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学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葛氏鲈塘鳢消化系统的形态与组织学结构研究————作者:孙佳鑫;陈秀梅;刘铁钢;安思雨;李明泽;林允杰;吴雪芹;金笑延;李旭男;王桂芹;
摘要:为探究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消化系统形态与组织学结构,促进其人工养殖及饲料研发,用生物学测量、解剖观察、石蜡切片制作及电镜观察等技术系统研究了体质量为(28.89±0.82)g,全长为(13.89±1.00)cm的野生葛氏鲈塘鳢外部形态学性状、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及组织特征。结果表明:葛氏鲈塘鳢的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胃和肠道,消化腺主要为肝脏和胆囊。葛氏鲈塘鳢口裂较大,鳃...
中国光唇鱼属鱼类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作者:汪勇翔;钟天星;姜建湖;李福贵;周佳俊;林永晟;李家乐;任建峰;
摘要:光唇鱼是光唇鱼属(Acrossocheilus)所有鱼类的统称,是一类在山涧溪流和江河中上游等急流环境中栖息的鲃亚科小型鱼类。近年来,该属中的光唇鱼(A. fasciatus)、半刺光唇鱼(A. hemispinus)和云南光唇鱼(A. yunnanensis)三个物种逐渐发展成为人工养殖对象,并形成一定的养殖规模,成为重要的名特优经济鱼类。本文主要以光唇鱼、半刺光唇鱼和云南光唇鱼为对象综述了光唇...
鱼类饲料效率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进展————作者:徐艺华;郑先虎;孙志鹏;刘天奇;那荣滨;鲁翠云;
摘要:鱼类饲料效率性状不易准确测量,传统选育技术改良饲料效率性状难度较大,而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能快捷选择饲料效率性状,是改良饲料效率性状的有效途径。开展MAS的关键是遗传解析该性状,发掘调控性状的关键基因和标记。目前养殖鱼类饲料效率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进展较慢,仅部分鱼类利用标记-性状关联分析、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
亚硝酸盐对降海早期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急性毒性————作者:陈娟;刘淑兰;赵延宁;胡丽萍;纪凯;王振洋;韩厚伟;姜黎明;
摘要:在水温(15.6±1.5)℃和盐度30~31下,将平均体质量279 g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降海鲑置于容积3 m3、加入2.5 m3水的圆柱形玻璃钢养殖缸中,每缸24尾,24 h连续充气。用NaNO2母液配制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0 mg/L(NaNO2浓
黑龙江茴鱼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变异的微卫星分析————作者:彭文杰;马波;
摘要:利用微卫星技术比较研究了黑龙江水系松花江上游支流松江河(SJ)、黑龙江上游支流根河(GH)与呼玛河(HM)及嫩江上游支流诺敏河(NM)4个地理种群的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grubii)遗传结构,旨在了解黑龙江茴鱼的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变异信息。结果表明,黑龙江茴鱼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平均等位基因数17.4,平均观测杂合度0.805 1。4个种群中GH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HM和NM其次...
秋季黑龙江茴鱼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作者:韩豪祥;金洪宇;廉杰;薄永芳;马波;
摘要:为了解黑龙江流域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grubii)的生长特性及资源现状,2020年9月—10月采用拟饵钩钓和三层流刺网在黑龙江流域呼玛河和额木尔河采集黑龙江茴鱼332尾,测定体长(精确到1.0 mm)、体质量(精确到0.01 g)和年龄组成等,解剖取出性腺,判断性别,同时以微耳石鉴定年龄,并通过Von Bertalanffy方程计算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结果表明:秋季黑龙江茴鱼样本平均...
