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史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天回医简所见“同色相乘”含义初探————作者:陈宁;
摘要:天回汉墓医简经考古发掘而得以重现后,竹简医书《脉书·上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里关于色诊的记载便引起学界关注。其中“同色相乘”的简文由于在传世医书中缺少对研材料,其含义为学界所难以理解。本文采取以简文为内证、以其他医籍记载为外证两相结合的方法,指明“同色相乘”是五色相乘理论的具体运用,依据“内乘外者死,外乘内者可以毒”的原则,认为天回医简中所见“同色相乘”的含义应为:在五官部位上,与四时相应的...
战国楚王铜衡功能蠡测——兼论《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中的“以物起之”————作者:周博群;
摘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两件带有“王”字刻文的战国楚铜衡杆。由于衡杆上带有刻度,学界通常认为两器标志着由天平向杆秤发展的中间阶段,是一种过渡型的衡器。至于铜衡的具体用法,目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并且存在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的疑点。本文试图结合简牍数学资料对此提出新的假说,即它们并不依赖单位砝码重量的叠加,而是用于单位重量的分割,即出土算数书中所谓的“毁”或者“破”。这一功能可能有两种具体的应用方式,一是用于...
中国传统历法中交食亏复方位研究————作者:辛佳岱;吕鹏;
摘要:交食亏复方位是中国古代历法步交会术中重要的内容,对完整描述交食过程不可或缺,且被作为验证一部历法好坏的标准之一。然而,前人对历代交食亏复方位术文的校勘及理解仍存在不足。本文梳理总结并探讨了传统历法中交食亏复方位判定方法的造术原理和演变过程:曹魏《景初历》最早引入判别亏起方位的方法,讨论了“月在内、外道”和“交”、“会”先后情形下的交食亏起方位,但是术文的描述与实际天象不符,究其原因,或与其制历时所...
李约瑟与火药的唐代起源说————作者:王坚;邱晓娇;
摘要:在1944年召开的中华农学会年会上,李约瑟发表演讲并宣称火药源自汉代的炼丹术,但他在1948年却刻意更改了之前讲稿的内容,提出了火药的“唐代起源说”。对比分析现代火药史学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相关研究可见,李约瑟的火药“唐源说”是对冯家昇学说的继承和发扬。不过,冯、李二人对炼丹术相关文献的年代缺乏充分的论证,致使火药“唐源说”的学术根基不固,但火药“唐源说”与“李约瑟之问”逻辑是互洽的
大众科学:文化史视角下的19世纪英国科学传播——评伯纳德·莱特曼《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传播:为新观众“设计”自然》————作者:张晓天;
摘要:<正>[加]伯纳德·莱特曼:《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传播:为新观众“设计”自然》,姜虹,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22年5月,620页,128元,ISBN:9787500878568在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公众群体中曾形成过一种科学热潮。关于这种热潮如何形成的论题既涉及科学传播的社会文化语境,也涉及科学普及叙事背后的自然观念
《天回医简》载药物“狂楑”、“方葵”与“■”考————作者:袁开惠;
摘要:本文从文理与医理两个方面综合考察,认为《治六十病和齐汤法》载“身有疵伤”方中“狂楑”为蜀葵;“治筋痹方”中“方(房)葵”可改释为“防葵”;《疗马书·马蹇》中的药物“■”,即越、越椒,为后世文献所言“食茱萸”,所治疾病当为“马水蹇”。本文指出《广雅》中属茱萸类的“(木尻)”可如字读,非王念孙所言“樛,蔓椒也”,并由此探讨“茱萸”得名理据,认为“朱”言果实成熟之色,“臾”为子聚成房貌,言子聚簇而生,似...
