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属栏目:体育科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2 15:00 热度: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就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在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下,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现 学生主体
  1前言
  体育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几年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却是一个“难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其中包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众多的体育教学工作者,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束缚,或者是对学生的“主体性”理解不深,而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是难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更进一步理解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去实现学生的体地位?这些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2分析在体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
  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认识到在实现的过程所出现的一些不良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是严重阻碍当前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绊脚石。
  2.1现象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学生的主体性。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中心,从而使在体育教中,体育教师充当组织者,操作者、控制者的角色。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一直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学。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例如,在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交流仅限于回答教师的提问,而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是非常少,这说明了在体育课堂中学生缺少自主性的活动。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2.2现象二:把学生的“主体性”看成“主观性。
  一些人认为,在实现学生的的“主体性”就是实现学生的“主观性”放手让学生去做,因此在教学中,容易出现那种放任自由的“放羊式”教学。有些一线的体育教师没有经过认真的考虑,深刻的理解,错误地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学生喜欢练什么就让他们练什么,喜欢怎么练就让他们怎么练。”觉得这样做也使学生提高了兴趣,于是教师就“一放到底”,忽略了自己的职责,对学生放任自流。从表面上看学生确实“玩得很高兴”,似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实质上,学生在嘻嘻哈哈的过程中并没有学到什么,下了课后,学生还是一片茫然,不知道这一节课中自己到底有何收获。长此以往,造成学生的体育技能没有得到掌握,素质没有提高,这些现象是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背道而驰的。
  2.3现象三:缺乏师生之间的交往和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对学生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的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就严重缺乏,在体育课堂里往往是“一切行动听指挥”、“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跟教师练习”,据有关调查表明:在传统课堂里有2/3的学生与老师缺乏交流,有1/3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与他们交换意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就像是一个“模板”,试图把学生“制造”成跟模板一的“零件”。由于学生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使本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启迪、探索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的个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觉得体育课枯燥、呆板。学习主动性、创造性降低。这种精雕细刻,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是与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的。
  3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建议
  3.1教师要改变观念,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纠正以“教”为中心的观念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由被动的、静态的学习转变到主动的、动态的学习,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教师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唯一主体的思想。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权利。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运动实践主体的独立自主性,使学生主体的地位得以实现。
  3.2深入理解学生主体性的体育教学原则
  学生主体性教学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应该根据学生主体的需要和特点来合理安排;学生主体应该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面,体育教师的“教”的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学”的活动而安排和设计的。更重要于,体育教学是在运动实践中进行的,每个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身体练习的顺利完成,都要靠每个学生主动自觉行为,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作为体育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与准备,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要学、练、问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要注意把握时机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解决问题,掌握体育学习的方法,同时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3.3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自主性的主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一切活动不能由别人代替,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练习,而不是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要使学生能在教学中感觉到必须对所学的内容做出选择和判定。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学会”到“会用”的转变,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就不应该过多的束缚学生,应该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去活动,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
  在教学中,教师把动作方法传授给学生后,就应该让学生在自我锻炼中提高。这样可使学生变被动主动,从而产生浓厚兴趣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不是教师说什么做什么,被动接受,因而没有了个性和创造性。例如:在篮球传球教学中,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我不是先示范后讲解动作方法,而是先在课堂中设置了一个传球游戏,然后提出三个问题:(1)如何才能快速传接球?(2)如何准确的把传到接球者的手里?(3)如何更好的接到来球?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再投入于课堂学习,结果课后学生的反映很好。学生主体地位一旦得以实现,学生把握技能的热情会得到充分的调动。
  体育教师应该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指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去认同学习内容,体验学习过程,领悟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认同→体验→领悟”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能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习活动形成有机联系,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自主性。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甚至还会悟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内化,并促进学生熟悉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3.4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体育教学中反复强调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实质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主观能动性“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形式。它的具体涵义是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过程,认真投入体育活动能够自我激发身心全部潜能,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在教学中假如学生能主动配合教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会使得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所以,体育教师若能让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过程,就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亦能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些项目感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所以要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就必须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入手,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发挥个人特长,教出特色,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贯穿课堂始终,在课堂上努力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例如:学生不大喜欢耐久跑,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反复绕着田径场跑道跑,学生是不太情愿的。我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喜爱的球类、游戏、比赛等形式同样可以达到锻炼目的,也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越野跑、定时跑、定距离跑等形式进行。当然,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应注意选择新颖多样、富有趣味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学生练而不厌,学而不倦。这样做既可以使每个学生找到了切合自己实际的方法进行练习,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5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的产生在于思维的活跃性,而学生思维的活跃有赖于学生身心的积极参与,这就必须建立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所以教师应做到:(1)在教学中要善待学生质疑,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2)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教育他们不要轻信盲从。例如,在准备活动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轮流担任值日生,让他创编游戏和徒手操,然后带领其他的同学进行准备活动。我及时给予引导和指导,这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从而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
  3.6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体育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师应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艺术性地创新设计课的教学过程,重视和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积极、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形成“相互学习、相互渗透、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交往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4小结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教师要从关注教材、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认识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刘平江.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真正主体。体育教学,2002年第2期
  
  [2]郜立春.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思考与实践。体育教学,2002年第5期
  
  [3]袁端堂对“自主学习”教学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3.1
  
  [4]李大春主编.中小学体育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5月
  
  [5]余跃忠.浅议好课的教学评价[J]体育教学2003.4
  
  [6]唐威.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体育教学中真正主体。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第3期
  
  [7]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5月

文章标题: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tiyu/33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