饲料中不同锌水平对大口黑鲈肠道脂肪代谢的影响研究————作者:朱文欢;潘小妹;陈见;古殿超;谭青松;
摘要:锌是水生动物所必需的元素之一,且与鱼体脂肪代谢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初始体质量(5.26±0.12)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为实验对象,用锌水平分别为50.1 mg/kg(Zn50)、73.3 mg/kg(Zn73)和209.2 mg/kg(Zn209)的3种饲料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研究不同锌水平对大口黑鲈肠道脂肪沉积以及脂代谢相关酶和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为大口黑鲈...
盐碱胁迫对大鳞副泥鳅鳃、肝及肠组织结构的影响————作者:王瑞;颜秉龙;徐维康;朱明;张家敏;陈建华;顾忠旗;
摘要:为研究盐度和碱度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的鳃、肝及肠组织结构的影响,在水温20.7~21.5℃、p H7.49~7.52条件下,将体质量(7.63±0.89)g的大鳞副泥鳅饲养在充分曝气后的自来水(淡水组,FW)、盐度12(SW组)、碱度35 mmol/L(AW组)及盐碱混合水(盐度12、碱度35 mmol/L,S+A组)中14 d。以充分曝气的自来水与过滤天...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春、秋季群体形态比较分析————作者:刘姝含;徐开达;刘连为;隋宥珍;吴天;
摘要:2022年春季(3月—4月)和秋季(10月—11月)在浙江近海禁渔区线以西海域(27°0′~31°0′N,120°0′~124°0′E)设115个调查站位,采用4个航次底拖网采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样本,近海张网、拖虾作业补充取样,测量全长、胴长、胴宽、头长、眼径、眼间距、腕足(1~4)、触腕长,及触穗长12个长度形态指标,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研究...
3种拟除虫菊酯在中间球海胆稚胆培育中清除分叉小猛水蚤的初步研究————作者:郑宇轩;王翰林;裴泓霖;韦英华;常亚青;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明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稚胆培育过程中,对分叉小猛水蚤(Tisbe furcata)的杀灭效果和安全使用剂量。在水温(14.4±0.3)℃下,将平均胆径(685.51±23.22)μm的中间球海胆稚置于100 m L的水体中,采用静水试验法开展急性毒性试验,研究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中间球海胆稚胆的...
福尔马林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受精卵和仔稚幼鱼的毒性及淀粉卵甲藻病的防治效果————作者:宋立民;罗鑫;徐林通;王宇;孙金辉;史东杰;姜巨峰;
摘要:为防治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的淀粉卵甲藻病,研究不同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对眼斑双锯鱼受精卵、仔鱼、稚鱼和幼鱼的毒性和防治淀粉卵甲藻病的效果。在海水晶配制的盐度28~32海水和水温27~30℃下,将附有受精卵的人工鱼巢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0 min后,移至养殖缸中,再用0 mg/L、100.0 mg/L、200.0 mg/L、300.0 mg/L和400.0 mg/L的...
一株促进底栖硅藻和藤壶幼虫附着的活性菌株————作者:毕铭;吴芷馨;靳翠丽;刘青;周晓见;
摘要:为构建适合海洋底栖经济动物附着的生物群落,提高建设海洋牧场的效果,从分离自江苏连云港海域(119°18′2.23″N,35°2′12.84″E)的9种海水常见的硅藻中,比较自然培养的多种硅藻的附着率以及各类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 substances,EPS)产量及组成的差异,分析硅藻附着率和EPS的相关性,最终筛选出一种活性菌株。该菌株经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
甲壳动物肠道菌群研究进展————作者:朱加伟;周心磊;谢姝敏;邢超凡;高焕;王攀攀;
摘要:高等脊椎动物的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健康相关的研究较多,而虾蟹等甲壳动物的肠道菌群的研究尚不全面。本文综述了甲壳动物肠道菌群的来源、结构以及在宿主体内的功能,分析了影响肠道菌群结构的相关因素,展望了甲壳动物肠道菌群的研究趋势,为甲壳动物的肠道菌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镇静剂地西泮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中的研究概况————作者:郑皓洁;李玲;黄珂;
摘要:地西泮是我国不得在动物性食品中检出的一类兽药,却时常在水产品抽检中出现,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开展地西泮残留检测和风险评价是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通过综述我国水产品及渔业环境、渔用投入品等水产养殖关键要素中地西泮的残留现状,分类讨论地西泮检测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和分析方法,总结归纳地西泮在生态环境和水产品中的毒性效应和风险评价概况,旨在为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不同规格虹鳟的血清脂质组成及肝脏脂代谢差异分析————作者:李晨辉;覃东立;陈中祥;葛凯博;高磊;黄丽;白淑艳;王鹏;
摘要:为研究总结虹鳟在不同生长阶段脂类的代谢差异,分别对三种不同规格的虹鳟进行研究,包括S组(60~80 g)、M组(300~350 g)、L组(1 000~1 200 g),测定肝脏及血清中的脂类生化指标,抗氧化相关指标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虹鳟的不同生长阶段,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L组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L组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另外两组;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如过氧化物酶体...