《自然科学史研究》稿约
摘要:<正>(2022年起执行)一、本刊是中国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国家级专业学报,其前身是1958年创刊的《科学史集刊》,现为季刊,逢3、6、9、12月出版。刊物致力于学术创新,坚持学术自由和平等,积极反映海内外科技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二、栏目:本刊发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科技史学理论和各学科史的论文、评论、书评书介和学术信息等。论文应有新见解、新方法、新材料,要求观点明确、论证严谨、...
张敦仁对“大衍总数术”发展的贡献————作者:杨小明;霍星辰;杨玲霞;
摘要:在一次同余式求解历史上,清中叶的张敦仁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与德国大数学家高斯几乎同时,张敦仁在南宋秦九韶500年后提出“求一术”,对秦九韶“大衍总数术”的算法进行还原和改进。张敦仁并洞见说“求一术”乃出自《孙子算经》“物不知数”问题,是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为求解上元积年问题而生的伟大数学实践。从“化问数为定数”、“求乘率”和“求上元积年”等方面,张敦仁对秦九韶的方法进行简化和程序化,使“大衍总数术...
逻辑学在我国近代大学的渗透——以汪奠基《数学史讲义》教材为中心————作者:王瑞芳;代钦;
摘要:著名逻辑学家、教育家汪奠基于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使用的自编教材《数学史讲义》,是中国近代早期一部注重逻辑学的数学史大学教材。此书未正式出版且未能收入2022年出版的《汪奠基集》。对研究汪奠基早期贡献和数学史教育而言,该讲义是一份罕见史料,实有研究之必要。《数学史讲义》融合多学科,介绍了希腊时期、近代数学前期、近代数学后期及分析数学发明期四个时期的数学发展情况。此书肯定教师及学校教育...
融合与拓展:多学科视野下的技术史与技术遗产研究——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综述————作者:许茜;陈苹;
摘要:<正>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于2024年6月8—9日在南京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15家学术团体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化遗产科学认知与保护研究基地、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传统工艺研究所承办,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协办。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44家机构的135名专家学者齐聚南京,展...
《自然科学史研究》第43卷总目录
摘要:<正>~
近代控制科学早期发展历程的研究及启示————作者:陶宇斐;关增建;李少远;
摘要:控制科学的技术、理论和思想在近现代多个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近代控制科学源于手工业的离心调速器,其后衍生出PID控制方法、分布控制系统、模拟控制方法、频率域分析方法等功能各异的控制技术与装置,其应用范围涉及交通、军事、通讯诸多领域;控制论提出后,控制科学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完整、前景广阔的科学体系。总体而言,从17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近代控制科学发展迅速,世人对控制科学的认知从意会知识发展为言...
吐蕃医学与中古欧亚其他医学中的异物鲠咽外治法考:以敦煌古藏文写卷St 756为中心————作者:宗喀·漾正冈布;赵书苑;
摘要:本文围绕敦煌古藏文St 756写卷载异物鲠咽外治法,对已有的一些研究做了评述,对写卷中相关关键词句和内容做了新的诠释。认为“■”(kha che dar)译作“喀切绢”更准确;“■”(srin bal)可理解为“丝絮”;“■”(ske rtsa g·yas g·yos)、“■”(mjlng pa)与“■”(mgul)不能笼统理解为“脖颈”,它们应分别指“脖颈根部两侧”、“后脖梗”及“喉咙”。根据写...
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陶瓷科技考古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作者:王安轶;刘霁樟;范安川;
摘要:1928年,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成立。在所长周仁的带领下,该所将陶瓷业作为最早谋划开展研究的工业领域之一,旨在尝试以实验室和试验场相结合的工业实验室模式,用科学的方法改良中国经验制瓷传统。文章借助新史料,通过考察该所对南宋官窑古瓷的发掘和工艺总结、全国瓷土原料调查分析、古瓷釉料分析和仿制等工作,分析该所尝试改良陶瓷工业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发现,工程研究所将科学分析实验的设计视为古陶瓷研究的基础,...
