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2 11:40 热度:

  摘要: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此话仍有现实意义。面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高分“软骨”的孩子难以担当民族振兴的重任。因此我们不能片面理解体育,而是要坚定有力地推进体育,把身体好确立为素质教育的第一目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教育网络,让学生不仅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还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这才是保证学生体质健康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学生体能素质下降危害原因对策
  一、近年来,尽管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身体形态指标增长,但肺活量水平、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平均超过50%,高中生超过60%(其中高三学生66%);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一倍。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论文通过对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危害及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学生体能素质下降
  2000年与1995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和力量等素质均出现全面下降,除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各方面素质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00年学生的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是在1995年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较大幅度下降;而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包括下肢爆发力、男子臂肌力和女子腰腹肌力)则是在1995年比1985年略有提高的基础上,2000年又重新出现下降。
  (一)2000年与1995年相比,反映学生柔韧素质的立位体前屈指标水平,7~12岁的小学生平均下降0.4厘米,13~18岁的中学生平均下降1.8厘米,19~22岁的大学生平均下降2.5厘米,其下降幅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大。
  (二)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指标水平,除乡村男生有三个年龄组(16岁、17岁、18岁)有所提高外,其余各年龄组均成下降趋势,其中7~12岁的小学生平均下降1.85厘米;13~18岁的中学生平均下降1.75厘米;19~22岁的大学生平均下降2.3厘米。
  (三)反映上肢力量的斜身引体(7~12岁男生)、引体向上(13~22岁男生)及反映腰腹肌力量的仰卧起坐(女生)等指标水平与1995年相比,7~12岁小学男生斜身引体向上平均下降2.1次;13~18岁中学男生、19~22岁大学男生的引体向上分别平均下降2.1次和1.9次;7~12岁小学女生、13~18岁中学女生、19~22岁大学女生的1分钟仰卧起坐分别平均下降2.6次、1.2次和0.7次。
  (四)反映耐力素质的50米×8往返跑(7~12岁男女生)、800米跑(13~22岁女生)、1000米(13~22岁男生)指标的水平,与1995年相比,7~12岁小学男、女生50米×8往返跑分别平均下降6.2秒,13~18岁中学男、女生1000米、800米跑分别平均下降9.6秒和12.6秒;19~22岁大学男、女生1000米、800米跑分别平均下降20.0秒和15.1秒。
  (五)2000年,学生的肺活量在1995年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又有所下降。男女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1995年比较亦出现下降。
  三、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危害
  (一)中学阶段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下降,为他们未来五六十年的身体状况埋下了不良的伏笔,甚至直接造成现阶段身体的超负荷。近年来,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猝死事件时有发生就是一个例证。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各个器官正逐渐发育成熟,从身体到性情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个时候,如果不给予他们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他们一生的健康将被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二)中学生从升学到工作,竞争压力逐步升级,要在这样的环境下长久立足,仅有知识和智慧是不够的,强健的体魄是基础。对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未来的体力劳动相对减少,但精神压力却远远超出了父辈,他们要想在未来的社会中站稳脚跟,没有坚强的精神是很难实现的。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息息相关,生理的“亚健康”会使人感到力不从心,从而诱发心理的“亚健康”,而心理的“亚健康”是现代很多疾病的病因。
  (三)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英阶层的竞争力,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在学生时期属于成绩优异者。如果在学生时期他们只专注于学习而忽视了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培育,那么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身体本钱去应对竞争必然会被画上一个问号;而即使进入了核心竞争阶层,学生时代身体锻炼亏欠所带来的后遗症也会让他们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四)在未来国际化和合作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团结协作这一素质显得越发重要。这一代中国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从整体性格上更加自我。如果在学生时代、在性格仍然可塑的时期没有形成团结协作的观念,那么在未来的工作中就很难在一个和谐的团队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体育运动除了强健体魄之外,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饮食结构不合理
  现在的肥胖儿童很多,体能却普遍下降,与饮食结构不合理有关系。目前家庭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有时暴饮暴食或挑食偏食,致使一部分孩子营养单一或肥胖,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学生增多。很多孩子平时摄入高热能、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但运动量却有限,很容易造成肥胖。体形肥胖后,他们的运动量更少,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二)睡眠不足
  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保持身体健康的生理功能之一,是大脑和各器官的一种最基本的休息方式。一个人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睡眠。一般来说,青少年每天需要九小时的睡眠。保持生命正常的活动,睡眠是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睡眠不仅有助于增进身体健康,还能促使学生把学习和体育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得到全面发展。但是,如今的中学生压力大,负担重,学生还要面临严峻的升学考验。许多学生都得挑灯夜读,这样既增加了脑力劳动的强度,又对体力消耗很大。
  (三)体育锻炼不够
  现在优越的环境、良好的生活条件,滋生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锻炼过程中感觉到累了便不再继续练习,以至于造成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耐力素质和肺活量都低于正常水平。体育锻炼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经受各种气温的刺激,能更有效地改善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对环境和疾病的适应能力。
  (四)精神紧张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方面,回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导致精神紧张。另外学校安排课时普遍超长,学生课余作业量过大等情况也会造成学生的精神高度紧张。精神高度紧张可以使人体内的肾上腺素、多巴胺和胰岛素分泌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些物质能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五、关于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对策
  (一)调节饮食结构
  要在注意调节饮食,每天保持必需的热量和营养,应多食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甜食。在膳食的安排上,要提倡多吃植物油,要吃易消化含适量维生素的食物如青菜、水果等,适当降低食盐的摄入量,钠盐摄入量过多也是高血压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合理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与休息时间
  学生正在长身体的阶段,足够的睡眠时间要保证,可通过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学生坐在书桌前的时间。另外,家长应控制学生熬夜上网,尤其是在放假期间。
  (三)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培养发展学生自我体育的意识。另外要丰富体育课的内容,改善体育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使学生选择和接触更多的体育项目。有很多运动如游泳、打羽毛球、慢跑等都可消耗热量、提高体能。体育锻炼要遵循人体的生理机能规律,运动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而不是时间越长、越剧烈越好。每天活动持续时间为一小时左右,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逐渐增加,在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四)要注意调节紧张的情绪,保持心情开朗。
  避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感到头晕、头痛、眼花、注意力不集中时,要稍作休息,到室外散散步,使大脑得到休息,这样有助于大脑疲劳的恢复。
  六、分析和结论
  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此话仍有现实意义。面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高分“软骨”的孩子难以担当民族振兴的重任。因此我们不能片面理解体育,而是要坚定有力地推进体育,把身体好确立为素质教育的第一目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教育网络,让学生不仅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还要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这才是保证学生体质健康的根本措施。
  七、参考文献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校体育学》金钦昌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动生物化学》许豪文冯炜权王元勋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动生理学》邓树勋洪泰田曹志发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章标题:关于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27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