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工程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AHP层次分析法在铁路枢纽方案研究中的应用————作者:成泉;董志强;徐峰;
摘要:研究目的:本文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新建线路引入铁路枢纽方案的评价比选进行研究,通过引入权重、隶属度和一致性等概念,基于模糊数学理论,以各方案在总图格局、运输指标、技术指标、运营指标等评价准则体系下的相对优属度为评判基础,利用MATLAB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编程计算各方案综合得分,以此确定最优方案。研究结论:(1)通过引入系统工程理念,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计算,进行全要素综合比选,能有效克服传统列表...
中日加筋土挡土墙设计方法对比研究————作者:郭海强;李安洪;肖卓琦;高柏松;王智猛;
摘要:研究目的:传统加筋土挡墙存在变形不易控制等问题,在铁路领域应用较为慎重。为解决该问题,日本研发了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至今已在铁路工程领域应用206 km,没有出现损坏或过度变形的情况,且经受住了大地震考验。因此,探究中日加筋土挡墙设计方法的差异,对完善我国加筋土挡墙设计体系具有借鉴意义。研究结论:(1)中日标准在加筋土挡墙的填土设计指标、筋材、破裂面及土压力计算、稳定性检算以及筋材构造等五个方面均...
桥上单层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设计参数研究————作者:杨文茂;杜建军;徐浩;邓军桥;蔡文锋;林红松;
摘要:研究目的:采用无砟轨道是重载铁路的发展趋势,结构设计参数是开展重载铁路桥上无砟轨道设计的关键。本文建立车-轨-桥系统耦合动力分析模型,研究钢轨形式、道床板宽度和道床板厚度对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提出单层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关键设计参数取值。研究结论:(1)与60 kg/m钢轨相比,采用75 kg/m钢轨时车体垂向加速度和轮轨垂向力增大,轨道结构位移和受力减小;(2)随着道床...
凝灰岩地层铁路隧道工程特性分析及对策研究————作者:韩赟;王新东;贺思悦;
摘要:研究目的:为保证凝灰岩地层隧道施工与运营期安全,采用现场取样进行室内试验研究了凝灰岩地层工程特性,结合在建西成铁路利仁隧道凝灰岩段施工期灾变情况,提出工程对策,并现场应用验证其效果,有利于明确凝灰岩地层对隧道影响,完善隧道设计理论。研究结论:(1)弱风化硬质凝灰岩呈凝灰质砂状结构,矿物组成以砂状矿物为主,岩石水稳性相对较好,以无膨胀性为主,不需要加强措施;强风化软质凝灰岩呈凝灰状结构,矿物组成以火...
基于不完全土拱效应盾构隧道土压力计算方法————作者:王道远;马涛;张高翔;贺少辉;惠云杰;马济文;宋宝禄;袁金秀;
摘要:研究目的:盾构隧道在黏土地层和砂土地层掘进时开挖面及隧顶具有完全不同的破坏模式,基于非垂直滑裂面假定,考虑不完全土拱效应、主应力偏转等因素,推导了黏土地层圆形盾构隧道垂直土压力和竖向支护土压力计算公式。通过算例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并对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论:(1)当埋深较小时,隧顶垂直土压力曲线呈现线性变化特征;(2)当埋深较大时,土拱效应导致土压力曲线呈现非线性变化特征,即先增大后减...
市域磁浮快线独立隧道火灾救援模式研究————作者:赵星;
摘要:研究目的:当前磁浮铁路快速发展,但市域磁浮快线系统下独立隧道火灾救援在我国仍处于空白,在建市域磁浮快线工程隧道段火灾救援模式缺乏相关研究,原有的轮轨理论成果难以满足磁浮制式下隧道段火灾救援需求,开展市域磁浮快线独立隧道火灾救援模式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以市域磁浮快线铁路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独立隧道火灾救援模式进行研究,得到市域磁浮快线独立隧道火灾救援合理的救援模式和保障措施。研究...