不同方法对斑重唇鱼SNP位点初探————作者:葛锐;赵熙来;郝慧敏;聂竹兰;张蝶燕;
摘要:为了检验传统形态学鉴定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es)结果的可靠性,获得物种的分子遗传标记基础数据并筛选出更适合斑重唇鱼的专属引物序列,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河水系捕获20尾不同斑纹的斑重唇鱼,先利用COI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对所有样本进行SNP扩增分型实验,再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SNP位点。扩增分型结果显示,其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在1 550 bp序列...
新疆木扎提河长身高原鳅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研究————作者:张丽蓉;纪北文;聂竹兰;魏杰;
摘要:2023年3月—6月在新疆木扎提河拜城县察尔齐镇河段(41°38′12″N,81°26′52″E)及破城子水文站河段(41°47′32″N,80°59′9″E)采集115尾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现场测量全长、体长、体质量、体高、体宽等11个外部可量形态参数,用微耳石鉴定年龄,用函数拟合生长方程研究高原鳅年龄、生长及繁殖力。结果表明,所采集的长身高原鳅年龄分布为1~6龄...
黑龙江茴鱼对几种常用消毒药物和麻醉剂的耐受性————作者:马凯;朱晓磊;张澜澜;卫明亮;赵成;何宝全;尹家胜;张永泉;
摘要:为筛选适用于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grubii)的消毒药物和麻醉剂,采用静水试验法,分析10月龄黑龙江茴鱼对高锰酸钾、硫酸铜、氟苯尼考、氯化钠、甲醛、美婷Ⅱ等6种常用消毒药物和2-苯氧乙醇、MS-222两种麻醉剂的耐受性。结果表明:(1)高锰酸钾、硫酸铜、氟苯尼考、美婷Ⅱ、氯化钠和甲醛对黑龙江茴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68 mg/L、0.18 mg/L、33.26 mg/L、3 204.2...
斑马鱼脊椎成骨细胞系的建立————作者:闫婷;刘天奇;佟广香;徐欢;张婷婷;匡友谊;
摘要:为建立斑马鱼(Danio rerio)成骨细胞系,将4月龄斑马鱼脊椎剪成2~3 mm3的组织块,置于含有鲤(Cyprinus carpio)血清、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L-谷氨酰胺及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中,28℃下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进行原代成骨细胞培养,用染色体核型鉴定、胞外基质蛋白检测、基因表达及流式RNA原位杂交(RNA-FISH)分析鉴定成骨细...
鲤疱疹病毒2型orf153基因编码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作者:王娜;张舟;张旻;景宏丽;吴绍强;
摘要:为制备鲤疱疹病毒2型(Cy HV-2)ORF153蛋白多克隆抗体,经分析优化合成orf153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SUMO-Mut载体中,构建pSUMO-Mut-orf153原核表达质粒,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低温诱导,获得可溶性的重组蛋白ORF153。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表达的可溶性重组蛋白与His单抗产生特异性反应,反应原...