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人口最新期刊目录
生产性老龄化:概念蕴意、现代价值及推进策略————作者:贾志科;栾寓洁;高天跃;
摘要: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已成为政策共识。“发展银发经济”为我国走向生产性老龄化的治理道路指明了方向,但其推进过程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本土现实场景。通过描绘与梳理生产性老龄化提出的现实背景与概念内涵,发现“生产性活动”包括就业、志愿服务及提供照料等多个维度,而影响老年群体参加生产性活动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情境因素”“个体因素”“社会政策”等多个方面;在对比分析“传...
中老年夫妻婚姻满意度的评价一致性研究————作者:马琦峰;杜鹏;
摘要:在传统的婚姻家庭研究中,婚姻满意度往往来自丈夫或妻子一方的评价,然而仅凭借“一面之词”来推断夫妻婚姻关系是否准确?这一问题背后透视出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中双向评价视角的缺失。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与推动家庭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基于2014、2018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三期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及夏普利值分解等方法,探讨我国中老年夫妻婚姻满意度的评...
儿童友好城市政策量化评估研究————作者:朱妍;刘志军;
摘要:为量化评价我国国家级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市的建设方案,以利后续的改进提升,采用文本处理工具对22个城市的政策文本进行分词、词频统计、社会网络分析,并构建了涵盖9个一级变量和47个二级变量的PMC指数模型评价指标体系,从批次和区域两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价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2项政策的PMC均值为6.717(可接受等级),其中完美等级占比18.18%(4项),优秀等级占比18.18%(4项),可接受等...
预期的力量:社会流动预期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作者:晏月平;张宇争;张舒贤;李昀东;
摘要: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是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目标要求,更是维持人口良性再生产的重要前提。在我国面临严重少子化、老龄化趋势背景下,如何有效提振育龄群体生育意愿是实现适度生育水平的关键与重要条件。文章基于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使用Probit模型研究向上社会流动预期对全体育龄群体生育意愿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与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1)向上社会流动预期能显著提高育龄群...
中国低收入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因素————作者:李志华;欧阳金琼;
摘要:“提低扩中”是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期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脱贫攻坚时期,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兜底保障等方式,有效保障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全面脱贫,短期内有可能忽略家庭内生动力或家庭发展韧性的培育。因此,在赋予低收入家庭发展权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发展机会,增强其发展韧性意义重大。运用2010~202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搭建一阶Markov链,...
婴幼儿照护服务对已生育群体再生育意愿的影响————作者:张雨昕;赵媛;
摘要:在国家实行“三孩”政策的背景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托育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配套政策,是对宏观生育政策的有力支撑,但目前以婴幼儿照护支持为切入点,探讨其对已生育群体再生育意愿作用机制的实证性研究较少。文章利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婴幼儿照护服务对育龄家庭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母亲照护为主,祖辈照护辅助”是当前家庭普遍采用的婴幼儿照护模式,家庭尤其是...
人工智能、时间配置与性别收入差距————作者:许清清;李晓雨;
摘要:人工智能给市场劳动和家庭劳动带来的深刻变革会影响个体时间分配的行为决策,不同性别劳动者在市场生产、家庭生产和闲暇之间的时间配置差异会对收入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构建人工智能指标体系,结合2014、2016、2018和2020四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面板数据探究人工智能通过影响个体时间配置能否缓解性别间的收入差距。研究发现,人工智能能够增加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并且对女性劳动力的收入提升大于男性。...
家庭经济压力、未来预期与个人养老金产品投资————作者:巴曙松;姜同园;张可欣;王鹭妍;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在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出现“开户热投资冷”等问题的现实背景下,理解个体在制度参与中的行为动因显得尤为关键。基于《2023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中的投资者调查问卷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和逐步回归模型对个人养老金产品投资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家庭经济压力、未来预期对个人养老金产品投资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其一,受账户封闭运...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指标体系与应用研究————作者:熊升银;王学义;
摘要:人口高质量发展是针对我国人口在新发展阶段的变化以及当前所处的关键节点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判断。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口发展的重要论述为依据,提炼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以人口总量充裕为基础,以人口素质优良为核心,以人口分布合理为内在要求,以人口结构优化为外在表现,以人口外部均衡为价值取向,以人口治理完善为...
社会参与对农村老年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作者:王卓;邹德旻;贾灿;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贫困治理的重点转向脆弱群体的相对贫困。相比其他人群,农村老年群体陷入相对贫困的风险高,其贫困问题的复杂性与多维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演化。文章运用AF法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相对贫困现状,研究社会参与以及细分的经济参与、网络参与、政治参与、社会交往参与对农村老年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口相对贫困发生率为23.18%,单维度相对贫困主要发生在教育、收入和生...
