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品德教学与社会教学如何有效结合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6-09-29 14:25 热度: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人格培养,在学生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发挥这重要作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相辅相成,二者相互促进,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提出建议。

中小学<a href=http://www.sofabiao.com/e/so-142.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德育</a>

  《中小学德育》是由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全面反映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专业期刊,同时作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会刊。本刊致力于为中小学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提供最新的德育改革动向、权威的德育政策指引、新锐的德育研究成果、鲜活的德育实践经验,力争成为中小学德育改革的“风向标”,锐意改革的“排头兵”,德育工作者交流经验、探索德育规律的“大舞台”,引领德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广大德育教师的“参谋部”。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产业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对于小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根据近年来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结合实践经验,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在生动、活泼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中,小学生可以愉快地成长,同时也能够加强对于社会的认识。但是,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特殊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效率不明显的现象,因此,寻找科学的途径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根据最新编制的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其内容以及形式都与学生生活实际十分贴切,能够为课程教学提供科学的指向。但是,从当前小学与品德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其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没有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实施教学。对新教材缺乏足够的研究分析,学生对于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所以,整体教学效率不高。

  其二,教师对该课程教学重视程度较低。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有些照本宣科,对着教材讲课文,或者让学生看看电影、视频就结束课程。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应该让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

  其三,教师所教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新意。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也应该与时俱进。但是,在实际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不少教师没有结合当下社会事例进行教学,而是将一些陈旧的故事重复地讲,虽然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但是不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

  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钻研教材,把握课程目标

  在素质教育下,教师应当以新课标为教学标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材具有指向性与参考作用,所以教师首要的任务是研究教材,只有自身吃透教材的情况下,才能够将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并且,要求教师要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制定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目标,要设计得具体、明确。另外,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除此之外,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贯彻落实。落实教学目标先要保证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施必须有针对性、层次性,然后必须满足小学生学习的要求。换而言之,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在课程的各个阶段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当前《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指出,课程教学的基础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在日常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生活中发现对学生生活富有积极作用的教学内容,同时从中获取学生相关的信息。只有在足够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如此,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课堂中,并且以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比如,在进行《购物有学问》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建立“模拟超市”,并将购物有关的知识融入情境中,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精心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一方面,要求教师实行多种教学模式。小学生处于好奇心非常强烈的阶段,所以对于新鲜事物充满着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注入新思维、新内容、新方法,使学生不断地在新事物中认识到不同的价值。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自由发言”“比赛竞争”等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的时候,学到的知识才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另一方面,注重对于学生的评价。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评价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可供评价的指标。以激励为主要目的,让学生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小学品德与社会属于一门综合性课程,良好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品德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对于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等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进。与此同时,教师要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并进行不断地学习与研究,打造高效率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吴盛华.试论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5,(11):130-131.

  [2]李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6):226-229.

  [3]韩绍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培训,2015,(21):138-139.

文章标题:小学生品德教学与社会教学如何有效结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xiaoxue/3356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