市域铁路跨线运行信号系统切换方式研究————作者:张昱;
摘要:研究目的:针对市域铁路列车跨线运行需进行CTCS和CBTC信号系统切换的需求,从技术路线先进性、规范符合性等多个方面对不同信号系统切换的技术路线进行分析研究,从切换地点安全性、不同类别铁路线路调度界划分等多个方面对不同信号系统的切换地点进行对比分析,系统地研究跨线运行不同信号系统切换的各个技术方案对不同工程项目建设的适用性。研究结论:(1)北京铁路枢纽东北环铁路开行市域列车工程等将于近期建设的工程...
400 km/h运行速度下现有接触网系统适应性研究————作者:杨佳;于杰;鲁小兵;张家玮;姚永明;丁润;
摘要:研究目的:我国已成熟应用并形成350 km/h及以下速度等级的接触网系统及装备技术体系,但尚缺乏400 km/h运行速度下的相关技术标准及工程应用,亟待开展现有接触网系统在400 km/h更高运行速度下的可行性研究,以推进CR450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本文结合我国现有典型接触网系统类型,通过弓网动态耦合仿真和高速综合试验数据分析,开展现有接触网系统张力、设施断面、装备在400 km/h运行速度下的适...
铁路隧道衬砌病害轻量化智能检测技术研究————作者:田阳;刘桂卫;崔庆国;张晨;何明峰;
摘要:研究目的: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工程对于隧道和铁路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铁路隧道衬砌病害检测主要依赖人工对隧道衬砌雷达图像的病害特征进行判识,该方法判识效率低下且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为提高隧道衬砌病害检测效率,研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衬砌病害图像智能检测技术。进一步地,为提高该技术的工程应用能力,研究更加轻量化的隧道衬砌病害智能检测技术。研究结论:(1)通过研究隧道衬砌病害雷达图像特征,发...
砂泥岩地层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路径探讨————作者:戴志仁;曹伟;刘福酉;康后金;赵军;
摘要:研究目的:由于目前盾构渣土实际资源化利用率不高,为探索和采用更加经济、高效、环保与可持续的盾构渣土处理方式,本文以典型砂泥岩地层盾构渣土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渣土处置方式存在的危害,通过室内试验查明砂泥岩地层盾构隧道渣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其微观结构,明确资源化利用的有利因素,系统性提出砂泥岩地层渣土资源化利用思路。研究结论:(1)砂泥岩地层盾构渣土属于低液限黏土,级配良好,土颗粒粒径连续,主要由石英、...
安装位置对隧道轨侧设备气动荷载的影响分析————作者:何磊;
摘要:研究目的:市域铁路隧道轨侧设备安装稳固对运营安全至关重要。由于市域铁路运行速度高、发车密度大,隧道内轨侧设备受往复的气动荷载,容易造成轨侧设备安装螺栓松动,进而引发行车安全事故。本文采用CFD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市域铁路隧道轨侧设备气动荷载,并分析了设备安装位置与气动荷载间的关系。研究结论:(1)隧道内压力测点极值位置与轨侧设备所受气动荷载的极值位置不一致;(2)轨侧设备受到的气动荷载主要受列车通...
《铁道工程学报》投稿须知
摘要:<正>一、稿件内容要求(1)基本要求: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家规定禁止的内容;无泄漏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统一和国家利益的内容;无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内容。(2)范围:以建筑工程、干线铁路、城市轨道工程、枢纽站场房建、机场和港口工程、大型民用建筑工程、工程经济管理为主的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学术研究及与建筑科学技术和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相关的工程实践
重庆至贵阳铁路分流替代及建设方案研究————作者:贾祥;
摘要:研究目的:重庆至贵阳通道是包(银)海和兰(西)广两大高铁通道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中通道的骨干段落,现状由川黔线和渝贵线两条线路构成,存在能力紧张、运输质量低等问题,因此需对分流替代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论:(1)本文结合路网规划和项目定位,对通道研究年度运量进行预测,分析得出客运和货运分流方案存在相关线路运输能力不足、绕行距离长、运输质量低等问题,均不可行,因此需新建线路;(2)建设...