代际支持对不同人力资本女性生育行为的影响————作者:王金营;于帅;
摘要:女性人力资本提升是影响生育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用2016~202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泊松回归模型、调节效应模型以及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代际支持对不同人力资本女性生育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从生育率变动的长周期看,女性人力资本与其生育行为呈“马勺U型”关系,即随着女性人力资本的增加,生育率先有一个较大幅度减少,在到达一个很低水平后会有一个小幅回升的趋势。进一步将代际支持分为时间支持和经济支持...
缴费率与统筹模式对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的影响研究————作者:雒庆举;刘晓悦;
摘要: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是近年来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两项重要举措,而制度改革对养老保险基金蒸饺率产生的影响,则关系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选用系统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与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对各省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的影响,以期对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
惠及桑榆:电子商务助力农村老年健康水平提升————作者:宋月萍;李怡霏;汤佳;
摘要:伴随着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电子商务逐渐成为重塑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关键要素,在提升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方面的意义重大。中我国农村老年人面临医疗资源不足、健康服务可及性低等挑战。2014年启动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截至2020年覆盖千余县域,中央投入超百亿元,有效改善了农村老年群体的健康水平。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和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精准评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智慧养老服务的影响机制与优化路径————作者:韦艳;李婧;
摘要:全力推进农村智慧养老服务提质扩容,是破解农村高龄化与空巢化养老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居民民生福祉的直接体现。农村地区存在老年人数字素养落后、基础养老资源运维效率低下、智慧养老资源城乡分配不均等现实短板,限制了农村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文章基于服务链思想,系统分析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四场域下数字乡村对农村智慧养老的影响机制,得出了政府场域下,数字基建筑牢服务物理基础、数字治理保障供...
数智老龄社会参与的新差序格局及其积极老龄化效应————作者:朱荟;王舒艳;
摘要: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推动老龄社会参与的社会情境从工业社会向数智社会跃迁,催动老龄社会参与向数智老龄社会参与延伸、差序格局向“新差序格局”转换。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了数智端参与,但大多研究仅停留在数智端参与本身,少有研究将其系统地纳入老龄社会参与的内涵体系进行整体分析。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数智老龄社会参与的新概念,将数智端参与和线下的家庭、朋友和社区端参与相结合;并在费孝通先生差序格局理论的启发下,进一...
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互助养老的逻辑、障碍与策略————作者:衡元元;刘伟琪;海龙;
摘要:社会组织参与是推动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策略,对填补农村养老服务缺口意义重大。从理论逻辑上看,社会组织参与对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转型、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具有重要价值。文章深入探讨了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实践案例,结果显示:社会组织参与可以提升互助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多样性和专业性,助力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然而,社会组织在农村互助养老领域的参与仍面临制度规范不健全、资金筹集不...
少子化老龄化人口新常态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战略应对————作者:陆杰华;孙杨;
摘要:城乡关系历来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必然要面临和解决的基本矛盾之一。在中国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伴随全球第二次人口转变浪潮,人口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少子化和老龄化人口新常态不同程度加剧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复杂性和障碍性,其主要表现为:乡-城流动人口红利日渐式微,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参与率降低,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将缺乏人口载体和人才基础;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且有效供给量持续减少,制约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人口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机制分析与效应评估————作者:陈树广;肖萌;米红;
摘要: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基于中国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算人口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基础上,从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时空异质性和机制路径四个角度系统检验人口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人口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都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长期效应的促进作用大于短...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与城市劳动生产率————作者:陈阳;丁韵涵;
摘要:城市劳动生产率的稳定提升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备的形势下,探索其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2003~2021年中国280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来考察示范区创建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具...
托育服务对城市青年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作者:蔡弘;王欣怡;丁仁船;
摘要:发展普惠托育是提振青年人口生育意愿的重要举措。基于858对城市青年夫妻托育行为与生育意愿的调查分析表明,整体而言托育并不能有效释放城市青年夫妻生育意愿,且对丈夫和妻子各自的生育意愿,以及有无隔代照料家庭的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分性别来看,相比于男性,托育对女性生育意愿具有更强的释放作用,且托育能够缩小夫妻间生育意愿差异,缓解夫妻双方在育儿责任分配上的分歧与矛盾;分照料情况来看,在有隔代照料的青年...
西北人口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