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杂志投稿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日期:2015-05-21 17:55 热度:

   摘 要: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全国自上而下掀起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浪潮。作为最富有创造精神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大学生群体,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计。本文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入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力争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管理世界杂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当尽量减少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不良因素,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计,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明确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规范了我们国家、 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

  第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目标,是立足于国家层面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我们曾经把这个共同价值追求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述为独立、解放、繁荣、幸福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各项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目标,这个最新目标从价值追求角度来说就是要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即国富民强,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目标,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重要物质基础。民主是现代人类社会的必备条件,我们所追求的民主是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政治保障。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和谐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道家思想,在当代体现为教育、劳动、医疗、养老、居住等条件的大幅提高,是维持社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第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价值追求。我们党自成立起,就把自由、民主、平等写到自己的旗帜上,从革命战争的年代到新中国建设的年代,再到改革开放的年代,一直以来都在为实现该追求而不懈努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十八大报告则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我党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价值追求。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是人类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的核心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是不断实现实质的平等,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每个人都依法享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大型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正义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是国家、社会应然的基本价值理念。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第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是立足公民层面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对全体公民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尤其是面临当前分配方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面临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面临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形成主流的价值观,把公民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成为当前我国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在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的基础上,为了应对当前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需要,从公民层面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是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爱国同社会主义制度是紧密相连的,要求全体国民振兴中华、报效祖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敬业是人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有强烈的事业心,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勤勉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无怨无悔;有旺盛的进取意识,不断创新,精益求精;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忘我工作。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们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是人类社会自古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它强调诚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亲近和睦,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要求我们谦敬礼让、帮扶互助;志同道合、携手奋进;珍惜资源、关爱自然。

  二、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情况

  第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化、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来自西方的文化思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通过各种途径渗透进来,形成了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相互交流与碰撞。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评价标准出现了小部分的混乱,尤其是个别利益群体用利己的道德评价标准来衡量一切行为,造成了个人道德行为与社会或他人道德评价标准的冲突。社会变革使得传统的道德体系受到强烈的冲击,原有的道德体系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行为的约束作用逐渐减弱,而新的道德体系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还不完善,影响了部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第二,相关教育体制不够完善,教学改革进程相对滞后。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但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存在。首先,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在教学中始终以自己为中心,坚持灌输为主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当成教育的客体、对象和容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部分教师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如讲授内容使用陈旧案例,理论挖掘过深,造成教学内容空洞、乏味、枯燥,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学生对两课学习的厌烦情绪,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热情和认同感。

  第三,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分依赖两课,其他环节缺乏配合。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学校包括我校在内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过分依赖两课来完成,虽然两课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但这并不代表所有工作都是由两课来完成,如果缺乏其他方面如学工部门、家庭甚至社会有力配合,最终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三、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分析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进学校,更要进课堂,进入大学的各个方面。仅仅在学校层面进行宣传是不够的,光靠拉横幅、贴海报、读新闻这样的方式不足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尤其是对新生,应当拿出充足的课时专题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学工团委等部门应积极配合,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更好的环境。

  第二、尽快转变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模式,要贴合大学生实际情况。大学的思想政治课是学校进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标准高深、内容抽象等问题,如有的教师在给高职学生上政治课时,就像作报告一样理论挖掘太深案例分析太少,大幅超过高职学生的接受水平,导致教学效果差。部分同学思想活跃,易受社会影响,按老一套的方式去讲牺牲奉献,去讲董存瑞黄继光,很难被当代大学生接受。

  所以我们需要立即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首先要紧密联系当前社会实际,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问题,将传统的政治或德育理论引入其中进行分析,增强课堂吸引力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从讲出来到听进去的转变;其次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应当从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当代大学生相比以前接触社会更早更广,但明辨是非的判断力不强,应当在教学中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针对较普遍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把握住大学生价值观树立的正确方向;加强大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参与性,传统的教学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对于当代的大学生不能把他们当成教育的客体,会引大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应当把他们当成教育的主体,引导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学会做人做事,让他们自己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感悟。

  第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光靠学校,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在调研中笔者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在依靠学校,而其他方面显得较为薄弱。

  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本来家庭和父母应当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完全不管子女的教育,将子女交给老人不闻不问;有的父母仅关注子女的学业而轻视德育,甚至还向子女灌输一些完全相反的概念;有的父母自身就有如赌博、酗酒等问题,对子女也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家庭、父母应当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中发挥相应作用,父母要能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在家庭中树立榜样,对子女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社会应当为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各个方面都应当弘扬主旋律。如何更好的做到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弘扬主旋律,对我们来说是一项重大的课题,目前很多学者提出要整顿互联网和影视媒体,把一切负面的、不利的因素清除干净。笔者认为,弘扬主旋律不能靠光靠“堵”,还要靠“疏”。如对于影视作品,大量的大学生更乐于去接受来自韩国、日本、美国等地的影视作品,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想方设法的去限制引进,而是结合我们的传统文化,结合我们自身的特点,多去制作高水平的、正能量的、主旋律的影视作品。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堵”不仅效果差甚至还会引起负面效应,而“疏”是一种引导,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要通过这种引导让大学生形成自身的“免疫力”,而不是去创造“无菌间”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郭建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路径与机制研究 [J].江苏社会科学.2014(2)

  [2]焦凤梅.社会思潮对高校的影响研究评析[J]. 北京教育(德育). 2011(03)

  [3]陈曦.21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的述评[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16)

  [4]陈刚,杨建平.浅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对怀化学院问卷调查结果分析[J]. 今日南国(中旬刊). 2010(09)

  [5]李岩,曾维伦. 网络阅读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作者简介:贺霄,1980年8月,湖北宜昌人,硕士,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教育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法律。

  何应先,1984年11月,湖北宜昌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文章标题:管理世界杂志投稿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shu/2683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