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4:05:43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期刊周期:季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复合影响因子:1.723
综合影响因子:0.955
官网:https://xuebao.xaut.edu.cn/
主编:刘宏昭
平均出版时滞:156.1884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多主体协同视角下金融市场绿色转型演进路径研究————作者:柴尚蕾;袁冬月;卜少阳;魏伟;

摘要:为促进多主体协同推动绿色转型,构建了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结合动态仿真方法,系统分析政府补贴、罚金、声誉收益等关键参数对策略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的政府初始激励意愿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向绿色策略收敛;政府罚金、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服务的成本及企业绿色金融成本存在阈值效应,需精准调控以平衡效率与稳定;声誉收益可有效弥补经济成本;相对于金融机构,企业策略更易受声誉驱动。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稳定性和参数变...

新疆温宿绿洲土地利用及其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因素分析————作者:赵益奇;宁松瑞;任会朋;史名杰;秦国强;

摘要:随着旱区绿洲面积的不断扩张,其土地利用变化及引发的生态风险不容忽视。本文以温宿绿洲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CA-Markov模型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温宿绿洲近3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因素,预测了2025年和203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1)1990-2020年温宿绿洲未利用地面积显著...

新质生产力与碳中和绩效:机制与门槛效应————作者:何永梅;周兵;胡斌;

摘要: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升碳中和绩效至关重要。新质生产力是着力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文章基于2012—2022年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新质生产力与碳中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对碳中和绩效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主要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来提升碳中和绩效;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检验发现,全国统一大市...

光伏板布设方式对土壤水热运移特征的影响————作者:何鑫东;李涛;王文玉;李浩瑜;何飞;

摘要:针对农光互补系统中光伏板的布设方式如何影响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及温度场分布特征的问题,本研究开展了不同光伏板布设方式下[密度(0.1、0.3、0.5、0.7)、高度(15cm、20cm、25cm、30cm)和倾角(15°、35°、55°、75°)]室内土柱蒸发试验,以无光伏板为对照,监测了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及土壤蒸发量,采用回归分析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光伏板布设方式对土壤水热运移特征的影响...

基于REMD-CNN-Transformer-LSTM组合模型的碳排放交易价格预测————作者:乔松博;孙瑜;胡海;俞静;王伟;

摘要:精确预测碳排放交易价格有助于政府制定政策和完善市场机制,对确保电碳耦合交易的稳定性和效率具有关键作用。碳排放交易价格波动对电力行业具有显著影响,电碳耦合交易作为一种新型市场机制,通过市场调节资源分配,推动电力产业向绿色发展转型。因此如何运用深度学习等技术提高碳排放权价格预测能力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一种REMD-CNN-Transformer-LSTM多因素碳排放交易价格预测的组合模型。通过20...

基于FAHP的烟草企业风险评估研究—以XA市烟草公司为例————作者:付海婧;胡海青;李锦;薛萌;

摘要:为实现对烟草企业全面的风险识别与集中管控,本文了构建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以满足国家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所要求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需求。本研究基于对XA市烟草公司的调研与专家访谈,综合运用德尔菲法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识别关键风险因素,构建了一个包含四个层次和13种风险因素的评估模型,同时建立了三级风险关注模型及相应的梯度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XA市烟草公司面临过激控烟风险、经济运行大起大...

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演化与动力机制研究————作者:谭婧;宗婉秋;

摘要:基于2006-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将创新主体划分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类组织类型,构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随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同时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实证检验了其演化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规模日益扩大,合作强度不断提升。尽管整体网络紧密程度有所下降,但局部合作关系愈发紧密,网络连通性...

川渝地区国家级高新区合作网络演化及影响机制————作者:文梦瑶;侯兰功;马澈;

摘要:探究川渝地区国家级高新区的合作网络结构及其影响机制,对于优化区域高新技术合作、促进区域高新技术高质量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文基于川渝地区国家级高新区间合作数据构建合作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合作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并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进一步分析网络形成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该合作网络整体呈现双核驱动格局,规模虽不断扩大但发展不平衡;该合作网络密度显著增加,尽管网络发育尚不健全,...

基于VMD-LSTM的高速公路综合场站碳排放预测研究————作者:高晓明;许文峰;邱浪;任高峰;郑一柳;么学春;徐琛;

摘要:高速公路综合场站是桥梁及公路建设中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关键节点。为实现其碳排放精准预测,本研究基于长修高速封丘至修武段综合场站146天的能耗监测数据,创新性地构建了变分模态分解(VMD)联合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碳排放预测模型。结果表明:VMD-LSTM模型能有效捕捉综合场站碳排放周期性变化规律,预测值与实际值趋势高度吻合;模型预测性能优异,准确率(AR)达94.32%,均方误差(MSE)为0...

