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三线城市绵阳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0-04-24 09:44 热度:

   从1964年开始,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展了一场以调整工业布局、加强国防为主要目的的经济建设,史称“三线建设”。绵阳地区为三线建设的主要部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数以万计的知识分子奔赴绵阳,投入三线建设大会战中。绵阳三线建设的教育事业服务于经济建设,为当时绵阳三线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丰富了绵阳地区的文化服务,是三线建设的有力支撑。新建的各大厂矿企业为了解决职工子女教育问题以及满足三线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纷纷以“企企办学”的模式开办了各类型、各阶段的学校,助力于企业发展和人才的扩增。

教育对三线城市绵阳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一、教育对人力资本的优化

  三线建设前夕,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六岁以上人口为2624094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的有4149人,占六岁以上人口的0.16%;高中(含中专)学历的有28298人,占六岁以上人口的1.08%;初中学历的有97116人,占六岁以上人口的3.7%;小学学历的有807424人,占六岁以上人口的30.76%;文盲1687107人,占六岁以上人口的64.3%。由此可以看出,到1964年前在三线建设开始之前,绵阳基础教育虽然相比建国有提高,但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文盲的数量占了总人数的绝大多数。

  当时工矿企业的职工文化程度也普遍偏低,根据当时的新华内燃机厂的数据来看,在建厂初期,职工的文化素质很低。1956年初统计,初小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职工总数的70%,其中文盲占40%。1956年,举办了职工业余学校,开展以扫盲为主的教学活动。入学人数:职工84人,占职工总数的70%;家属46人,共130人,编了五个班。通过一年的教学,基本扫除了文盲,初步改变了职工的文化结构。党中央发出“工厂办学校”的号召后,于1959年开办了红砖学校,把政治、技术、文化三者学习融为一体。从1956年6月开始又举办了文化学习班。新华内燃机厂内部进行职业教育和扫盲运动主要针对本厂的职工和家属。这正好说明,当时工厂发展在人才上的制约。

  为了提高国民素质,解决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除了工厂办学外,绵阳地方也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例如,基础教育中的小学教育。三线建设刚开始的时候。1965年,绵阳各类小学达到9326所,学生49.57万人。其中,农村普遍办起的耕读小学4408所,占总数的47%,耕读小学学生11.51万人,占学生总数的23.3%。从1977年开始,提出“读小学不出队”的口号儿。各村社又一次大办民办小学,1975年小学发展到5050所,学生人数74.49万人,其中民办41.67万人,其他部门1.32万人。

  在三线建设时期,职业中学也有所发展,绵阳三中的建设就如此。1975年三中学校面积达到6.6亩,学校共16个班,学生达到800余人。土地面积除修教学大楼和办公用房外,学生活动场地也很少,上体育课和锻炼均有困难。此外,还有学校教师生活用房,无地可修。于是,三中向绵阳县计委申请将校门左侧公产平房,三间面积104平方米的范围用作教学使用。而在此之间,由于三中的扩建,已于8月申请征用城郊公社农场一队土地4亩,并于9月2日得到绵阳县计划委员会的审批同意。前者是请求拨给公产房,后者是申请占用农村公社用地。1984年绵阳三中改办为四川省绵阳职业中学。据1985年统计绵阳已有职农业中学四所,设有职业班的普通中学两所,开设蚕丝财会农技工艺美术家用电器维修幼儿师范无线电近十个专业,在校学生678人,占全市高中学生的17%。

  四川省绵阳水利电力学校的前身是1964年8月创办的四川省绵阳地区农业水电职业学校,1965年5月,绵阳地区水电职业学校同绵阳地区农业水电职业学校合并,合并后定为四川绵阳地区水利电力职业学校。该校开办的当年,招应届初中毕业生100人,开机电排灌专业,学制三年,实行半工半读。1965年下期,该校在校学生已达600人,班级12个,教职工49人。1972年复校到1976年,该校共招收四届工农兵学员,计17班,758人,开水电工程和农村电气化、农机修理三个专业。1977年修复招生,定学制为三年,开水电站及电力网、水工建筑两个专业,至1979年,该校共招三届11班429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绵阳的教育事业又有新发展,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市每千人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比较。大学(含大专)由1982年的千分之三点九增加到1990年的千分之八点八五,高中(含中专)由千分之三十四点二三增加到千分之五十二点零五,初中由千分之一百四十一九增加到千分之二百一十七点一四,小学由千分之四百零一点六九增加到千分之四百三十一点八七。各种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都有增加[1]。

