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空间站任务航天医学研究进展与展望————作者:吴大蔚;徐冲;李志利;臧鹏;何新星;刘朝霞;盖宇清;戴小倩;费锦学;李红毅;米涛;
摘要:随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任务的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任务成功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员实现长期在轨健康驻留,乘组接续开展空间站在轨研究任务。以航天医学为核心支柱的航天员健康保障技术,在载人航天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和验证。航天医学作为载人航天工程中最具载人特色的学科之一,随着航天任务推进而不断充实、发展。在分析航天飞行健康风险与航天医学挑战基础上,围绕航天实施医学、航天营养与食品、重力生理学、...
持续偏心旋转刺激对视角变换和空间记忆影响————作者:张雪林;何思扬;邹朋;张建兰;王颜晴;郭攀;王林杰;
摘要:针对航天低重力环境下航天员空间定向障碍问题,研究持续偏心旋转模拟特殊环境对视角变换和空间记忆影响。检测20名男性志愿者在转椅静止和持续偏心旋转2种条件下视角变换能力和空间记忆能力。结果表明:相较于转椅静止条件,志愿者在持续偏心旋转刺激条件下视角变换测试任务所用时间更短(P<0.05),空间记忆测试任务正确率更高(P<0.05)。持续偏心旋转刺激对视角变换能力和空间记忆能力均有一定促进作...
经皮穴位电刺激提高立位耐力的处方及量效关系研究————作者:唐玉婷;辛冰牧;汪毅;祝博文;张程;陈颖;邱小林;涂传云;程晓念;樊志奇;
摘要:为确定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提高立位耐力的最佳穴位组合,10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对照(C)组、内关(NT)组、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NHZST)组、假内关+假合谷+假足三里+假三阴交(FT)组的TEAS。每组刺激间隔一周进行,清洗效应。刺激前、后进行蹲立实验(SST),确定提高心血管调整能力的最佳穴组。使用该穴组对志愿者进行即时TEAS(TA)、连续7天TEAS(PTA),通过头高位(HUT...
国际空间站乘员设备及其健康管理综述————作者:余敏;张炎;张家源;李鹏;
摘要:乘员设备是空间站内直接应用于保障航天员健康、生活和工作能力的设备统称。按照设备功能分类综述了国际空间站乘员设备现状,论述了可用于其故障预测、健康管理的方法。国际空间站通过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3D打印等技术的实验原型,尝试提高设备的易用性和续航能力,改善航天员工作效率和驻留体验。但从实验到稳定、可靠解决方案,仍有若干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长期失重环境下眼部变化及机制研究进展————作者:杨艳艳;吴斌;黄泽民;石宏志;怀旭;王菲;徐冲;
摘要:太空失重环境可引起心血管功能失调、骨丢失、肌肉萎缩及视力受损等多种病理生理改变,NASA执行长期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异常、眼生理结构和眼底改变等,称之为空间飞行相关神经-眼综合征。针对长期飞行引起的眼部问题,综述长期失重环境对人体眼部的影响,主要包括视力、眼压、眼组织及眼底等方面,以及长期在轨飞行引起视觉损伤的可能机制,以期寻找出这些问题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PC透明件表面Silicone/TiO2一维光子晶体紫外防护膜层研究————作者:韩健;吕艳;席圣杰;张军利;祝林;袁旗;刘春太;申长雨;
摘要:为提升PC透明件的抗辐照性能,选用柔韧性有机硅为低折射率材料,二氧化钛(TiO2)为高折射率材料,结合溶胶凝胶法和旋涂法,在PC表面成功制备了表面无裂纹的一维光子晶体纳米多层膜。通过调节溶胶浓度及旋涂速度,4周期Silicone/TiO2 1DPhC/PC在紫外波段(波长328 nm处)反射率达到86%,同时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达到85%以上。经胶带剥...
基于微小试样的薄壁异种金属高能束焊接接头界面区局部力学性能表征————作者:范凯;钟继如;
摘要:获取准确的界面区局部力学性能,以实现航天器各组件中薄壁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完整性分析。首先通过小冲杆试验测得界面区不同位置材料试样的力-挠度曲线,再采用有限元模拟反演得到典型区域(母材、熔合区、热影响区)的真应力-真塑性应变曲线和GTN损伤参数,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和比例试样拉伸试验模拟确定典型区域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并与试板性能测定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薄壁1050A/5A06焊接接头中1050...