全球贸易新视野下数字经济赋能建筑产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作者:谢泗薪;薛冰欣;杨明娜;

摘要:全球贸易的发展加速了我国企业在绿色智能建造技术上的全面布局,为探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数字经济水平对建筑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影响,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建筑业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2021年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建筑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同时利用2013-2022年32家建筑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结合哈肯模型探究建筑业智能化与绿色...

中国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作者:朱芯月;刘凯;

摘要:为了探究我国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选择2006年至2021年我国3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农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总体上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2)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3)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受...

设计BIM和施工BIM一体化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作者:张玉莲;曹萍;焦远航;董耀军;

摘要:本文旨在解决建筑项目中设计与施工脱节、信息孤岛及协同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设计BIM与施工BIM一体化模式”。该模式通过优化设计各阶段工作流程,强调设计与施工的深度融合与信息共享,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协同效率的提升。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式在提升设计施工协同、降低项目成本、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方面的显著成效,为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效管理提供了创新性的实践参考,并对其后续发展...

基于多目标优化法的关中民居外窗设计参数研究————作者:张嘉辉;韩玮霄;马召熙;杜强;朱轶韵;

摘要:针对陕西关中农村民居室内环境品质差与能耗高的问题,实现居住光热舒适度提升与能耗降低的多重目标,采用NSGA-II遗传算法耦合多平台模拟方法,构建建筑围护结构薄弱环节的外窗系统优化模型,分析外窗设计参数对光热环境、能耗的作用机理。获得最优参数组合:传热系数2 W/(m2·K),南北窗墙比0.46和0.28,窗台高1.1 m,高宽比0.6,遮阳挑出系数0.39,太阳得热系数0.4...

计及容量补偿的独立储能参与电能量与辅助服务市场运营策略分析————作者:陈曦;张欢;代春艳;江天炎;毕茂强;

摘要:独立储能服务商是当前电力市场中一类新型参与主体,因其装机规模不断增加,空间分布灵活、充放电便捷切换、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将在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市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独立储能服务商在联合市场环境下的运营策略,本文将容量补偿机制融入当前的电力市场设计中,分析不同容量补偿机制下独立储能运营商在联合市场的收益模式,构建了独立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和调频辅助服务市场的双层决策模型,并引...

高速小微物体多普勒信号联合解调算法研究————作者:倪云昆;吴慎将;张高迪;王可暄;

摘要:光子多普勒测速系统(Photon Doppler Velocimetry,PDV)因其高精度和快速响应特性,在测量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方面具有重要应用。针对PDV信号利用传统信号解调方法进行速度解算时误差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信号联合解调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小飞片原始多普勒信号进行小波阈值去噪和小波分解,随后对分解后的低频信号利用小波变换、高频信号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进行时频分析,再经过时频图预处理...

面向全过程碳足迹的变电节点碳排放优化方法————作者:宋景博;陈晨;姚晗;齐桓若;宋文卓;韩慧娜;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变电节点在其全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全过程碳足迹的变电节点碳排放优化方法。首先,通过生命周期分析系统地识别和量化变电节点在设计、建设、运行和退役各阶段的碳排放源。其次,基于碳排放因子构建碳排放测算模型,实现对变电节点碳排放的实时监测与评估。最后,提出一种增强的黑翅鸢优化算法,引入混沌映射和分段衰减因子,提高算法效率,...

县域尺度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为例————作者:汪哲宇;曹萍;韩力;汪向楠;

摘要:县域层级的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有助于分解减碳目标,从而实现精细管控,提高减排措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以陕西省为对象,利用夜间灯光、土地利用、能源消费等数据估算2000-2020年陕西省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陕西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显著,建设用地增加了113.19%,耕地减少9692.7...

地下水作用下隧道围岩松动圈分析————作者:王睿;周雨松;邓祥辉;侯懿航;王平安;朱豪洋;

摘要:隧道穿越富水地层时由于地下水作用围岩强度降低、稳定性减弱。基于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考虑地下水的渗流应力和岩石浸水软化效应,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分析了隧道开挖后围岩弹性区、塑性软化区和塑性残余区的应力,得到了考虑渗流应力和浸水软化效应的隧道围岩松动圈半径理论计算公式,并在工程实例中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渗流应力、浸水软化和支护反力对围岩松动圈半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川西农牧交错带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策略研究————作者:侯兰功;马澈;刘涛;邓莹佳;王晶;

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川西农牧交错带生态网络,加强破碎生境斑块与景观之间的连通性,可以为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本文选取川西农牧交错带作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提取出对构建生态网络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源地,综合考虑自然和人为因素构建综合阻力面,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重力模型提取研究区生态廊道,最后,通过网络分析法对生态网络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24年第40卷 总目次

摘要:<正>~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