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建筑标志性的价值观探析——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2-10-17 09:29 热度:

  摘要:从价值观转型审视当下标志性建筑的形成,进而讨论大学校园作为先进的文化集群体,它的标志性建筑更应该抵制消费文化风尚的影响,而更应该关注对人文、生态、精神方面的诉求。
  关键词:价值观,标志性,大学校园建筑
  
  一、 建筑的价值观与标志性的探讨
  1.转型中的建筑价值观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社会从封闭到开放,深刻的改变了社会结构体系、各方利益博弈和人的价值观念习题。这个变迁是深刻的、整体性的改变,不同的思潮给人们带来了观念的转变,也改变了文化体系中的价值观念,对外则变现为价值取向的不同,对事物的评价标准和审美尺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建筑价值观随着社会的转型而改变,它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技术性,建筑是社会的产物,是建筑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综合影响;二是批判的地域性,是全球文化影响下的地域建筑有机发展更新;三是博弈性,建筑价值的生成是几种价值观念的博弈纠结而形成最终的平衡结果,四是扬弃性,建筑价值观表现为对旧有价值观既抛弃又保留,既克服又继承的关系。
  当今建筑价值观的转型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信息社会的虚拟环境的大量传播使得“读图”时代的到来,形成了大量的虚拟建筑环境,传播了建筑的图像信息,而空间信息则被过滤,广大受众形成了对建筑造型的浓厚兴趣,而对建筑的本质如空间及功能越来越不关心。
  2)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物质的产生过程变得容易,“起房子”已经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而且经济技术实力也足以使房子尽量盖的显眼一点[],以满足大众对建筑图像的渴求;另一方面,物质的丰富使得消费更倾向于“符号的消费”而非物品的消费,这也表现了消费社会的一大特点——通过符号消费来取得身份的确认。消费社会是一个为记号与影像所充斥的社会。
  3)中国一直没有完成现代化与公民社会的建设,因为大众文化基础并未做好准备,在全球消费文化及时尚风气的影响下,中国当代建筑呈现了时空极度压缩、混杂、片段的特点,实践上则表现为:速度、质量和规模的大跃进。建筑还表现了一种不自信的心态,如必须制造差异,只求震撼、大气,与中国传统讲究等级的观念有关。
  2.建筑的标志性
  关于“标志性建筑”我们已经耳闻目染,我们接获的几乎每一份建筑设计标书,都明确地写着“建成后成为某某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众口如此一致,体现了当前社会对建筑“标志性”的热求,那什么才是标志性建筑?“大气”“震撼”是否是标志性建筑的必要条件?
  在以往经济及技术不发达的时候,建筑的高度和规模成为决定性的标志性建筑的硬指标,并成为城市认知地图中的重要参考系,当今城市标志性建筑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 是城市意向中的重要建筑。
  2) 是一种城市空间的标志、代表与象征
  3) 是区域空间的聚集点
  4) 是市民进行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
  5) 对生态、对传统的回应
  如上,成为标志性建筑的“门槛”真的不低,并非造型奇特、大气震撼就能成为标志性建筑。因此,我们的标志性建筑实际上已经被消费社会风尚全面影响,本质上仅仅是一个符号载体,通过建筑符号的过度消费将业主超然身份向社会公示(如CCTV大楼的昂贵造价和奇特造型)。而对城市肌理的融合与缝合、对市民认知地图的形成、对城市公共活动的支持考虑不周,至于造价高昂是否侵害纳税人利益又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另外,区域空间的重点并非杂乱布置,人的认知心理决定了城市意向的层次性,标志性建筑并非到处都是。
  二、大学校园建筑的标志性
  文化分为主导文化(如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精英文化(如大学对社会的独立批判文化)、大众文化(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当今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在这三者间摇摆不定,在笔者看来,大学更应该守护着精英文化,应尽量减少国家意志和大众文化对校园的侵蚀,从而保证大学的独立性、超前性和批判性。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更应该对消费文化与享乐主义做抵制,这是对大学标志性建筑的文化要求。
  大学不是虚拟的,它是由具体的建筑、广场、园林组成的。大学的标志性建筑首先意味着充分的可识别性,并且有着实际的意义。在当今大学规划中一个常用的手法是设置钟塔,姑且不论每个大学的钟塔形式上相差不大,就论钟塔的实际意义,也就是仅仅是个人工形成的标志而已。功能的需求是建筑的使用基础,与当前倡导建设集约化大学和节约型社会不谋而合。为了造型奇特大气必须有面积庞大的建筑,因此将图书馆、行政楼、教学楼集中成一栋“主楼”以形成标志性建筑又是当前大学校园建筑设计的另一法宝,但带来的功能使用不便、交往空间缺失、未来发展适应性差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是对校园标志性建筑的功能要求。
  标志性建筑更注重精神与人文方面的内涵,真正的标志性建筑是顺应建筑与人文共生而产生的,比如清华大学的大礼堂,正因为这里曾经发生过影响性大的文化事件,至今还是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因此,大学建筑的标志性的形成,至少是要能容纳公共活动的场所如学术研讨、学生集会和自由活动的。而非大尺度和怪造型的建筑物,“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也”,梅贻琦先生此话时至今日已近百年,我们依然看到办大学在仍走“大楼之大”的标志性建筑的道路,实在是令人扼腕。这是对校园标志性建筑的精神要求。
  
  三、标志性大学建筑实例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几个实例
  这里分析笔者参与的实际工程并非是对上文观点的一个解决方案,而是希望通过几个实例研究,从建筑价值观的角度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对校园标志性建筑设计的一些体会。
  首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大学城校区的行政办公楼,和大学城大多数大学一样,指挥办和校方提出了建筑标志性建筑的要求。广州中医药大学是研究我国传统医学的重点高校,其建筑价值观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精英文化的结合,在设计中校方一再强调对中国传统、校园文脉的坚持和对“新、奇、怪”的建筑造型的反感和校园作为人才养成环境的宽松设计,与设计方的价值观念接近。也更能将设计方的建筑价值观念贯穿到后续设计中,我们强调了简朴低调的造型,提炼了老校区历史文脉元素、预留了发展用地、设置了不少承纳公共活动的场地,如办公楼位于校前区,采取了谦虚的形态,没有夸张的形体与构件(图1办公楼)
  
  综合楼是大学城中唯一的一栋具备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教学楼(图2综合楼)
  
  即使是建筑面积高达45000平方米的国际楼(大学城中最大的建筑单体之一),其造型也是简单朴素、化整为零的,尽量避免大体量和夸张造型的“标志性”建筑在校区内出现。(图3国际楼)
  
  中医药大学的广场也是整个大学城中最小的广场,校方说我们没有那么多资源,要省着点用,为以后留点。这可以解读为对生态资源节约使用的一种回应。中医药大学校区建成后,整体风格安静协调,以灰色为主调,绿色为局部色调,建筑以方正的矩形为主。
  其实,学校的建筑标志性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人工形成的必要的,一是因为大学是一个活跃的自由空间,二是我们无从知道未来文化事件在何时何地发生,三是校园的发展不能确保现在的“标志性”的延续,因此我们的着眼点在于创造容纳这些活动的地点。一所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归根到底还是满足功能、校园文化传承、师生们的交流活动和对生态资源的积极回应所最终决定的.

文章标题:大学校园建筑标志性的价值观探析——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gaodeng/1352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