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下的科技创新实践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日期:2020-07-06 16:09 热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教师创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为此,笔者尝试将课堂搬到户外,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实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地理核心素养下的科技创新实践

  一、解读课标,确定科技创新实践目标

  新课标高二地理选修6第二章提到:本章学习目标为“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结合周边生活实践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教材第一节则讲到水体的生物进化(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同化、氧化、分解)作用。笔者将两者内容整合,并结合学校所在地嘉峪关市东湖、讨赖河水污染现象,以及嘉峪关市通过引进“生态浮岛”净化水质的事实,将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目标确定为:嘉峪关生态浮岛之谜的探究。

  二、结合周边资源,确定考察地点及路线,制订科技实践方案

  嘉峪关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自然条件较差,属严重缺水地区。近些年来,通过人工措施兴建了很多湖泊,但在水域面积增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水体污染现象,其中,水域面积最大的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最为明显。因此,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成为野外实践的1号地点,主要用于水体污染问题的发现;2019年春季开始,嘉峪关市园林局在讨赖河生态园投放了大量水生植物形成的生态浮岛,其距离学校较近,步行10分钟可到,因此确定讨赖河生态园作为野外实践的2号地点,也是本次探究活动的主要实践地点,用于观察生态浮岛水生生物样品和园林局工作人员的访谈调研;我们将最终的实践地点放在学校,即酒钢三中生物实验室——3号地点,用于生态浮岛探究结果的验证。

  三、通过地理核心素养解读,实施科技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前,笔者先制订了核心素养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制订考察方案,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分别对东湖景区、讨赖河生态园、酒钢三中新校区的气候、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地形地貌、植被、土壤岩性等进行描述和进一步分析,以提高其区域认知能力。形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们是以一个整体而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在其分析过程中,还为他们提供了嘉峪关市平均海拔、多年平均气温、降水数据、河长制公示牌数据、水文水系特征等资料。学生地理实践力体现在用什么方法去探究生态浮岛之谜。本次实践活动主要通过野外考察法观察东湖水体污染、讨赖河生态园的生态浮岛水生植物样品;通过网络资源调查法了解水体污染类型;通过访谈调查法对地理教师、园林局工作人员进行采访,了解水体富营养化及嘉峪关市兴建生态浮岛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实验探究法对生态浮岛净化水质的事实进行验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得到提升。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学生加深了生态浮岛对水体净化作用的了解,认识到人类活动会破坏自然环境,而通过有效途径也可以改造自然,提升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催生了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实现了人地协调观的培养。通过对核心素养的解读,科技实践活动具体实施步骤如下:实践点1:东湖生态旅游景区,设计如下问题:东湖的水体是否清澈?观察水体污染的表现。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如何改善水体富营养化?如何撰写活动日志?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发现东湖水体边缘出现杂质和泡沫,引发对水体污染的思考;通过网络查找资源,了解水体富营养化;通过采访地理教师,加深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认识,引出对嘉峪关生态浮岛的探究,并撰写探究日志。目标达成: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点2:讨赖河生态园,设计如下问题:什么是生态浮岛?主要有哪些水生植物?嘉峪关市园林绿化部门发展生态浮岛的措施和意义是什么?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学生活动:近距离观察生态浮岛的生长及水生植物的类型;通过采访嘉峪关市园林绿化局工作人员,了解嘉峪关市投放生态浮岛的过程、意义及今后的发展举措。目标达成: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实践点3:酒钢三中生物实验室,设计如下问题:生态浮岛是如何净化水质的?通过生物实验验证水生植物可以净化水质、吸附污染物的结论。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生态浮岛净水能力对比检测”实验,对含有水生生物水体、普通水体分别进行pH值检测、吸光度检测,检验生态浮岛净化水质的效果,并提出学校校园水体净化的设想。目标达成: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地理核心素养下的科技创新实践》来源:《甘肃教育》,作者:晓巍 阮海红

文章标题:地理核心素养下的科技创新实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shu/4314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