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7-03-11 16:21 热度:

   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必须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氛围,英语课堂需要活跃的教学气氛,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创刊于1978年1月,国内刊号:CN31-1122/G4,国际刊号:ISSN1006-4036,邮发代号:4-327。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华东师范大学主办。1996年由外语教学期刊质量检测网络中心评审为“优秀期刊”,2001年1月被国家出版总署授予“质量免检期刊”称号。

  新课程的英语教学中要求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个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必要的条件”。

  1.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教学活动体现英语化

  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尽量用英语进行组织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从第一节课起,笔者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首先解决急用的几句:“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Stand up.”“Sit down,please.”“Listen to me.”“Read after me.”以后每节课坚持循环使用,并逐渐增加句数。碰到学生迟到、进办公室,都会主动运用英语与老师对话:S:Excuse me,May I come in? T:Come in.S:I am sorry!经过日积月累,学生基本听得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觉得听说英语并不难,为培养英语语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上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表情化、动作化。通过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演示说明教学内容,即以姿势说话。如教Listen,我们不妨以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时做倾听动作,反复几次后,只要半握拳手放耳后,学生便心领神会。同样,以双臂合拢轻轻向上抬起,学生便知是whole class齐读,这样节省了教学时间,加大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练习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课后,教师应从语言发展的本身需要出发,以人文关怀的角度,大范围、多层次地创设学习英语的氛围。为此,每天上学、放学进出校门时,要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以英语进行问候。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学生,我总会打招呼:“Hi!” “Good morning(afternoon)!” “How are you?”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外见到我,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2.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合作体现英语化

  和谐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如教学happy birthday to you!时,笔者就了解到当天正有学生生日,便走进课堂边唱歌边为学生的生日祝福,让学生深深感到来自老师的关切之情,与之产生感情共鸣,随即在和谐的情感交流中,让学生懂得要学会为别人祝福,要学会关心身边的亲人、好友。同时进行了birthday cake、birthday candle、birthday noodle等单词的教学,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至于碰到一些节日,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运用英语祝福一番。一天走进教室,欣闻学生为我唱起了生日歌,真的为之感动,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师生情感的和谐体现得淋漓尽致。

  课堂上构建合作、和谐、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注重个体的人文发展,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诸如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作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

  3.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有位老师在执教“Ask the way”一内容时,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还让学生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还有的“Ask the W.C.”,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文章标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xiaoxue/3516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