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类期刊论文如何创新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3-11-18 09:30 热度:

   论文摘要: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新世纪的教育使命。作为孕育人才的研究型高校,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至关重要,甚至是核心目标。文章从界定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入手,以我国目前研究型大学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为分析基础,提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构想。

  论文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层次,新人才,高职教育类期刊

  一、研究型大学与创新人才的内涵

  长期以来,我国研究型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注重对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滞后,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关于创新人才的内涵,国内与国外的观点也不一致。我国对创新人才的理解大多局限于“创新”上,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关注不够;国外则强调在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高职教育类期刊《现代教育》面向全国教师与相关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人员,以刊载成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和实践经验为重点内容,倡导学术理论观点的创新与实用,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实践能力。

  二、研究型大学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落后

  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联系不多,立足于独立完成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多以德育涵盖个性心理品质教育的全部,较少引导学生培养工作以外的兴趣和爱好;强调通过教育直接使学生更加适合社会某一职业的需要,而不是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因而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研究型大学存在着过分专门化、过早专业化、通识教育不足、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理念不强等弊端。

  2.教育科研经费投入少且结构不合理

  国家和社会对研究型大学投入的科研经费相对较少。据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支出仅占政府科技总投入的20.65%,而投入科研机构的比重则达65.91%。可想而知,国家和社会对研究型大学投入的科研经费更是远远不够。另外,国家和社会投入的教育经费大量地被用于高校基础建设,实际用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投入比例不容乐观。科研经费投入的不足和投入的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总体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进而会影响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3.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一流的师资是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现阶段我国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素质虽然在不断增强,但高学历者大多是缺乏教育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而教育经验丰富者大多未经历博士教育训练,二者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集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另外,那些具有高学历、富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教授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同时,教师有博士学位者少,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高校教师当中有博士学位者,全国平均只有7%,研究型大学仅为20%左右。而同一时期,美国本科以上大学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62%,英国大学为70%,德国接近100%。这都表明我国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4.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模式落后

  (1)人才培养模式趋向标准。各大学近乎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学制、统一的课程安排和修习程序、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统一的教育测量与评价方式等,人才培养模式趋向固定化,这严重压抑和挫伤了学生的创造力。

  (2)课程设置方向性与特色性不足。目前在许多研究型大学的课程设置中,专业所设的方向过于宽泛和笼统,难以突出特色,且与本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方向结合不紧,导致在开设适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地方实际的特色课程、方向课程方面显得不足。

  (3)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多重视书本理论内容的讲解,忽视实验和实践的教学环节,很多设置有实验学时的课程,也是形式大于内容,并没有真正利用实验、实践环节去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模式落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必须迅速转换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加以改革和创新。否则,就难以培养出迅速适应网络时代的全新人才来。然而,许多研究型大学教学依然局限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讲授,学生在下面辛辛苦苦地记笔记,课堂互动环节不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少,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接收多少,教学效果如何,往往被教师忽视。

  三、研究型大学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

  1.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创新教育思想,坚持精英教育的理念,在提高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通识教育,在注重学生的某一专门知识获取的同时,更要注重其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将学生从接受者转变为探究者,积极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提供科学探索的机会。把关注点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上来。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理性,养成智性美德,实现最高的智慧及最高的善,使人在成为自由的人、“完人”的基础上营造求异氛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2.加大对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完善投入结构

  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主要承担者,更是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国家和社会应加大对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加大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投入比例,不断完善投入结构,大力支持研究型大学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还应在大学内部建立专门的筹资机构或部门,广泛吸收来自国家、企业、社会团体乃至个人的资金投入,以及各种形式的捐助,为此,国家还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高等教育事业。

  3.培养创新型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培养创新型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可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创造力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如何造就一支创新型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成为研究型大学迫切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要从如下几方面来努力: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引进来,派出去”的方针。既要大量引进海内外优秀师资,又要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视野和经验。二是毫不动摇地加强教师培养工作。有计划地引导教师深入到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科研实践活动,支持其参与国家及各部委的基金科研项目,以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三是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实施教学与科研并重,对那些承担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师要区别对待,以激励那些勇于开拓创新并获得一定成绩的教师以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继续开拓创新,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4.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

  (1)构建多样化的跨学科课程体系。通过构建多样化跨学科课程、提高选修课的比重,完善通识核心课程设置,调整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处理好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基础课程与方向课程之间的关系。结合本校往届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和自身资源优势,明确培养目标,进而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结构和培养方案。

  (3)提高实验性、实践性等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实验性、实践性等课程和环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习与认知能力,特别是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课程的形式方面,增加实验性、实践性等课程和环节,并提高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为学生个性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4)改革教学模式,设计个性化教学。改革“以知识为重点、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加强教学的民主性、开放性、协作性,并充分尊重学生在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方面的差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借鉴国外研究型大学的成功经验

  (1)摆正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位置。研究型大学要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就须摆正本科教育的位置。首先,要实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并重,不能单抓一方面。而在人才培养上,要立足于培养“人”而不是“人才”。其次,要给予教学和科研同样的重视,要认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将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一起抓,更好地改革和发展本科教育。再者,本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兴趣、爱好、审美情趣等。最后,本科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2)加强教育的通识化和国际化建设。加强通识教育建设。一方面,学生在低年级不分专业、系科,全面实行通才教育,注重基础教育,加大选修课数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高年级分专业,并加强专业化教育。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注重文理渗透和跨学科教育,要求主修理工科的学生需要学习一定比例的人文课程,主修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也需要学习一定比例的自然科学课程。同时,推进无障碍跨学科教育。

  推进教育国际化建设。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需求十分强烈。很难想象,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能够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为此要实行国际化的教育。一是开设国际化课程,使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接受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增加学生的国际知识,形成以全球观点来考虑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二是加强学生间的国际交流,互派留学生。三是加强各种跨国合作项目和教育援助。吸纳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在教学科研中注入更多的国际化内容,与国际大学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利用通讯科技将世界上更多的听众带入课堂。

  (3)创建创新型校园文化和环境。创新型校园文化体系,是创新型学生成长的沃土,能有力地支撑和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可通过“挑战杯”科技与创业竞赛、全国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校园头脑奥林匹克”趣味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以及科技创新沙龙、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实践课程等,让学生享受到校园科技文化的愉悦,在愉悦的参与中真正走上科技创新的道路。还可通过按照学生参与竞赛的级别和在竞赛中获得的名次,分别给予不同的肯定和奖励等方式形成更加关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

文章标题:高职教育类期刊论文如何创新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gaodeng/1965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