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工程学报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铁道工程学报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JSTEICSCDWJCI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1.605
综合影响因子:1.207
官网:https://tdgcxb.crec.cn/CN/volumn/home.shtml
主编:伍 军
平均出版时滞:210.7142

  铁道工程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太中银铁路对沿线土地利用及生态风险影响————作者:雷泽鑫;李丽君;韦妍柔;赵旭强;

摘要:研究目的:黄土高原地区铁路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区域土地利用及脆弱生态造成显著影响。为探讨铁路建设对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影响,本文通过太中银铁路建成前后景观指数变化确定铁路建设沿线的关键干扰范围,并基于此对干扰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风险动态变化进行归纳。研究结论:(1)铁路沿线3 km内景观格局显著变化,特别是铁路建设期间,斑块形态趋于简单集中,景观破碎化加剧、多样性提升;(2)铁路显著干扰范...

交通路网密度、研发创新投入与产业结构升级————作者:吴永立;吴昱昊;张姣姣;

摘要:研究目的: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交通路网通过提升运输效率、加快要素流动、增进地区经济联系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重点关注以铁路和公路为代表的交通路网密度与研发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1)交通路网所产生的时空压缩、经济集聚与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与合理化方向发展;(2)增大交通路网密度与研发创新投入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渠...

基于二维三维视觉的轨道巡检系统研究————作者:段启楠;

摘要:研究目的:随着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展,传统“人工巡检”方法存在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主观性强且易漏检等问题,难以满足轨道状态检查需求。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灰度图像与三维立体数据结合的轨道巡检系统,通过高精度里程定位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的有机结合,实现对轨道常见病害的智能化、自动化检测,旨在提高轨道维护效率和精度。研究结论:(1)以三维立体成像技术为基础,结合二维平面成像技术,可有效表征出钢轨、扣件、道床...

硬岩锚杆锚固预紧力特性试验研究————作者:张晓君;刘啸;

摘要:研究目的:锚杆锚固是工程岩体尤其深部工程防控的重要方式,其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硬岩锚杆锚固预紧力研究的不足,本文通过制备不同锚固长度的辉长岩锚固体试样,研制锚杆预紧力监测系统,开展不同锚固长度的锚杆预紧力松弛试验及单轴压缩试验,建立预紧力松弛模型,并定义了预紧力贡献度。研究结论:(1)随着锚固长度增加,预紧力衰减损失程度越低,预紧力支护控制作用效果越明显,通过监测预紧力可以分析判断锚固...

某花岗岩残积土基坑诱发隧道变形成因及控制————作者:刘庭金;朱超;陈耘杰;叶灏睿;

摘要:研究目的:花岗岩残积土遇水软化崩解、失水干缩的特性给深基坑开挖施工带来极大困难。本文以某邻近地铁隧道的花岗岩残积土深基坑工程为例,归纳开挖期间基坑变形、地下水位及隧道的各项监测数据,分析隧道沉降及地下水位降幅异常的原因,并对比不同控制措施对相邻隧道变形控制效果。研究结论:(1)基坑开挖施工诱发紧邻隧道最大累积沉降为44.5 mm,应重视其在花岗岩残积土地区施工影响;(2)地下水位降幅过大是导致花岗...

强震山区悬索桥钢管混凝土组合桥塔设计研究————作者:曹发辉;牟廷敏;梁健;汪洋;陈立;赵祖军;

摘要:研究目的:本文以高烈度地震山区1 030 m跨的悬索桥——四川卡哈洛金沙江大桥为研究背景,针对传统钢筋混凝土桥塔地震响应大,从而结构尺寸大导致经济性下降的情况,对钢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新型钢管混凝土叠合柱4种形式的桥塔方案进行比选,提出了适合于强震山区合理的悬索桥桥塔结构形式,并对其关键构造进行详细的论证分析。研究结论:(1)单跨双铰悬索桥桥塔的地震力主要来源于其自身;(2)钢管混凝...