空间材料实验炉热物性参数的分析————作者:薛颖豪;于强;
摘要:温度是影响材料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空间的微重力环境与地面重力环境不同,传热特性也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导致材料实验炉内温场分布也存在差异。为了研究材料的热物性参数对炉内温场分布的影响,对天宫二号高温材料实验炉模型进行了合理简化,建立了三维传热数值计算模型,分别对地面实验和空间实验采用了模拟热分析计算与响应面分析与优化研究,并分析了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与地面环境下热物性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空间实验中...
载人航天器材料可燃性评价方法的现状和发展————作者:朱凤;李森;王双峰;
摘要:火灾预防是载人航天器舱内火灾安全策略的基础。为尽可能消除火灾隐患,需认识航天器材料(主要是非金属固体材料)可燃特性,对材料选择和使用进行控制,这是航天器火灾预防的主要工程措施,也是火灾监测和灭火等其他安全设计的出发点。经过长期技术积累和实践应用,国内外已经建立起载人航天器材料可燃性的标准测试试验以及相应的评价准则,但是,现行评价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微重力等特殊应用环境中的材料燃烧特性,改善可燃性评价能...
原位自生TiB2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作者:刘钧;陈哲;陈东;李险峰;吴一;夏存娟;王浩伟;
摘要:原位自生TiB2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兼具高模量、高强塑性、高抗疲劳与良好的加工成形性能,作为结构材料应用于航天飞行器,有助于实现相关构件的轻量化设计,且仅通过常规铝合金加工方法与设备,即可实现铝基复合材料构件的规模化制造。对比分析了原位自生TiB2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与铝合金、传统铝基复合材料的优缺点,介绍了铸造、变形和增材制造三大系列原位自生铝...
钛铝异质结构增材制造技术及其航天应用研究进展————作者:祁俊峰;郑博文;杨三强;张建超;蒋疆;
摘要:在航天器制造中,通过合理设计钛、铝比例和位置,钛铝异质结构能够在轻量化的前提下实现零膨胀、减隔振等功能。由于钛铝异质结构多具有复杂几何形状,传统的机加工、铸造等方式难以使其成形,而增材制造技术的出现使得快速制造复杂钛铝异质结构成为可能。首先介绍了基于航天领域特定功能需求的钛铝异质结构,对适用于不同结构的增材制造技术工艺进行对比,剖析其利弊,针对不同结构在增材工艺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然后对钛铝异质结...
月球攀爬钻取作业三足探测器————作者:赵川;马丽娜·马木提;李辉;黄销;王新科;吴轶;茆寿允;蒋志宏;
摘要:为探索月球熔岩洞或陨坑中水冰物质,月面探测器需要具有攀爬与钻取能力来实现大坡度坑洞的通过性,以提升钻取过程的抗冲击性。提出了一种具有攀爬-钻取-轮式行驶3种作业模式的月球攀爬钻取作业三足探测器。采用欠驱动八连杆变换机构与钻轮构成的可重构轮腿机构,实现3种作业模式切换,同时增强攀爬-钻取过程中月面附着力。通过将深层钻取设备、抓取-挖掘-观测融合机械臂和可更换样品收纳箱融合为样品采集系统,实现样品分类...
储罐内低冰点推进剂降温过程的数值研究————作者:魏对红;宋英恺;谢龙;张鹏;
摘要:为提高发动机试车系统可靠性,降低发动机试验中由于储罐内低冰点推进剂温度不均匀造成的试验误差,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了储罐内低冰点推进剂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分析并讨论了储罐内推进剂在不同导热油入口流速下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平均换热功率等。结果表明:在整个降温过程中,储罐内推进剂存在明显的温差,当入口流速为0.2 m/s时,储罐中顶部和底部温差最大可达到16.47℃;随着温度的降低,推进剂的自然对...