  二、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

  从1982年11月起,对1968年至1980年入新华内燃机厂的高初中程度的职工进行初中文化补课教育,采用短期脱产轮训,举办业余学习班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经市主管局统考获得合格证的145人,占应参加补课人数的48%。1984年4月又开展初级技术工人的技术培训,按工种分专业编成8个业余学习班。技术理论经四川省机械厅统考,技术操作经绵阳市农机局统考,两项考试均及格,从而获得合格证的144人,占应培人数的89%。根据机械工业部(85)机教字77号文件精神,于1986年7月对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应培训36人,通过四川省机械厅统考获得专业合格证的26人,占72%。1986年3月,对参与评定技师的中高级技术工人进行技术理论培训,经绵阳市农机局统考评定,技师6人,助理技师19人,对招收的新学工都要进行入厂教育。技术工人除了厂里组织培训外,还经常派出外地,外厂举办的技术培训班学习对口专业知识和新技术,以提高技工的素质。从1986年到1989年共502人次,其中培训高级技工13人。在职职工大中专教育从1972年9月推荐工农兵大学生开始,根据工厂需要,逐年输送,到1989年,共培训大专生37人,中专生11人,其中1979年自办大班毕业的5人,自学参加国家举办的高等教育考试获得毕业证的4人[2]。

  1965年,经绵阳县人民政府批准开办了半工半读技工学校,招收一个班,有56名学生,均是高小文化程度,3月1日正式开学,半天学习,半天参加生产劳动,学制四年,其中25人在1967年转入生产岗位,24人于1969年3月毕业分配到各车间。1976年,四川省农机局确定在厂开办锦江油嘴油泵厂技工学校新华技工班。于1976年初招生98人,5月7日开学,学制两年,分铸造机、加两个专业。第二期招生99人,分机加工、钳工两个专业于1977年6月30日开学。第三期招生100名,于1979年1月开学。1979年,经四川省革委批准,将学校名称改为绵阳地区新华农机厂技工学校。学校成立初期只有教职工5人,逐步发展到14人,其中专职教师11人。1980年底第三期学生毕业分配后,由于经费困难,学校停办,机构撤销,教师队伍解散。1984年,绵阳市机械电子工业局召集18家市属农机企、事业单位集资筹办了绵阳市机械电子技工学校。1986年7月20日,市机械电子工业局与四川矿山机器厂协议,将绵阳机械电子技工学校与四川矿山机器厂技工学校合并,校址由绵阳迁往江油,生源仍有各集资股东单位按入股的份额输送。

  1969年9月26日,绵阳专区文教局生产办公室发布了一条公文,名为关于六七年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分配计划请示报告的批示。这条批示明确让国营893厂、建工部一局、103工程处、江油水泥厂、江油矿山机械厂、国营132厂、绵阳县丝厂进行抄送,意味着这些工矿企业要落实分配任务。在分配任务中指出,毕业生必须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工矿,面向基层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方针,重点应放在边远山区县。绵阳地区的九洲师范学校,1969年共有中幼师毕业生651名,分配到边远山区县等439名毕业生占总数的66%。分配到省属以上厂矿的35名,约占毕业生总数的5%,除此以外,在实际分配中,需适应照顾各县急需,由绵阳专区统一分配。因此从三台、盐亭、射洪、江油、绵阳、遂宁等县的毕业生中抽调了126名约占总数的19%支援山区县和1969年毕业生太少的个别县,以及在我区的个别中央,省属厂矿[3]。

  三、教育对生产影响的相对滞后性

  在三线建设期间,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人才。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个时期,知识分子大多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当时,许多毕业生到农村去插队,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束,大量的知识青年返城,用自己的知识和文化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在绵阳地区,许多三线建设的企业职工都有过此种经历。长虹退休职工刘某本人回忆,经历了上山下乡后回到长虹工作,曾就读于长虹子弟校,毕业去农村插队,八十年代后期再返回绵阳就职于长虹企业。由此可以看出,在三线建设时期,文化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的经济发展有延迟效应,这与当时时代背景相关。但其培养的建设人才对当时和对以后有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绵阳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绵阳市志[Z].绵阳,2007(12):213-215.

  [2] 绵阳市新华内燃机厂厂志1950-1989[Z].绵阳,1990(7):142-144.

  [3] 绵阳市涪城区文教局文书档案131-01-0121-005.

  《教育对三线城市绵阳的经济和社会作用》来源:《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作者:吴丹杨

文章标题:教育对三线城市绵阳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4254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