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9-10-23 10:14 热度:

   摘 要:中职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其语文应用能力、自觉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赋予阅读新的教育功效。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课本

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

  1 向学生说明阅读语文课本的重要性

  阅读是一个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的过程,是一种基本的信息技能,这种技能是语文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语文阅读是通过课本上的书面语言获得信息,领会意义,从中获取思想精髓的过程,能提升学生对文字的读解能力。目前,有些教师和学生认为阅读语文课本并不重要,只要听好课、按要求做好练习与作业或多看一些课外读物就可以学好语文了。笔者认为这个观点不正确。阅读语文课本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可开阔视野,开发智力,提高学习成绩。课本是教师讲课的重要依据,如果学生学会了阅读语文课本,就等于掌握了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的语文知识领域进军。阅读语文课本既是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过程,又是系统整理知识、科学运用知识和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

  2 让学生知道阅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2.1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阅读能读出生活中的美阅读是搜集与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不仅能提高表达能力、写作水平,还能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因为阅读就是读者和作者间的对话,多读课本中的名家名篇,就是跟名师大家对话,无形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化。

  3 让学生体会到阅读语文课本带来的喜悦感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通过认真思考终于解决一个对他们来说是新奇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时,就会体验到成功感。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就会产生再次体验的愿望。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哪怕获得一点点的小成功,教师都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作为语文教师,可在每节课前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当学生完成这些练习后,他们就会看到自己的力量,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对阅读语文课本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可给予适当的表扬。当学生阅读语文课本后仍不能完成这些练习时,教师也应该对他们已经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否则会挫伤其阅读语文课本的积极性。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所提的要求要高一点;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所提的要求要低一些。有些学生在阅读语文课本时确实存在困难,教师要悉心加以指导,慢慢培养其阅读语文课本的兴趣。比如,学生在阅读语文课本时,有些字、词、句、篇等不理解,教师可通过让他们查字典来弄懂字的发音、词的含义,认真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文章的结构等,使学生完全明白。

  4 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本时感受语文的美

  语文课本中的字、词、句、篇等处处给人美的感受。在学生阅读语文课本时,引导其挖掘课本中的美学因素,充分认识汉语的文字美、用词的恰当美、语言的简练美等。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这样描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课上,教师提问:可否用“照”替代“泻”,用“升”替代“浮”呢?学生阅读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并明确:“照”字直白、范围窄,不能与“流水”相对应,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泛,淡而无味,失去和谐感。一个“泻”字,月辉照耀一泻无余之景,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寂静幽美,营造出一个静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雾的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情境呼之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在阅读语文课本时,要善于发现语文美,欣赏语文美,培养阅读语文课本的兴趣。

  5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语文课本的方法,慢慢对阅读语文课本产生兴趣

  阅读语文课本进行预习或复习时,应该采用边看、边记、边思考、边做笔记的方法。看书是感知材料的重要方式,不同的阅读有不同的要求。预习时要领会新知识,对遇到的已遗忘的旧知识及时复习,为听课创造良好条件。课后复习时,要回忆课堂上教师讲过的内容,比较课本内容与教师讲授内容的异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阅读时要善于思考,领会知识间的联系。在阅读、回忆、思索的过程中,都要做笔记(做笔记的方式有提纲式、提要式、批注式、批驳式、补充式、质疑式等),这样不但可以集中注意力,提升思考效率,而且有助于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还要求学生做一些练习,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听课时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率。

  5.1 巧设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阅读课的导语对于阅读一篇文章起着画龙点晴的作用,好的导语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如在讲授老舍的《我的母亲》时,首先请两名学生在课前演讲中介绍自己的妈妈,说说自己与妈妈之间发生的感人的事。然后导入新课: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人人都爱自己的母亲,更被自己的母亲所牵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回忆母亲的散文,语言质朴,情真意切,母亲虽然物质上一贫如洗,但她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一世。今天,让我们认识老舍的母亲到底是怎样一位母亲,请大家认真阅读《我的母亲》。精心设计的导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5.2 巧妙设问巧妙设置疑问,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授《沁园春·长沙》时,当读到“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提问:同学们,这里是否能读出伟人的内在气质?到底又是谁能主沉浮呢?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并积极探讨。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日益浓厚。

  5.3 巧用考试比较、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因此,针对每次测试时基础部分的字音、字形、标点、病句等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时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并将平时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上述试题中的得分情况进行评析,激发学生阅读语文课本的兴趣。

  6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文知识对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

  语文的用途非常广泛,是学习一切学科的助手和工具,学不好语文就会影响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也会影响工作能力和水平。比如,写病历、讲普通话、与人沟通、写就业推荐表、写简历、发信息、写信、做广告、写通知等,都要用到语文知识。当学生正确认识语文的作用和学习的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对语文的需要,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因此,在学生学习新内容时,教师要多提供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比如人物的出生年代、主要作品、主要贡献、有关事迹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学习语文的作用与意义,不断提高阅读语文课本的积极性、自觉性。

  7 要认识到学生阅读语文课本兴趣培养的长期性

  培养学生阅读课本能力任重而道远,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树立大局观,长期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能力训练,坚持“以学生为本”,创设和谐愉悦的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学生阅读语文课本的兴趣可能是短暂、不稳定的。因此,教师要总结经验,不断引导,使其短暂、不稳定的兴趣逐步转变成稳定的兴趣。同时,中职语文教师还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感受,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课本能力和语文水平,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赋予阅读新的教育功效。

  《论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作者:梁 丽。

文章标题:论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4110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