要表现视觉现象。 也只有如此,你才能够发现,哪些学生的造型仅仅是夸张知识的简单运用,哪些奇特的脸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哪些孩子的造型能够体现五官的联系……哪些学生能够超常发挥水平,哪些学生还没有充分投入……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真正的进步。

  二、深刻知识的简单表述

  小学的美术课需要教得这么深吗? 让孩子了解平常中的奇特,他们能懂吗?有必要让孩子学习一定的美术史内容吗? 有些老师不禁会这样质疑。 正巧,这节课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当老师出示一幅喜剧演员的漫画作品,问学生的感受时,几位同学叫了起来:“丑死了。 ” 教师慌不迭地说道:“他丑吗? 这不丑!”孩子们怏怏地放低了手,似乎心有不甘。孩子们不认为奇特的脸是“美”的,加以简单的否定,这难道是一个小问题吗? 这关系到孩子们审美价值观的确立。可是应该怎样让学生理解美和丑的辩证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罗中立笔下《父亲》也是一种美,《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也是一种美呢?我们不妨采用这样的方法, 问一问其他的同学:“你们也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认为小眼睛、大门牙是丑的吗?”通过孩子们的辩论,让他们发现适当夸张脸部的特征,也能形成一种美。 也可以反问学生:“这可是一位著名的喜剧演员,获得过国际大奖,受到了很多影迷的喜爱。 请问,他的五官具有一种怎样的美感? ”从而让学生进行再观察、再思考,体会到幽默夸张的脸也是美的。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美的丰富性,才能让孩子们表现出奇特的美感,而不把它演绎为一种无聊的恶搞。

  三、走在简单和深刻的边缘

  儿童学习在经验和认识的方式上,都呈现出相对 “简单”的特点。 但是,这不是一种纯粹的简单,而是一种相对复杂的简单。 在童年,孩子们会有很多大问题,例如,人是怎么来的?世界为什么是五彩的?如果我们站在成人的角度,会发现很多孩子的有趣现象,例如女孩子的作品常是粉嘟嘟卡通化的,男孩的作品总会带有一点“暴力”色彩。 孩子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 “画”到画里面去。 等到孩子们年龄稍大,孩子们可能会把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 再到孩子们逐渐长大,他们关注的问题可能不再如此“宏观”,不再如此天马行空。 他们也许把童年的问题看成是简单,但是谁说这些简单的问题就不深刻呢? 成人自以为是的深刻就不是简单呢? “苹果为什么不向四面八方飞散”,问题简单吗? 但是,“万有引力”理论还简单吗?

  所以,发现孩子们问题的“深刻”,让孩子们保持对大问题、对原初问题的兴趣,应该是儿童美术教学的独当之任。 毕加索曾经说过:“我用了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 ”就是说在孩子的作品之中,他发现了成人所容易失去的“美”。

  所以在简单和深刻的边缘,有更加宏观的视角,有更加独特的创造,有更为深层的联系。

  让我们再来聆听孩子们在课堂中的声音吧。 一位孩子在点评自己的作业时说:“我表现的是 《天王流血泪》,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男子欺骗了父母,结果天王的眼睛都流出了血泪……”这时,教师不妨说,一张有故事的脸让我们感觉印象如此深刻。一名学生说:“这张作业之所以吸引人, 是因为它很霸气。”教师不妨点评,原来他表现了人物的气质,所以这么有特点。这样的话语,才能把简单的交流演绎为有价值的教育,才是真正听懂了孩子的声音,才能说到他们的心坎上,真正产生教育的意义。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孩子们的美术教育有孩子的特点,它既是简单的,也是深刻的。 如果我们不能辩证思考,囿于一隅,就会丧失儿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

  《小学美术教学的应有样子:简单的不简单》来源:《教育科学论坛教师论文发表期刊》,作者:娄小明。

文章标题:小学美术教学的应有样子:简单的不简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xiaoxue/4094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