《算法全能集》与元代社会经济初探————作者:隋敬文;吕变庭;
摘要:《算法全能集》是一部元代数学专著,其记载的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元代社会经济问题,蕴藏着极高的史料价值。本文以《算法全能集》所载应用数学问题为基本史料,辅之以其他传统史料,对元代银钞流通、户等征配、物价波动等社会经济现象进行了考证。文章确认《算法全能集》成书于元代后半期,时间上早于《详明算法》和《丁巨算法》;书中官配实物问题体现了元代户等制“均平”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按比分配”、“递减分配”等几种现实执行...
新见《宋天文书》本《步天歌》考————作者:汪斌;
摘要:新见上海图书馆与南京图书馆藏抄本《宋天文志》十五卷,书后均附有一未见披露过的佚名撰《步天歌》。经考订,《宋天文志》实为北宋王安礼所撰《宋天文书》,而《步天歌》非原书所有,乃明人附录于后。校订考核《宋天文书》本《步天歌》,知其文本内容与通行《丹元子步天歌》迥异而自成体系,所记星官数符合陈卓定纪之二百八十三官,保留了较多三家星内容,其撰作时代当晚于隋唐之际《丹元子步天歌》,约在宋明之间。新见《宋天文书...
关于青铜刻刀在青铜器上錾刻铭文的可行性研究————作者:张凯;
摘要:文章分析了不同锡(Sn)含量的青铜刻刀(12%、16%、20%、23%、26%、30%)在青铜板(含锡12%)上的刻铭试验,发现其均能刻铭成功,差异体现在刻铭的效果和刻刀的磨损上,含锡20%的刻刀刻字效果明显且刻刀持久耐用,低于此值的刻刀出现卷刃,高于此值的刻刀出现磨平或崩刃,且刻字效果不太理想。随着含锡量的增加,青铜的硬度先升后降,在加入铅(Pb)后,青铜的硬度普遍降低,为錾刻的实施提供了良好条...
周达“中国定理”源流考————作者:石路遥;
摘要:本文考察了周达赴日前的数学背景和学术活动,分析了周达定理的问题来源及周达对推广形式的证明。详细梳理了此论题在日本、欧洲和中国的流传过程及其引发的学术讨论。文章通过对既有学术观点进行考辨和分析,肯定了周达的贡献,呈现了晚清中国学者将中国学术研究融入世界的努力
食盐与疾病:抗战期间内迁院所对川南痹病的防治实践————作者:蓝贻茜;张大庆;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国立武汉大学、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国立同济大学来到川南,同时遭遇了地方病“痹病”,此病的诊治预防成为三院所研讨的新课题。川南痹病即地方性急性钡中毒,川南盐卤钡含量高而盐场制盐技术有限,因此盐中多含钡,导致痹病肆虐。本文分析了科学研究报告、新闻报刊、日记等资料以考察多主体互动合作防治痹病的过程。同济大学医学院与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开展合作,通过生化实验和临床诊断证明痹病本质是“钡盐中毒”...
脑白质切除术在日本兴衰的社会史考察————作者:杨凯;
摘要:本文以脑白质切除术在日本的兴衰为切入点,分析脑白质切除术在日本的传播环境,阐明构成该手术在日本国内无障碍流行的文化与社会根源。基于该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跟踪调查数据,考察该手术从无效手术转变为热门手术的非科学外因,利用个案比较,分析、探讨该手术对患者群体造成的身心双重伤害以及进而引发人道灾难的历史事实。通过分析该手术及其各利益攸关方的纠葛与博弈,说明其终遭快速、决绝弃置的动因主要来自日本科学共同体...
自然科学史研究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Yangming_ak
该刊审核极其慢,一般外部科研机构人员需要2年甚至四五年才能等到返修。虽然是科学史期刊,但是业内人士基本不敢投稿。 我师兄等待10个月后退稿,我的已经一年半无果,还有一位同行投稿两年录用。整体文章水平还行。 总之,慎投。
2023-08-04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