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插柳柳成荫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1-10-26 10:51 热度:

文章摘要:音乐课堂中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环节,这些意外随时都可以见到,有时是老师本身的,有时是学生的,还有更多的其它原因。如何解决这些“意外”,应对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音乐老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两个角度进行阐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旨在提高课堂中的应变能力,从而让音乐课上得更加精彩。
关键字: 教师 课堂 意外 突发 应变 新课程标准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我觉得,是在下课之后,学生还乐颠颠地一直哼唱着刚学过的内容从音乐室回到自己班里,而老师呢,也是非常轻松地,这是一种双方面精神上的无比愉悦。但是,在课堂中,学生常带着自己的已有的知识以及思考习惯去参与,从而使课堂出现极大的的多变性,课堂中会产生许多突发性的“意外”。有时,学生们生动有趣的语言给我们带来奇妙的感受;有时,他们率真的语言会让我们措手不及,甚至一脸尴尬。因此,我想,一节成功的音乐课,不仅在于教师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良好的表达能力,而且还在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随机应变、游刃有余的宏观调控,让学生积极地配合。因此学生能否积极地配合老师上好一节课,这就考验了一个老师在课堂中的应变能力,能否让平平凡凡的一节课,也能上得多姿多彩。下面是我在上课中的一些体会。
一、引导“意外”,激活思维
上个学期,我校综合科组举行了优质评比课活动。经过精心的准备,我选择了六年级上册《芬芳茉莉》来进行参赛。
课堂在欣赏一张张洁白美丽的茉莉花图片中开始了,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茉莉花》的细腻、婉转、情深、意切,感悟茉莉花的朴实无华、洁白无暇的精神品质,并认识不同形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更使他们对江苏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等诸多曲调和风格都要有所感知,同时了解一定的人文知识,我从不同的角度并运用了多种方法向学生讲解了地理环境和地方民歌的关系、语言与民歌曲调的关系、地方文化对民歌的影响、民俗民情对民歌的影响等等。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这三个不同地方的《茉莉花》的风格特点,也凭着我对六(2)班学生的了解,课前,我就有意识地把学生分成了三组,并挑选了三个自己觉得在性格上分别具有温柔、风趣、直爽的学生分别放在每一组的前面,目的是让学生在讨论活动中能具体地分清他们具有哪个地方民歌《茉莉花》的特点来。这时意外出现了,“风趣”与“直爽”这两个孩子马上就让孩子找到了分别是东北民歌与河北民歌的特点,但是,我心目中那个温柔细腻的女孩子却没有找对人,不管我怎样引导,学生就是不“买账”,怎么办呢?还坚持下去吗?一转念,我赶紧问他们:“为什么你们觉得她不具有这种风格呢?如果让你找,你觉得哪个同学会更适合呢?”峰回路转,同学又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明明备课上没想到的环节,谁想到在课堂上,已变成了另外的一个环节,无心插柳柳成荫,
多么好的一个“意外”呀!课后,这节课一致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并获得了综合科组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是一种双边的活动,在意外发生时,按部就班或措施不当就会影响整个教学效果,因此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关注,在教学设计中,未曾想到突发性信息出现在教学中时,教师必须敏锐迅速地作出判断,及时作出准确的调整。
二、直面“意外”,选择策略
课堂意外,有时来源就是学生本身。一个年级三个班,就拿五年级来说吧,一个班有一个班的特点,明明在(1)班上得好好的课,来到(2)班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一天下午,我上到了五年级上册第七课《雨花》。按照教学步骤,我教同学们学唱歌曲《踩雨》,《踩雨》是一首甜美欢快的歌曲,旋律比较轻松,表现了孩子们在雨中欢闹的情景,充满了童真、童趣。为了体验雨中的快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为歌曲配上了律动,一节课下来,五(1)班的同学按照我的要求,开开心心地掌握了这首歌曲。第二节课五(2)班,我按照刚才的步骤开始了教学。全班超三分之二的都是男生,个个都相当地活跃,却怎样也调动不了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热情。突然一阵雷声,就在这时候,外面下起了大雨,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全被外面的大雨所吸引住了。课堂有些乱了,我心里有点火,正想批评几句整顿一下纪律,转念间,一股窃喜涌上我的心头。这不正就是欣赏“雨”最好机会嘛?《课标》的基本理念不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吗?而且现在孩子们的注意力不正好有这种要求,等待老师来“引导”?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呀!钢琴曲《雨滴》本身就是一首听起来就像一滴滴轻重不一的雨滴声。我在这个时候通过欣赏这首乐曲,不正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奇妙、欢快的雨滴声吗?于是,我干脆停下课来对学生说:“同学们,此时你最想去干什么呢?在雨中,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你们自由讨论一下”, “著名钢琴作曲家肖邦写了一首曲子,正好是一首反映雨中情景的钢琴曲,你们想听吗?”随着音乐的播放,我接着说:“在音乐中你们能听到雨声吗?你能根据雨声大小,用手拍击你所感受到的雨声吗?”课堂里静悄悄的,窗外的雨点还在下,交织着钢琴作曲家肖邦的《雨滴》,时而急,时而缓,同学们也听得非常仔细,非常认真。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教育家马卡柯曾这么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并加以正确的运用。当然,要真正将课堂调控到:有张有弛,有静有动,该静则静,该动则动,动而不乱,静而不死,收发自如,游刃有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呀。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2、《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3、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音乐教师用书》

 


 

文章标题:无心插柳柳成荫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gaodeng/1049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