沪渝蓉铁路引入荆门地区方案研究————作者:曾娟;
摘要:研究目的:沪渝蓉铁路武汉至宜昌段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沪渝蓉高铁通道的关键区段,是武汉城市圈与宜荆荆城市群间重要的城际通道。通过研究,拟实现沪渝蓉铁路科学引入荆门地区,合理确定沪渝蓉铁路引入荆门地区的线路走向及站位布置方案。研究结论:(1)根据荆门地区铁路现状,统筹城市规划及沪渝蓉铁路、襄荆荆铁路走向,结合荆门地区旅客列车对数预测量,提出了5个引入荆门地区方案;(2)通过对线路走向及长度、...
软岩深基坑锚索预应力损失与张拉方案研究————作者:张燕;
摘要:研究目的:为研究软岩地层超深基坑锚索预应力损失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张拉方案,本文依托长赣高铁黄花机场地下站超深基坑项目,开展锚索轴力传统监测和分布式光栅光纤监测对比实测研究,建立软岩地层超深基坑锚索张拉全过程数值分析模型,分析各锚索张拉过程中的预应力损失以及基坑的侧壁变形。研究结论:(1)软岩地层超深基坑锚索预应力损失情况较为严重,部分锚索的预应力损失量可以达到30%以上;(2)锚索预应力的损失以锚固...
断层蠕滑错动作用下高铁路基变形特征研究————作者:闫茜;
摘要:研究目的:活动断裂蠕滑错动影响下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的变形特征及控制方法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本文通过建立可考虑断层蠕滑活动特性的“基岩-覆盖层-路基结构”三维分析模型,分析断层蠕滑错动作用下高速铁路路基结构的变形特征,阐明断层的运动方式、位错量、覆盖层厚度等主要影响因素对路基变形的作用方式及敏感程度。研究结论:(1)不同运动方式的断层位错作用导致路基面及边坡呈现不同形态的变形特征,特别是走滑...
沪渝蓉高铁汉江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设计研究————作者:孙宗磊;王新国;刘晓华;王存国;王明亮;
摘要:研究目的:钟祥汉江特大桥为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为满足通航及防洪要求,该桥主桥采用(60+78+270+78+60)m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是目前国内时速350 km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最大跨度的混凝土主梁斜拉桥。本文根据该桥的受力特点,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设计开展深入研究。研究结论:(1)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截面,从桥梁成桥状态、主梁梁高、索塔高度等方面开...
2×116 m混凝土T型刚构桥主梁设计————作者:朱标;董传芹;李丁立;
摘要: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公路和铁路事业的迅速发展,采用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桥跨越既有铁路的情况越来越多,且跨度越来越大,而采用成桥后在梁端施加顶升力以加大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桥跨越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目前国内最大跨度的某公路上跨铁路2×116 m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桥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梁端顶升力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桥主梁梁高和腹板厚度的取值影响,进而探索梁端顶升力对主梁受...
光水电循环系统在铁路配电系统的应用研究————作者:余翔;
摘要:研究目的:光伏产业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铁路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支持铁路光伏产业的发展。然而,其输出的不稳定性对供配电网络造成了较大冲击,严重影响电网的稳定性。铁路负荷小但重要性高,光伏发电的不稳定限制了光伏发电在铁路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为此,本文整合建筑水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构成一种自抗扰控制光水电能源循环系统,以提供稳定可控的电能。研究结论:(1)自抗扰控制光水电能源循环系统能...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作者:高其军;
摘要:研究目的: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相对于工作活动而言,更关注于个体胜任力,便于更好地帮助企业甄选与培育优秀员工,这对于处于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灵活求变的企业而言尤为重要。本文以Z集团为例对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1)人才选用强调高标准,不仅注重岗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关键是发展性的核心素养;(2)建立人才成长学习地图,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