考虑无砟轨道遮盖效应的简支箱梁温度场研究————作者:闫斌;田江浩;付贺鑫;程瑞琦;

摘要:研究目的:混凝土桥梁在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过程中,受环境温度及太阳辐射作用,其内部温度场呈非线性分布。为研究考虑无砟轨道遮盖效应的简支箱梁温度场分布特征,建立考虑日期、时间和外界温度的热力学仿真模型,利用试验数据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分析日照作用下不同时间箱梁温度场的变化情况,探讨无砟轨道遮盖效应对简支箱梁温度场的影响范围及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在日照作用下,箱梁桥上的日温差变化幅度与距离表面的...

高速铁路桥梁工程静态验收外业检查方法研究————作者:潘永杰;杨永宏;姜子清;赵欣欣;

摘要:研究目的:静态验收是高速铁路竣工验收的重要环节之一。桥梁静态验收外业检查项点多,工作量大,实施进度影响动态验收开展,问题处置情况关系后期服役性能。为改进外业检查以专家组现场验收的现状,本文基于4条高速铁路线路桥梁工程静态验收报告,开展数据清洗和重构分析,探索融合无人机及信息系统于一体的外业检查方法框架。研究结论:(1)外业问题具有宏观、中观和微观多层次的分布特点,基于现有问题汇总与描述方式,无法对...

基于随机场的盾构下穿桥梁行车安全性分析————作者:施成华;张轩煜;安斌;

摘要:研究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盾构下穿既有铁路桥的工程日益增多。为分析研判盾构下穿铁路桥行车安全性,采用基于高斯型自相关函数以及Karhunen-Loève(K-L)级数展开法的随机场理论,考虑了地层土体所具有的空间变异性和自相关性,建立精细化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随机性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进一步给出了盾构下穿铁路桥行车安全性的分析方法和应对措施。研究结论:(1)随机场理论能够较好地应用于盾构下穿既...

高原地区特长铁路隧道施工通风控制长度研究————作者:黎旭;汤印;汪辉武;

摘要:研究目的:我国将在西部高原地区修建大量的铁路隧道工程,而施工通风是制约高原地区特长铁路隧道工程选线和辅助坑道方案选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分析高原地区施工通风的难点、通风的影响因素、不同施工通风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以及各类通风模式的控制长度,对合理确定高原地区铁路隧道方案及保障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结论:(1)高原特长隧道长距离施工通风应优先采用巷道式通风;(2)采用压入式独...

高山峡谷地区隧道洞口适宜性评价与应用研究————作者:刘伟;许广春;石崎材;宋树宝;

摘要:研究目的: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地区隧道洞口选址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地质和环境挑战,需规避不良地质灾害和洪水位,选择围岩稳定的位置,并考虑施工难度,以降低工程风险及成本。本文基于现场地质勘察、无人机测绘等综合勘察技术,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和修正灰色聚类分析法构建隧道洞口选址综合评价方法,利用量化评价方法为隧道洞口的选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1)考虑岩性、坡度、坡面走向、高程、与山脊线距离、仰坡危岩体规模、...

基于设计的山区铁路钢桁梁桥与环境耦合研究————作者:李子龙;曹娅利;鲍学英;霍雨雨;

摘要:研究目的:山区铁路钢桁梁桥建设因复杂地形和脆弱生态环境,对区域环境产生显著影响。为从源头上降低环境影响并提高其与环境的协调性,本文基于“CRITIC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钢桁梁桥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状态,并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识别影响系统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将山区铁路钢桁梁桥和环境系统划分为桥梁总体和局部设计以及水、大气、地质、生态、声环境7个子系统,构建了“钢桁梁桥-环境”...

冻融循环作用下盐渍土路基独立孔隙变化特征————作者:程建军;段彦福;邹波;陈元庆;尹大卫;

摘要:研究目的:为了探究冻融循环作用下铁路盐渍土路基独立孔隙变化特征,采用工业CT扫描、剪切试验、粒度分析和含泥量测定等方法,对不同含水率盐渍土试样经历冻融循环后的独立孔隙结构、体积和数量变化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论:(1)盐渍土试样内部独立孔隙的数量经过数次冻融循环后,不会随着含水率的增多而增多;不同含水率的试样经历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后,体积0~5×10~8μm3范围内的独立孔隙...