静息态和任务态脑电频谱功率的任务时间效应差异性研究————作者:李文斌;王天杰;蒋帅;史克东;常耀明;
摘要:为了探讨静息态和任务态2种状态下任务时间效应(TOT)对脑电(EEG)频谱功率的影响,比较delta (δ)、theta (θ)、alpha (α)和beta (β)4个EEG频带功率在2种状态下TOT的变化差异。24名志愿者进行连续2 h的模拟飞行多任务操作,在实验前后分别测量斯坦福嗜睡量表(SSS)评分,实验过程中记录心电(ECG)和EEG信号。选取任务前的静息阶段、任务后的静息阶段、任务初始...
新型边界增强变截面空心BCC点阵结构的耐撞性分析————作者:李博;刘华;张显涛;罗敏;杨先锋;
摘要:针对点阵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边界条件和实际尺寸及阵列数限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变截面空心点阵设计思路以提高结构的能量吸收能力。通过在变截面空心点阵边界处添加金属片单元,设计了新型增强型变截面空心点阵材料;基于选区激光熔融工艺制备了316L不锈钢变截面空心点阵和增强型变截面空心点阵结构;通过准静态压缩试验及基于Ls-Dyna的仿真分析,对各变截面空心点阵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吸能特性展开研究。基于试...
载人航天器舱体撞击及泄漏点的声学定位方法————作者:綦磊;闫荣鑫;孙立臣;张宇;芮小博;崔寓淏;石宁波;
摘要:针对载人航天器舱体撞击及泄漏点难以准确定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声传感器的载人航天器撞击及泄漏定位方法。通过声传感器感知航天器舱体撞击及泄漏所产生的声信号,利用门限电平法和互相关强度谱法实现对撞击及泄漏点的准确定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判断1×10-3 kg·m/s的碎片撞击和直径1 mm以上漏孔泄漏,撞击定位误差≤2.16 cm,泄漏定位误差≤4.23 cm,并通过我国首次...
复合材料柔性空间机械臂振动特性分析————作者:王囡囡;魏传彤;刘才山;
摘要:针对复合材料空间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柔性臂杆易产生强烈振动的问题,将空间机械臂简化为旋转刚体-薄壁梁模型,进行了中心转速、复合材料铺层方式以及横截面形状对复合材料柔性空间机械臂振动特性影响的研究。首先,根据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建立了复合材料薄壁梁的本构方程;然后,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和哈密顿原理,利用本构方程和旋转梁的运动学模型建立了梁的偏微分动力学方程,通过傅里叶变换将连续系统离散为多自由度系统...
液态金属-聚合物卷绕型热致动柔性人工肌肉————作者:朱宇;张印;周青华;潘博;李剑飞;蒲伟;
摘要:聚合物卷绕型人工肌肉是一种新型柔性驱动器,为解决传统基于电阻丝的热致动方式存在热传导效率低、热量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提升人工肌肉刺激响应速率、输出线性度等驱动性能,提出了一种液态金属与聚合物复合卷绕的柔性人工肌肉驱动机制与设计制备方法,并开展实验测试人工肌肉的温度、收缩速率、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机械效率等关键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液态金属-聚合物卷绕型人工肌肉空载时响应速率可达50%/s,可提升...
太空网络安全威胁分析————作者:刘广凯;董光亮;郭洁;汪勃;朱晓彬;
摘要:随着卫星互联网等大规模星座空间网络互联发展,太空系统天地一张网的网络属性愈加凸显,太空网络安全威胁的现实可能性与日俱增且后果严重。基于太空系统体系架构和网络连接特性,分析了太空系统空间段、链路段、地面段的网络物理属性和随轨道运行通断的异构网络互联属性;统计分析了自1957年至今全球太空网络安全威胁的典型开源案例,研究了国际上地对天网络入侵、天对天网络对抗等太空网络安全威胁技术突破和能力发展;针对不...
情绪智力和情绪状态与飞行员飞行绩效的相关性研究————作者:康文龙;张宜静;吴桐;何吉波;
摘要:为解决飞行员选拔过程中心理素质的评估问题,通过模拟飞行实验探讨情绪智力和情绪状态与飞行绩效的关系。31名志愿者完成模拟飞行任务实验,采集参试者情绪智力数据,使用情绪手表记录实时情绪值和压力值,飞行模拟器同步记录模拟飞行任务绩效。分析表明:情绪智力的4个维度中,自我情绪调节(P=0.026)和情绪运用能力(P=0.005)2个维度与飞行任务绩效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与情绪值(P=0.005)和压力值(...
载人航天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