道岔打磨对车轮磨耗下列车动力学影响————作者:肖乾;杨逸航;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针对380A型列车在通过特定道岔时车体振动加速度超限的问题,旨在通过采集列车车轮及道岔钢轨廓形数据,制定和实施详细的打磨方案,并通过仿真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打磨对列车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以提高列车通过道岔时的稳定性。研究结论:(1)研究发现多组列车车轮存在多边形磨耗、扁疤磨耗及凹坑磨耗现象,同时高速道岔轨面出现多种病害,这些病害对列车动力学特性有显著影响;(2)为了提高作...

《铁路轨距杆》TB/T 1780—2023修订研究————作者:冯杜炀;丁静波;孙井林;马佳骏;

摘要:研究目的:铁路轨距杆是通过杆件将两根钢轨连接起来的轨道设备,可有效提升轨道的横向稳定性及轨道保持轨距的能力,是保证列车行车安全的重要轨道设备。本文通过系统调研、梳理我国铁路轨距杆的使用情况,分析现有轨距杆的问题,通过解析新规范《铁路轨距杆》TB/T 1780—2023的编制原则和编制思路,分析研究新规范中轨距杆关键部件优化、关键指标提升措施,对《铁路轨距杆》TB/T 1780—2023的修订进行系...

市域铁路车站股道有效长优化研究————作者:张友兵;

摘要:研究目的:市域铁路是适用于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连接周边城镇组团的轨道交通系统,提供公交化、大运量、快速便捷的交通服务,因此有些市域铁路车站修建在城市地下或高架线路上。股道有效长度直接影响着铁路车站建设的工程投资额、土地资源利用率等。本文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股道有效长度的组成,结合国内延续进路原理和ETCS保护区段原理,提出市域铁路缩短股道有效长方案和股道有效长设计方案。研究结论:(1)接车进路...

高速接触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专利分析————作者:许建国;韩建民;李哲;

摘要:研究目的:随着智能化技术发展,高速接触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愈发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全面深入的专利分析,系统梳理高速接触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趋势、地域与技术分布特点,剖析各技术分支研发状况,探寻其发展规律与创新方向,为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布局提供坚实依据。研究结论:(1)高速接触网智能建造技术专利申请量总体呈增长态势,2015—2020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21年后维持较高申请量和授权...

我国城市轨道分类及低运量轨道建设的建议————作者:李明;王海霞;

摘要:研究目的:为了理性看待低运量轨道交通,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分类标准存在的问题,对分类标准的调整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同时通过梳理国内相关标准、规范或政策文件的规定,提出了对低运量轨道交通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后提出了我国低运量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过程中最应该关注的几个关键点,供轨道交通行业同仁参考。研究结论:(1)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分类,建议以“走行形式”对系统制式进行分类,并尽可能与运输能力、服务...

地铁车站侧墙自动化振捣设备的研制及应用————作者:肖利星;王小明;王书峰;冯慧君;程都;

摘要:研究目的:地铁车站侧墙通常采用组合钢模进行施工,浇筑高度5~7 m,振捣人员需8~10人,混凝土浇筑时振捣劳动强度较大,高空作业时间长,对作业工人素质要求高。本文主要介绍所研制的一种侧墙混凝土自动化振捣设备,以实现侧墙混凝土振捣机械化、智能化,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提高侧墙施工质量,减少作业人员,降低劳动强度,提升施工效率。研究结论:(1)自动化振捣设备的应用,将作业人员由10人减少至3人,减少了安全...

《铁道工程学报》投稿须知

摘要:<正>一、稿件内容要求(1)基本要求: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家规定禁止的内容;无泄漏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统一和国家利益的内容;无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内容。(2)范围:以建筑工程、干线铁路、城市轨道工程、枢纽站场房建、机场和港口工程、大型民用建筑工程、工程经济管理为主的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学术研究及与建筑科学技术和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相关的工程实践

  铁道工程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铁道工程学报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